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手游 贴吧:谁能对日本的民族性做个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13:55:55
讲讲他们的学习及其民族精神核心

日本民族是个很复杂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我仅以我个人了解的日本文化来浅谈一下日本的民族性。

  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日本人身处自然灾害多发的岛国,往往对生活拥有珍惜和热爱之情,在性格中也比较情绪化,情感丰富而多变。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却又往往表现出冷漠。日本传统的“能”剧就是发扬一种“冷漠之美”,而在“能”剧外的“狂言”又表现出日本民族热情的一面。有人曾举过一个例子说美国人往往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对自己的妻子非常的宠爱,但是往往在自己家里却对她很不好;而日本人却正好相反,在人前总是表现得对妻子非常冷漠无情,但在私底下却又非常爱她。

  其二,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用一个美国学者研究日本民族的著作的书名来概括就是“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纹,代表日本公家文化中那种恬淡优雅的格调。同时也是日本传统中那种重视文化和高雅的审美趣味的表现。日本的插花艺术,茶道文化,和歌,障壁画等无不显示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但是另一方面,“刀”文化同样是日本民族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是“武士道”精神的灵魂。日本人一方面非常文雅,另一方面又往往表现出歇斯底里的凶暴与残忍。这与多年的武家社会以及近代军国主义思想的侵蚀一脉相承。一个武士得到一把好刀,为了试验刀的锋利往往会去砍杀动物甚至是人来达到这个目的。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严酷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多发,历史上也是多年战乱。在武士时代人的性命更是贱如草芥。因此,日本人大多追求一种“悲壮的美感”,就如同樱花一般。樱花往往被作为武士的象征,就是因为樱花的花期很短,但是在盛开的时候却又非常的美丽迷人。日本人认为武士也应该像樱花一般,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命是随时可以舍弃的。因此日本民族对生命并不珍惜,不管是他人的生命还是自己的生命。在武士们看来,敌人的生命是为了自己的价值实现,而当自己实现了价值,或者为了某种理想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的时候,生命是随时可以放弃的。这种思想就造成了日本人残忍好杀,同时“切腹”居然成为某种时尚而荣耀的行为。日本人的这种思想以及残忍嗜血的习性我觉得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骨子里去了。任何外来的文化被日本人吸收往往就有这种思想的烙印。佛教是劝人向善以求来世幸福的。日本武士大多信佛,但是杀起人来却丝毫不会手软,在日本战国时代非常流行的佛教“真宗”主张无论你生前有多少罪孽,只要你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得到拯救,死后就能往升佛界。因此,日本武士往往一生沾满鲜血,但是在死时念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毫不畏惧的死去。而且,在战乱时期,寺院甚至都成为武装集团。织田信长一直非常头疼的“一向宗”就是一种佛教徒的武装政治集团。这些僧侣甚至都能非常干脆利落地上战场杀戮,一边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边毫不犹豫地杀人。。。

  “武士道”原本是由中国儒家文化演变而来的。中国人信奉“仁义礼智信”,而儒家思想传到日本,虽然受到日本人狂热的信仰与接受,但是却与日本的武家文化杂交起来而衍生出了“武士道”思想。“武士道”的核心思想把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仁”和“义”替换为了“忠”和“勇”。于是形成了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武士道”思想。不讲仁义,而极端重视“忠”和“勇”。

  其三,日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日本民族同时具备极端的服从性和极强的反叛性。“武士道”思想造成了日本人服从上级,服从强者的本能。在日本历史上这种精神简直发挥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大名对自己所属的武士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主公命令臣下死,不需要任何理由家臣就必须切腹。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中公司的上司对下级也往往具有绝对的权威。等级非常森严,处于底层的员工往往受到上司的重重压迫而丝毫不能反抗。因为整个社会都把这种现象当作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所谓“职场虐待”现象,这在日本相当普遍。

  在政治交往中也是如此,日本人非常容易屈服强者。在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等人并不是完全用武力压服其他大名而掌控日本的。而是通过武力征服以及政治外交等手段将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他大名家就纷纷表示臣服了。比如前田利家作为武士的典范也是先在织田手下,当秀吉得势又成了丰臣家的大老,秀吉死后德川雄起又向德川表示支持。这种行为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没有原则的,但是在日本人看来却没有什么。甚至还能使当事人名声更加响亮。这与秦始皇统一六国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日本人在遇上强敌自己无法取胜的时候往往就会屈服于对手。国际交往中更不用说,近代以前中国是亚洲霸主乃至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这时日本就极力以中国弟子自居,时刻表现出谦恭以及虚心求教的态度。如唐代派遣“遣唐使”就非常积极。而且吸收中国文化也是不遗余力。而自从美国打开日本门户,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与西方势力的侵略以及冲击。明治维新以后就坚决地打出“脱亚入欧”的口号坚决追随西方列强。当二次大战战败被美国占领,又马上一门心思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外交政策以及国际活动中唯白宫马首是瞻。

  但是,在日本人身上,反叛性也有着极其鲜明的体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民族。利益至上在日本民族性格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当自己的“上位者”实力削弱的时候,日本人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反叛。在战国时代,这种风气就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甚至日本史学家还将其用一个专有名字来概括:“下克上”。如果说忠实与服从是日本人的本性的话,那么反叛与犯上同样是日本人的本源性格的一方面。应仁文明之乱一起,日本森严的武士社会逐渐崩溃。家臣弑杀主上取而代之的事件频频发生。比如斋藤道三号称“蝮蛇”,就是以一个卖油郎的身份通过和自己的主公小妾私通趁机杀死主公才成为大名。但是他这样做在日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枭雄。当他把自己的女儿浓姬嫁给当时人称“大傻瓜”的织田信长的时候,他就是打算谋夺织田家的尾张国。而浓姬却对她父亲说,假如信长真的是个傻瓜,那么她愿意帮助父亲夺取她丈夫家的领地,甚至随身携带短刀准备杀死自己的丈夫。但是假如信长成了她所倾慕的男人,那么她就会帮助自己的丈夫,甚至为此而反过来对付自己的父亲乃至杀死父亲夺取美浓。道三听到浓姬这样讲居然毫不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地哈哈大笑,说浓姬之言深得其父的处世之道,不愧为“蝮蛇”的女儿。这段故事在日本广为传颂,成为织田信长传奇人生中的一段佳话。从来没有人指责浓姬的做法不对,反而为后来浓姬果然一心帮助信长乃至最后夺取了斋藤家的领地美浓而欢欣鼓舞。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袭击自己的主公信长逼其自刃更是对日本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事。然后羽柴秀吉在织田家势力削弱的时候自然而然取代了自己主公的地位乃至最后掌控全日本成为关白摄政。但是当秀吉死后留下孤儿寡母,原本先后臣服于信长与秀吉的德川家康也是毫不犹豫就攻灭丰臣家成为征夷大将军。可以说日本人自己的历史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臣服与反叛之间推动的。

  对外同样如此,中国强盛之时,日本人甚至在日本官方史书中自称为周朝吴太伯的后代。以“姬”姓的“君子之国”而自居。汉魏时期邪马台更是远赴洛阳以求得“汉倭奴国王”的封号而自喜,甚至以此进一步统一了日本。而中国一旦稍有衰弱,日本的态度马上就会发生极大转变。隋朝时期隋炀帝远征高丽受挫,日本就认为中国实力不过尔尔,在给炀帝的国书中公然声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在言语上就想与中国平起平坐。而后唐代强盛日本又复臣服谦恭之态,宋以后中国国势衰败,尤其是元军征日本被击败以后日本的狂妄自大心态急剧膨胀。以后在日本民族起源问题上官方的论调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徐福和吴太伯作为日本人祖先被忽略,反大肆宣扬日本乃“神国”,天皇家族是“神族”的观点。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竟然丧心病狂妄图通过朝鲜进攻中国,将日本天皇迁到大陆定都北京以为中国之主。。。尔后的甲午战争“二十一条”二次大战就更不用说了。

  其四,日本民族的群体性非常鲜明。日本人的群体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人的群体意识非常强,这带来了日本民族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本从古代起就非常强调个人对团体的绝对服从。从平原争霸到新撰组。被日本人所认可的武士无一例外的特点是为了自己所处的武士集团而不惜牺牲生命。就拿新撰组来说,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判断,这就是一个反动组织,专门捕杀革命志士,是腐朽的幕府政府的走狗爪牙。但是因为近藤勇等人为幕府尽心尽力直到最后被杀都终于自己所处的武士集团。因此新撰组甚至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最后的武士典范。。。在武士时代,为了自己的武士集团而奉献牺牲是天经地义且得到舆论广泛认同和赞扬的。而幕府倒台后,以天皇为象征的军国主义思想继承了武士道思想对日本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思想改造。二战时期的“神风敢死队”等无不反映了日本人重视群体,精诚团结的特点。战争结束后,这种国家至上主义仍然影响着当代日本人。乃至于日本一个家庭主妇卖彩票中了大奖,她也会说“今天我作为日本人感到非常幸福。”而群体性也造成了日本人的个性往往被埋没,日本人往往作为个体显得不是很突出,因为他们总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团体之内。就连出国旅游的一个旅行团,大家互相之间原本互不相识,但是在这样的临时团体中日本人也往往表现地很有纪律性。日本民族的这个特点是他们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五,日本民族非常热衷于学习和改造。事实上我认为日本人在这方面还具有天生的优势。日本领土狭小,本身的文化比较浅薄。日本本土的绳纹和弥生文化并没有逐渐发展为非常丰富而独立的纯粹日本文化。而是通过不断接受外来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而形成了具有混合性特征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而且日本民族的学习能力并不强在模仿,而是那种改造使之适应日本与日本本身文化相融合的能力。日本从唐代就通过频派“遣唐使”全盘学习中国的政治、礼仪、文化。平安时期汉诗流行,唐装更是成为日本的贵族宫廷服饰。但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消化能力也是很强的。日本虽然全盘接受中国文化,但是也注重将其进行改造以更好地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比如唐装因为太过于厚重在日本湿热的海洋性气候中影响了舒适性,因此经过室町时代的小袖以及江户时代的锻带结等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和服”。儒家文化一到日本也衍生出日本特有的“武士道”。而后日本接受西方文化全盘西化,但是它也善于吸收西方文化来充实自身文化。日本人的学习和融合能力确实让我钦佩。他们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甚至生活习俗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却又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日本特色,而且能和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日本人接受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我觉得都是值得中国人借鉴的。在我看来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华夏文化圈的中心地位,习惯给与而不善于接受。因此才会有戊戌政变,才会有五四运动一搞新文化就要全打倒传统文化,一闹马克思主义就要把其他主义全部抹杀。到现在中国的文化让我感觉既背弃传统又没能学到西方的精髓,当自身文化的中心位置被打破,中国的慌乱和急躁造成了文化的断裂和歧途。日本人学习西方技术注重培养专门的外语翻译人才,中国人却以为只要大学都要过四六级自然就能走向世界了。。。虽然不断强调扬弃的态度,可惜是总是热衷于毁灭或者取代,总是不善于传承和融合。在这方面我认为日本人要做的好得多。

  其他还有几点,不过打字很累了,我觉得主要就是上面这些,对一个民族民族性的研究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上面这些也仅仅是我个人的感想,权当参考吧。

坚韧顽强、虚心求教的品格,居安思危、敢于否定自我的求新精神,强大民族凝聚力、忠君爱国、勇于牺牲自我

站的墙根的民族,他们没有退路,
菊花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