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武警梅州支队: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3:43
请问在分析生物物种的分布时,如何判断生物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谢谢!
例如如何判断阳光和温度等对生物的影响哪一个较大?

阳光 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陆生植物中,有些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有些只有在密林下层的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

阳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阳光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例如,鱼的身体的背面颜色较深,腹面却是白色,这就与阳光的照射有关系。阳光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光照或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个体大多有翅。

温度 宇宙中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使生物死亡。以动物为例来说,大多数动物生活在一2~5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就难以生存了。

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这是由于受到高温的限制。柑桔不能在北方栽种,这是由于受到低温的限制。

温度对动物的形态有影响。有人发现,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个体,其体型都比较大,但是尾、耳朵、鼻端等都较为短小,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身体的表面积,减少热量的散失。

温度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季,鸟类主要在清晨和黄昏较凉爽的时刻活动,中午就隐伏不动了。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蚱蝉(俗称“知了”)就停止了鸣叫。冬天到来时,很多变温动物就要进入冬眠,如蛇、蜥蜴等。

水 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高达90%以上。动物体的含水量也大致相似,例如,鱼的含水量为70%,人体的含水量,初生婴儿为72%,成人为65%。

对动物来说,缺水比缺少食物的后果更为严重。动物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的时间,要比没有水时生存的时间长。

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等,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够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如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等地),却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降水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