烽火佳人红羽的结局: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5:08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他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这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
第三,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
第四,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同防御并打击匈奴势力。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中亚、西域各国以朝贡为名,经常到长安访问和贸易。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从西汉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续了1000多年。
第五,汉武帝开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汉武帝使越族三个部落归属汉室后,把他们迁移到长江、淮河、南海等地,与汉族人民长期共居,彼此逐渐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来没有完成的“大统一”局面。汉武帝在开拓西南地区的过程中,把铁制生产工具和较高的汉族文化传到这些地区,或多或少地破除了这些地区的闭塞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六、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开了6条辅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士兵堵住了黄河决口。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下游大约有80年没有闹过大水灾。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屯围、屯垦等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他还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上面的回答都太书生意气了,根本不懂历史也不懂国家战略。个人认为汉武帝的最大功绩是击败匈奴开疆拓土, 其他功绩在此面前不值一提。要知道在武帝之前汉朝只是经济第一大国,匈奴才是军事第一大国,不要说文帝景帝时汗匈战争从未胜过,就算是汉朝开国皇帝,马上天子刘邦都差点被匈奴俘虏。 其实就连强悍的秦人也被匈奴打得毫无办法,甚至当时有人预言说“灭秦者胡”。可见匈奴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大威胁,不要忘了当时的长安都在匈奴骑兵的打击范围之内,汉朝随时可能被匈奴“斩首”。 而汉武帝改变了这个局面,可以说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往少了说至少保证了汉朝300年的和平,往多了说保证了汉族的几千年文明。从那之后到契丹崛起之前,少数民族再也无力与中原王朝抗衡(西晋是内讧,不是因为外患)楼上说的那些功绩只是造福了一代或者几代人,而消灭匈奴开疆拓土确实保证了子孙万代的生存空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你还无法理解,那我给你做个比喻吧, 收复河套相当于收复台湾,收服白羊王娄烦王相当于收服日本东南亚,然后通过不断的战争将美国赶出了太平洋,赶回来了西海岸,这还不算完,还派出航母战斗群在美国本土与美军决战(漠北之战),以沉重的代价重创美军主力,打死了美国总统。虽然只能算惨胜,但从此美军在太平洋再无基地(漠南无王廷)。你说说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比起这个来,还值得一提么?

从历史长河来看,武帝最大功绩是开拓新疆、为新疆纳入中华版图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是打残匈奴洗涮耻辱、提振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