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酸碱抗渗地坪价格:谁能告诉我一些陕西省石泉县的情况,最好具体一点,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52:00

石泉县地处陕西南部,地跨北纬32°45′57〃~33°19′56〃,东径108°01′8〃~108°28′42〃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泉古属梁州、庸国,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定名石泉,因县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时期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泉山城,石泉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石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石泉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曾溪乡等15个乡镇,202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228.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万亩,人均1.51亩;林地面积142.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
  蚕桑生产具有雄厚的制种、养蚕、烘茧、缫丝、织绸等生产加工能力,人均产茧量居西北地区之首。
  石泉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4.6℃,多年平均降雨量877.1 毫米,日照(光时)年平均1811.6小时,日照率40%,无霜期193—279天。自然条件具有南北过度色彩,而以南方特色为主,又兼有垂直差异明显的特点。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及小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呈现出动植物、特产、水能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口状况:石泉全县总人口为183639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石泉县各级党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在,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全县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00。年龄分布为:0—18岁,41534人,18—35岁,55878人,35—60岁,62805人,60岁以上,23422人。城、乡人口分布:城镇人口30845人,农村人口为152794人。城乡人口比例为1:4.95%。学前儿童(0—5岁)男孩2750人,女孩2369人,男、女比例为1:0.86。学龄儿童(6—12岁),男孩8528人,女孩7871人,男、女比例为1:0.92。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方针,狠抓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小学校数量、学生入学率、教学设施设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全县有小学校164所,小学在校学生16399人,小学生入学率99.8%,小学升初中比率为98.8%,小学生辍学率0.2%。
  全县有中学12所(其中初中10所,学中2所)。中学在校学生10837人(其中初中学生8095人,高中学生2742人)。初中入学率为98.6%。
  民族宗教:石泉的民族宗教主要以汉族、回族、满族、苗族组成,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族在石泉有300人。宗教信仰因民族不同亦不同。佛教和宗教自东汉传入石泉,历代有所发展,到明、清两代最为盛行,信仰佛教、道教者多为汉族。伊斯兰教民国初年传入石泉。1926年,由安康藉阿訇马登云主持,在县城修建了清真寺。目前在石泉有回民300余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传入石泉,光绪十九年(1893年)意大利神甫毕雅敬,在藕阳的藕溪沟修建了天主堂,在石泉南部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神甫魏崇礼司铎,在石泉县城胡家巷购买民房作临时教堂,开展传教活动。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城天主堂正式修建完成,有房20余间,设有男、女教会学校、保赤院、施药所等。信仰基督教者多为汉族人。现在,绝大多数社区村民不信教,信教者为少数。在本县,伊斯兰教徒对信仰虔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佛、道二教都亦不那么虔诚,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政府对宗教信仰采取信仰自由政策,对合法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予以支持保护。
  医疗卫生:2003年,全县财政支出9189万元,其中卫生支出1647万元,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92%;2004年,全县财政支出11129万元,卫生支出1997万元,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94%。
  财政经济:近年来,石泉县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即以喜河水电站建设为契机,结合库区移民搬迁绿化美化和综合开发一江两岸,构筑“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依托云雾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在县境内川道地区,公路国道沿线依托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以绿色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带”,以县城为龙头,以池河省级乡企园区及古堰工业园区为两翼,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丝织绢纺,医药化工,特色矿产,绿色食品五大工业支柱,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带”。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战略,推动了石泉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财政收入2049万元,财政支出8337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2223万元,财政支出9190万元。2004年财政收入2157万元,财政支出11129万元。2002—2004年,全县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5%,11.23%,11.5%。2004年,粮食总产量67258吨,人均产量369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9元;畜牧业产值达到12812万元。
  矿产资源:石泉矿藏、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交通运输:石泉的交通较为便捷,境内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康至石泉二级公路、石泉至两河二级公路改造全线通车,两河至佛坪三级公路基本完工,石泉至紫阳三级公路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如今石泉东接襄渝、西连宝成、北抵关中、南达巴蜀,已成为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邮电通讯:全县通信光缆线路333公里,交换机容量2.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5部/百人,移动电话达1.8万部,电话普及率为11.3部/百人。广播电视通村率9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9%。
  植物资源:全县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其中用材林树种68种,经济林树种35种,观赏树种7种,其它24种,针叶林树种12种,阔叶林树种98种。
  动物资源:石泉属秦巴山地的动物区系,在动物地理位置上,又属东洋界动物区系,因县境处于东洋界的北部边缘地带,在动物区系的组成上,有一部分与北界动物渗入,使得区系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其中野兽类有熊、鹿、獐、麂、野猪等20多种;野禽类有金鸡、石鸡、雉、布谷鸟、杜鹃等46余种;另外还有水生物、昆虫及其它100多种。
  水能资源:石泉是陕西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泉属长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沟溪456条,河网密度为1.1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区域内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产水2.6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亿立方米,汉江干流过境水21.42亿立方米,总水量为29.62亿立方米。自产水每平方公里43.08立方米,亩均拥有水量1659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608立方米。区域内河流众多,山高水高,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1.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3.4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4.5万千瓦,还有装机18万千瓦的喜河水电站,2006年即可蓄水发电。
  观光旅游:石泉处处碧山幽水,奇峰秀岭,繁花蔓草,修竹成林。县城北部的云雾山,有莽莽的林海,常年雾漫漫、云茫茫、烟云缭绕、混沌一片,传说是古代纵横家鼻祖――楚人鬼谷子出生、授徒、隐居过的地方,因此而凭添几分幽奇,极具旅游投资开发价值,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巍然不群的银屏山,郁郁葱葱、飞云滴翠,与云雾山遥相辉映;穿行于飞崖峭壁的古子午道,早在秦末汉初,刘邦就带着人马通过这里长驱汉中,三国时,魏蜀相争,也曾在这进行过激烈的厮杀,到了唐代天宝年间,向杨贵妃进贡荔枝,也由此古道直奔骊山华清宫。子午道上的关隘――饶峰岭,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还有近年开发的银屏湖风景区和燕子洞、莲花石等旅游景点。此外,在建的喜河水电站建成后,又将形成14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与已有的石泉水电站库区首尾相接,再加上沿江两岸实施退耕还林后,将出现库区湖岸绿树葱茏――“一江两湖”独特的湖光山色。届时,石泉有望成为陕南又一重要的旅游胜地。
  革命老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第二十五军、红军第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军川陕游击队均在石泉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石泉革命根据地。根据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5%。期间,石泉人民从各方面给予红军以很大的支持,作出了巨大牺牲。2001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迎丰镇、银桥乡、池河镇、银龙乡、饶峰镇、两河镇、中池乡、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坝乡、长阳乡等12个乡镇,177个村划为革命老根据地。

  石泉县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即,以喜河水电站建设为契机,结合库区移民搬迁绿化美化和综合开发一江两岸,构筑“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依托云雾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建设“雾山旅游开发区”。在县境内川道地区、国道沿线依托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以绿色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为特征的“高效农业示范带”;以县城为龙头,以池河省级乡企园区及古堰工业园区为两翼,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丝织绢纺、医药化工、特色矿产、绿色食品五大工业支柱建成“民营经济发展带”。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目前的5.5亿元增长到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659万元增长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25元增长到2500元,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品牌和特征的新型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石泉,今天正以矫健的步伐阔步迈向无限美好的明天!
  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石泉这方热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石泉信息网
http://www.shiquan.gov.cn/

石泉县地处陕西南部,地跨北纬32°45′57〃~33°19′56〃,东径108°01′8〃~108°28′42〃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泉古属梁州、庸国,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定名石泉,因县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石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时期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泉山城,石泉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石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石泉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峰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曾溪乡等15个乡镇,202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228.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万亩,人均1.51亩;林地面积142.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
蚕桑生产具有雄厚的制种、养蚕、烘茧、缫丝、织绸等生产加工能力,人均产茧量居西北地区之首。
石泉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4.6℃,多年平均降雨量877.1 毫米,日照(光时)年平均1811.6小时,日照率40%,无霜期193—279天。自然条件具有南北过度色彩,而以南方特色为主,又兼有垂直差异明显的特点。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及小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呈现出动植物、特产、水能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口状况:石泉全县总人口为183639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石泉县各级党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在,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全县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00。年龄分布为:0—18岁,41534人,18—35岁,55878人,35—60岁,62805人,60岁以上,23422人。城、乡人口分布:城镇人口30845人,农村人口为152794人。城乡人口比例为1:4.95%。学前儿童(0—5岁)男孩2750人,女孩2369人,男、女比例为1:0.86。学龄儿童(6—12岁),男孩8528人,女孩7871人,男、女比例为1:0.92。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方针,狠抓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小学校数量、学生入学率、教学设施设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全县有小学校164所,小学在校学生16399人,小学生入学率99.8%,小学升初中比率为98.8%,小学生辍学率0.2%。
全县有中学12所(其中初中10所,学中2所)。中学在校学生10837人(其中初中学生8095人,高中学生2742人)。初中入学率为98.6%。
民族宗教:石泉的民族宗教主要以汉族、回族、满族、苗族组成,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族在石泉有300人。宗教信仰因民族不同亦不同。佛教和宗教自东汉传入石泉,历代有所发展,到明、清两代最为盛行,信仰佛教、道教者多为汉族。伊斯兰教民国初年传入石泉。1926年,由安康藉阿訇马登云主持,在县城修建了清真寺。目前在石泉有回民300余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传入石泉,光绪十九年(1893年)意大利神甫毕雅敬,在藕阳的藕溪沟修建了天主堂,在石泉南部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神甫魏崇礼司铎,在石泉县城胡家巷购买民房作临时教堂,开展传教活动。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城天主堂正式修建完成,有房20余间,设有男、女教会学校、保赤院、施药所等。信仰基督教者多为汉族人。现在,绝大多数社区村民不信教,信教者为少数。在本县,伊斯兰教徒对信仰虔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佛、道二教都亦不那么虔诚,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政府对宗教信仰采取信仰自由政策,对合法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予以支持保护。
医疗卫生:2003年,全县财政支出9189万元,其中卫生支出1647万元,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92%;2004年,全县财政支出11129万元,卫生支出1997万元,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94%。
财政经济:近年来,石泉县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即以喜河水电站建设为契机,结合库区移民搬迁绿化美化和综合开发一江两岸,构筑“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依托云雾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在县境内川道地区,公路国道沿线依托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以绿色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带”,以县城为龙头,以池河省级乡企园区及古堰工业园区为两翼,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丝织绢纺,医药化工,特色矿产,绿色食品五大工业支柱,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带”。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战略,推动了石泉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财政收入2049万元,财政支出8337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2223万元,财政支出9190万元。2004年财政收入2157万元,财政支出11129万元。2002—2004年,全县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5%,11.23%,11.5%。2004年,粮食总产量67258吨,人均产量369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9元;畜牧业产值达到12812万元。
矿产资源:石泉矿藏、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交通运输:石泉的交通较为便捷,境内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安康至石泉二级公路、石泉至两河二级公路改造全线通车,两河至佛坪三级公路基本完工,石泉至紫阳三级公路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如今石泉东接襄渝、西连宝成、北抵关中、南达巴蜀,已成为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邮电通讯:全县通信光缆线路333公里,交换机容量2.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5部/百人,移动电话达1.8万部,电话普及率为11.3部/百人。广播电视通村率9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9%。
植物资源:全县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其中用材林树种68种,经济林树种35种,观赏树种7种,其它24种,针叶林树种12种,阔叶林树种98种。
动物资源:石泉属秦巴山地的动物区系,在动物地理位置上,又属东洋界动物区系,因县境处于东洋界的北部边缘地带,在动物区系的组成上,有一部分与北界动物渗入,使得区系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其中野兽类有熊、鹿、獐、麂、野猪等20多种;野禽类有金鸡、石鸡、雉、布谷鸟、杜鹃等46余种;另外还有水生物、昆虫及其它100多种。
水能资源:石泉是陕西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泉属长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沟溪456条,河网密度为1.1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区域内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产水2.6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亿立方米,汉江干流过境水21.42亿立方米,总水量为29.62亿立方米。自产水每平方公里43.08立方米,亩均拥有水量1659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608立方米。区域内河流众多,山高水高,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1.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3.4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4.5万千瓦,还有装机18万千瓦的喜河水电站,2006年即可蓄水发电。
观光旅游:石泉处处碧山幽水,奇峰秀岭,繁花蔓草,修竹成林。县城北部的云雾山,有莽莽的林海,常年雾漫漫、云茫茫、烟云缭绕、混沌一片,传说是古代纵横家鼻祖――楚人鬼谷子出生、授徒、隐居过的地方,因此而凭添几分幽奇,极具旅游投资开发价值,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巍然不群的银屏山,郁郁葱葱、飞云滴翠,与云雾山遥相辉映;穿行于飞崖峭壁的古子午道,早在秦末汉初,刘邦就带着人马通过这里长驱汉中,三国时,魏蜀相争,也曾在这进行过激烈的厮杀,到了唐代天宝年间,向杨贵妃进贡荔枝,也由此古道直奔骊山华清宫。子午道上的关隘――饶峰岭,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还有近年开发的银屏湖风景区和燕子洞、莲花石等旅游景点。此外,在建的喜河水电站建成后,又将形成14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与已有的石泉水电站库区首尾相接,再加上沿江两岸实施退耕还林后,将出现库区湖岸绿树葱茏――“一江两湖”独特的湖光山色。届时,石泉有望成为陕南又一重要的旅游胜地。
革命老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第二十五军、红军第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军川陕游击队均在石泉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石泉革命根据地。根据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5%。期间,石泉人民从各方面给予红军以很大的支持,作出了巨大牺牲。2001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迎丰镇、银桥乡、池河镇、银龙乡、饶峰镇、两河镇、中池乡、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中坝乡、长阳乡等12个乡镇,177个村划为革命老根据地。

石泉县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即,以喜河水电站建设为契机,结合库区移民搬迁绿化美化和综合开发一江两岸,构筑“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依托云雾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建设“雾山旅游开发区”。在县境内川道地区、国道沿线依托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以绿色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为特征的“高效农业示范带”;以县城为龙头,以池河省级乡企园区及古堰工业园区为两翼,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丝织绢纺、医药化工、特色矿产、绿色食品五大工业支柱建成“民营经济发展带”。通过倾力实施“两区两带”,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目前的5.5亿元增长到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659万元增长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25元增长到2500元,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品牌和特征的新型县域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