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路由器防蹭网设置: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什么意思 有何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4:52:26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意思是:第一个发明用陶俑殉葬而使活人殉葬成为风俗者,他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孔子的话:“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
这个理解是不全面的。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要看这名话的上下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的对话中,即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也,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孔子通过这句话说出了这样的一种意思: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里,那些始作俑者(即作坏事、开坏风气)的统治者,难道不怕后人(即国人)也跟风作俑吗? ——而这个意思可简单直接地翻译为:你在前面干了坏事,难道后面的不跟着干吗?或:你在上面干了坏事,难道下面的不效仿你吗?所以孔子的“其无后乎”本身是一句肯定语气式的反问句,而只有按肯定式的反问句翻译和解释才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本来意思。
在中国,人殉主要大致始于商代并盛行于商代,大的人殉数百上千,小的人殉数十或几人,这是一种最为残暴、最为愚昧、最为封建极权的惨绝人寰的事,也是商朝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商王朝的腐败和灭亡换来了历史的经验和警醒,并也换来了周朝的理智和仁慈,周朝废除了人殉制,并把它定为不可触犯的天规。后来一些诸侯权贵们或明或暗地破了戒。最先破戒还不敢直接用人殉,而是用俑殉代替,进而俑殉现象发展泛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孔子看到历史中和现实里发生的这种破坏周朝礼制、并毫无仁义民生的作俑趋势,才不得不提醒并指责那些手握极权而又极端自私自利的极权者们:你们这样干坏事、开坏风气(即“作俑”)难道不怕后继者更效法于你们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含义是孔子从“仁爱”理念出发,抨击模拟殉葬的“不仁”之举。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节选: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释义: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第一个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的人,就让他断子绝孙没有后代。但是我觉得并不准确。孔子提倡仁爱,而活人殉葬是不仁,所以我更倾向第二种:第一个用陶俑替代活人的人难道会没有继承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