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铁马:老北京的天桥,有谁知道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0:52
请问有谁清楚现在北京天桥的情况么>
比如说什么表演之类的

谢谢拉!

那里原来也就是打把势卖艺,卖野药,说书唱戏,演相声....
总之是以前穷人为了生活出力的地方

天桥的变迁

天桥地处北京市宣武区内,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部,前门至永定门的中段,现今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十字路口处。

元朝时这一带是元大都的南郊。明朝永乐帝皇迁都北京后,兴建了天坛和先农坛,但此处仍属南郊。到明朝嘉靖年间增筑了外城,此地才成为外城的中心。

天桥的来历: 当时在天坛、先农坛的北墙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是皇帝从皇宫出正阳门到两坛祭祀的必经之地。为此,专门在此修建了一座颇为壮观的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因为皇帝又称为天子,这是天子所走之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的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料砌成,两旁的桥栏雕刻精细,远望此桥,洁白如玉,庄重秀丽。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对挡,百姓过河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1927年又因铺设电车路轨,又将低拱石桥改为平桥。1934年拓宽马路时又将桥栏拆除,至此此地桥的踪迹全无,空留了天桥的地名。有戏言称:“天桥有天无桥。”而桥下原有的河道也逐渐变成了后来的“龙须沟”。

元、明两代之际,天桥一带是河沟纵横、港汊交错的水乡泽国。河沟两旁,杨柳夹岸,水池相连,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春、夏、秋三季景色宜人。加之会馆、旅店、商业大都在前三门以外,距离这一带风景区最近,所以这里就成了最方便的浏览区。

随着游人的增加,这里逐渐出现了为游人服务的茶肆、酒楼、饭馆等饮食摊点和为游人助兴的打拳、卖艺、说书、唱曲的娱乐场子。这就是天桥市场的雏形。清朝康熙年间又将灯市从内城迁到前门外,天桥西北的灵佑宫成了天桥灯市的一部分。每年上元灯节,这里游人云集,热闹非凡。光绪年间又修建了京汉铁路,在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设立车站。往来旅客由永定门出入,多在天桥落脚。市民到马家堡游逛,也都在天桥停留,因而天桥市场日益繁荣。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因新即位的皇帝溥仪到天坛祭天,下令拆除天桥以南路旁的摊商,他们被移到东龙须沟北岸金鱼池一带。但这里地势偏僻,游人稀少,营业萧条。1912年已为共和时期,商户代表与官府协商议,又将商贸集市迁回天桥以南的大路两侧。后因修和平门外的道路,春节的厂甸庙会,也暂时移到天桥的香厂一带,与天桥市场连成一片,于是这个地区又兴旺起来。

着名京剧演员俞振庭集资,搭了个芦苇材料的“振华大戏棚”,成为天桥第一个演出京剧的场所。1917年,位于香厂路西口的仿上海“大世界”的“新世界”游艺场建成开店,在四层的大楼里设有戏剧、曲艺、杂耍等游艺和酒馆、茶馆及小吃。第二年,在先农坛北墙外的西龙须沟南岸,又建起了“城南游艺圈”,内容与“新世界”差不多,但有露天场地,还有一个京剧坤班在此演出。

共和初期,天桥以南的东市场陆续出现了“歌舞台”、“乐舞台”、“燕舞台”三个演出京剧、河北梆子的戏园。西市场的茶园(小剧场)、茶馆、技艺表演场子、酒饭馆、小吃摊点等也逐年增多。1914年前门瓮城和东西荷包巷拆除,那里的六十多家商户被迁往天桥一带,利用旧房料在天桥东、西市场北端建起了七条小巷,继续营业。

1916年一些商人集资,疏浚了先农坛东墙(北段)外一片洼地水面,建成小岛,用芦苇杉篙搭了个“水心亭”,栽柳植莲,夏季绿柳红荷,风光旖旎,吸引了不少游客。天桥南大街路西,原有一片积水的低洼地。1917年,曾任江西督军的陆光远,依仗权势,用极低的价码,买下这里23.5亩地,出租给商贩、艺人,并规定谁租地谁平垫。这块地后来变成热闹的公平市场。这里有座二层楼房,开设当时最大的茶馆“福海居”,被称为评书大王的双厚坪就在此演出。

1926年西龙须沟西段改为暗沟下水道,上面铺成马路,路北建起十四条街巷,为居民住宅区,艺人、摊点移到路南。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后,北平流动人口减少,市面萧条,“新世界”、“城南游艺圈”相继倒闭。北平被日军侵占后,原城南游艺圈旧址已破烂不堪,日伪当局在此建立了屠宰场。天桥市场的范围逐渐缩小。1945年后的天桥,除了露天卖艺场子、小吃摊点、旧货估衣摊之外,已经没有什幺较大的商号。

旧天桥市场建筑原很简陋,席棚、板棚居多。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 天桥曾多次失火,最大的两次火灾几乎将东、西市场全部化为灰烬。歌、乐、燕三个舞台,火灾后再也没有修复,废墟成了菜市和棚户民房。四十年代末,天桥市场只剩下了三角市场、西市场、公平市场以及路东的东市场了。

在五十年代初,新中国人民政府治理了龙须沟,修筑了马路。五十年代中期,对娱乐场地做了调整,除天乐戏院演京剧、万盛轩演评戏、丹桂戏院演河北梆子、原吉祥戏院旧址处由北京杂技团演出杂技和中华、天桥两家电影院外,原有的活动场所逐渐成了居民房。

天桥的商业、饮食业都按行业归口管理,继续营业。估衣行、旧货行归入信托业,设立了信托商店。卖小吃的摊商有的组织了联营,有的归业于小吃店、饭馆。而曲艺、杂技、武术等艺人,有的组织到小剧场联合演出,有的参加了说唱曲艺、杂技的团体,成为国营或集体的文艺工作者。

原来摆地摊镶牙的、看病的、卖药者也有的进了医院工作。原城南游艺园旧址建起了友谊医院。在菜市、粮食市的地方,建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桥的西南面,建起了可供现代歌舞演出的天桥剧场。至此,旧天桥的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

天桥八大怪
1.赛活驴-关德俊
驴型道具,用黑布精制而成,穿在身上栩栩如生。表演时,他妻子关金凤骑在驴背,在三层三条腿的板凳搭成的“旱桥”上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惊险动作。
2.拉洋片的“大金牙”,原名焦金池,口内镶有一颗金牙,人称大金牙.
3.数来宝-曹麻子
曹德奎,说唱滑稽数来宝,因满脸麻子而都叫他曹麻子。他表演与众不同,头上系一根窄带,后面挂一个小铜球,头动球摇引人发笑
4.单口相声-穷不怕
相声创始人朱绍文,艺名穷不怕。他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也会唱。每天开说之前,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
5.顶碗-程傻子
程傻子,耍狗熊和顶碗,远近驰名。他功底扎实,技艺超群,头顶十三只话碗,还能弯腰折腿练出几道花样。他演完之后,便又敲锣打鼓再耍狗熊
6.耍中幡-王小辫
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的大竹竿,有几十斤重,扔起来在手、肩、头、胸前、胸后等部位练几手绝技,最后把它扔起来用门牙接住
7.胸前开石-沈三
沈三,练气功和摔跤。最拿手的是“双风贯耳”——就是在太阳穴上砸砖和“胸前开石”——就是将一石磨盘压在胸上,用铁锤击碎磨盘,而人却安然无恙
8.砸石头-常傻子
常傻子能用手掌辟碎大鹅卵石,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当他表演之后即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