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响应式网站模板:语文问题,悬赏三十,追加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10:50
请举出用了对比或衬托的诗词.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的上下两片通过今与昔,闹与静,悲与欢的多层对比,揭示了主人公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今年的“人不见”,使女主人公联想到去年的“黄昏后”;今年的悲伤使她仔细咀嚼去年的幸福,所以她才追忆“去年元夜时”;而去年的欢乐又更加衬托今年的“人不见”的悲伤。这一聚一散,一喜一悲,互相照应,对比强烈,同时又造成格调、气氛上的大转折、大跌宕。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告诉读者: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的是纯洁无暇的爱情,是纤尘不染的精神享受,而不仅仅是如昼的花灯,明媚的月色,更不是庸俗不堪的物质享受。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解析】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扬舞”及垂扬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解析】“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时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正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

反衬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例1: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例2: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例3: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例4: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例5: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例6: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三、练习: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正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

反衬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