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的相对分子质量:冰雹的行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54:23

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才能预防雹灾。
冰雹的形成
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以想象,即使个体不大的冰雹能够在云中存在,也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据统计,降雹时上升运动的速度必须大于20米/秒,要产生直径10厘米的大雹,则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云顶发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并不是当气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为什么冰雹是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的过程决定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冰雹的简单介绍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
从冰雹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雹根据它的大小,软硬程度和结构等等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跳;每个雹块都由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层层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软雹: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类冰雹叫软雹。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软雹一般在较高纬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现。有人认为,云中的冰雹由于受高空爆炸作用的影响有时会变成软雹。
冰丸: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为小冰雹。其危害较冰雹轻。
霰:直径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固体降水物,结构松软,着地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圆锥形,有点像米雪,不过米雪的直径一般都在1毫米以下。

冰雹是一种坚硬不易碎、内核不透明的冰粒,它是在冰雹云中形成的。形成冰雹的冰雹云高度要在8公里以上,我省观测到最低的冰雹云高度只有6公里,最高可以达到15~18公里。2002年7月12日的冰雹云高度就在12公里以上。
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这么高、这么厚的云中,它的中、下部温度就可以降到零度以下,云的上部和顶部温度就可以达到-30~-40℃。这是一个冰雹云的示意图,在0℃线以下的云底部分是水滴,它的上面是过冷水滴、雪花和冰晶混合层。云下部强烈的上升气流把云底部的水滴送到了冰雹云的中上部,冻成小冰粒,遇到过冷却水滴后,就在这个小冰粒上冻结成一层冰,当云中的下沉气流把它带下来,或者它自己落下来,再降落到0℃线以下时,又会有一些水滴沾到冰粒上。这个小冰粒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在云中翻腾着,由于相互碰撞,它的外面裹上一层又一层的冰衣,好像“滚元宵”似的越滚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的时候,一落千丈的掉下来,这就是冰雹。
从冰雹的生成过程就可以知道冰雹粒有大有小;而且,冰雹还是一层透明和不透明、层层相间的冰球呢。

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才能预防雹灾。
冰雹的形成
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以想象,即使个体不大的冰雹能够在云中存在,也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据统计,降雹时上升运动的速度必须大于20米/秒,要产生直径10厘米的大雹,则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云顶发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并不是当气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为什么冰雹是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的过程决定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冰雹的简单介绍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
从冰雹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雹根据它的大小,软硬程度和结构等等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冰雹: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冰块,比较硬,落地会反跳;每个雹块都由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层层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现的冰层组成。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软雹:结构松散,重量轻,着地容易破碎,这类冰雹叫软雹。这种冰雹造成的危害较小。软雹一般在较高纬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现。有人认为,云中的冰雹由于受高空爆炸作用的影响有时会变成软雹。
冰丸:直径5毫米以下的固体小冰球或小冰块,结构坚硬,落到地面会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为小冰雹。其危害较冰雹轻。
霰:直径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颗粒状固体降水物,结构松软,着地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圆锥形,有点像米雪,不过米雪的直径一般都在1毫米以下。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