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wrt拨号设置:对"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的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1:10
一篇论文的题目,很急,请各位帮帮忙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这一条很有可能是推论后的断语,因为若从独句命题的逻辑检验,它是属於定言

命题[14],就层态的关系而言,虽古语的用法多有省语,然其实为必然命题[15],可是所表

之事实,似乎已有「歧义谬误」[16] 之现象。因此,若将其视为条件下的断语,是经过类似「白马非马」论一类的论证而得,似乎较能自圆其说。然而,以条件下之断语,

而为普遍之公理,那就落入「诡论」[17]的范畴了。

此条,《荀子.不苟篇》引为「山渊平,天地比」,因此以《庄子.齐物论》的

说法来说明,也就是「以道观之,则山泽均平,天地一致」,可是惠施从未提过「道

」,何况「道」又要如何来界定呢?而且这种说法亦只能视为「条件命题」,因为它

仍隐涵著「不从道观之,则山泽不均平,天地不一致」的另一可能的「条件命题」。

又《经典释文》上说「以地比天,则地卑於天,若宇宙之高,则天地皆卑」,这后半

句仍然是个条件命题,而其比法,是以天地皆为有限,而宇宙为无限,任何有限的事

物,一与「无限」相比,通通都「微不足道」,以数学表之,就是「

」,一比之下,每个有限的事物,其比值就通通很小了(接近零)。可是有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为什麼一定要跟「无限大」的宇宙相比呢?这样的比法,

难道不是一种毫无理由的「附会」吗?不是一种主观上的「藉口」吗?为什麼不跟「

无限小」的「小一」来相比呢?如与「小一」来比,其结果岂不与「微不足道」相差

悬殊了吗?

在惠施十事中包含有正名的思想。他提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在於说明天之高与地之低是相对的,山之高与泽之低也是相对的,事实上存在著有的山与有的泽同高的情况。惠施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命题,反映了太阳由中向西的运动和物由生向死的转化;他的“万物毕同毕异”的命题,反映了万物皆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即反映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辩证关系。有的命题采取了近似定义的形式,如把“大同异”定义为“万物毕同毕异”;把“小同异”定义为“大同而与小同异”;用“无厚不可积也”,定义几何图形,等等。
http://cache.baidu.com/index.php?fromuid=0 共享天下考研论坛

惠施的相对论
惠施(鼎盛期公元前350一前260年)是宋国(在今河南省内)人.我们知道,他
曾任魏惠王的相,以其学问大而闻名.他的著作不幸失传了,《庄子·天下》篇保
存有惠施的"十事",我们所知道的惠施思想,仅只是从此"十事"推演出来的.
第一事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两句话都是现
在所谓的"分析命题".它们对于实,都无所肯定,因为它们对于实际世界中什么
东西最大,什么东西最小,都无所肯定.它们只涉及抽象概念,就是名:"至大"
,"至小".为了充分理解这两个命题,有必要拿它们与《庄子·秋水》篇的一个
故事作比较.从这种比较中明显看出,惠施与庄子在某一方面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这个故事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水很大,河伯(即河神)欣然自喜,顺流
而东行,至于北海.他在那里遇见了北海若(即海神),才第一次认识到,他的河虽
然大,可是比起海来,实在太小了.他以极其赞叹羡慕的心情同北海若谈话,可是
北海若对他说,他北海若本身在天地之间,真不过是太仓中的一粒秭米.所以只能
说他是"小",不能说他是"大".说到这里,河伯问北海若说:"然则吾大天地
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说:否.……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
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
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他接着下定
义,说最小"无形",最大"不可围".至大,至小的这种定义与惠施所下的很相
似.
说天地是最大的东西,说毫末是最小的东西,就是对于"实"有所肯定.它对
于"名"无所分析.这两句都是现在所谓的"综合命题",都可以是假命题.它们
都在经验中有其基础;因此它们的真理只能是或然的,不能是必然的.在经验中,
大东西,小东西都相对地大,相对地小.再引《庄子》的话说;"因而所大而大之
.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同上)
我们不可能通过实际经验来决定什么是最大的,什么是最小的实际事物.但是
我们能够独立于经验,即离开经验,说:它外面再没有东西了,就是最大的("至
大无外");它内面再没有东西了,就是最小的("至小无内")."至大"与"至
小".像这样下定义,就都是绝对的,不变的概念,像这样再分析"大一","小
一"这些名,惠施就得到了什么是绝对的,不变的概念.从这个概念的观点看,他
看出实际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差别都是相对的,可变的.
一旦理解了惠施的这种立场,我们就可以看出,《庄子》中所说的惠施十事,
虽然向来认为是悖论,其实一点也不是悖论.除开第一事以外.它们都是以例表明
事物的相对性,所说的可以叫做相对论.我们且来一事一事地研究."无厚不可积
也,其大千里."这是说,大,小之为大,小,只是相对地.没有厚度的东西,不
可能成为厚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叫做小.可是,几何学中理想的"面"
,虽然无厚,却同时可以很长很宽.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叫做大."天与地卑,
山与泽平".这也是说,高低之为高低,只是相对地."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这是说,实际世界中一世事物都是可变的,都是在变的."大同而与小同异;
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我们说,所有人都是动物.这时
候我们就认识到:人都是人,所以所有人都相同;他们都是动物,所以所有人也都
相同.但是.他们作为人的相同,大于他们作为动物的相同.因为是人意味着是动
物,而是动物不一定意味着是人,还有其他各种动物,它们都与人相异.所以惠施
所谓的"小同异",正是这种同和异.但是,我们若以"万有"为一个普遍的类,
就由此认识到万物都相同,因为它们都是"万有".但是,我们若把每物当作一个
个体,我们又由此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因而与他物相异.这种同和
异,正是惠施所谓的"大同异".这样,由于我们既可以说万物彼此相同,又可以
说万物被此相异,就表明它们的同和异都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