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广告机软件源码:动物 植物化石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3:07
五分钟

贵州大学杨瑞东教授日前透露他领导的课题组从贵州省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发掘出的大量藻类化石中发现类似藓类植物中华拟真藓,并确认这些似藓类植物化石生长在距今5.2亿年前中寒武世,它是目前最古老的类似苔藓植物,对研究藓类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地球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古生物化石记录的时间比地球化学证据和分子古生物学推测高等植物出现时间晚得多,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更古老的地层中有可能存在高等植物化石,依据这些认识,参与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研究的杨瑞东教授对此早已留心。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早—中寒武世过渡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沿贵州东部三穗、台江、丹寨一带的台缘斜坡上沉积水体很浅并有岛屿状陆地存在,由于阵发性的快速沉积作用,大量的动物和藻类化石被埋藏保存。

在被称为凯里生物群的动物和藻类化石中保存有近15个属的宏观藻类化石。凯里生物群的层位属于中寒武世最早期,处于三叶虫带内,类似藓类植物化石就是产在凯里生物群中,化石产出层位正好位于中寒武世标准化石首现层位之上1米处,因此,类似藓类植物化石时代属于中寒武世可以肯定,将藓类植物起源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7千万年。

在确认植物化石产出时间之后,他们进一步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形态特征的研究辨认。这类型化石大约有10个,保存在泥岩中,化石与其它宏观藻类化石一样以碳质薄膜形式保存在泥岩层面上,由于它们具有的叶状体轮生、孢蒴柄和复杂的根系特征,最终被确认类似苔藓植物化石。

研究人员还发现该标本形态类似于现代葫芦藓,其叶片丛生或轮生,每个轮生叶片都是4片,具有叶肋、有须状假根等特征都相似,并有类似孢蒴柄和孢蒴的构造,而与藻类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它可能是藓类植物的祖先。

啊佛后

新华网兰州2月12日电(记者王志恒 赵锋)据甘肃省政协委员才木德日前介绍,甘肃省酒泉市马鬃山地区公婆泉一带的恐龙化石,由于靠近甘肃和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地带,属无人聚居区,近来地表化石被盗和破坏性采掘现象严重。

由于对马鬃山地区的各类化石的重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当地文物部门已向甘肃省政府建议,在马鬃山建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并进行考古研究。

近几年来,在甘肃马鬃山地区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化石、鱼类化石、硅化木化石及其他动植物化石,特别是在马鬃山一带发现的鱼类化石,蕴藏规模大。品种各异的鱼类化石镶嵌在岩石上,图案清晰可辨。近期在马鬃山一带发现的硅化木化石群中出现了长约28米、直径0.8米的桂木化石。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无脊椎动物--珊瑚
珊瑚有液囊状身体(珊瑚虫)、嘴、触须和骨骼。珊瑚虫占据着圆形、多边形或长形的腔(萼)。被壁围起来。萼通常被星状排布的骨板(隔膜)分隔开,有时还有中心结构。萼壁如果存在,会形成喇叭状或体管状(珊瑚单体),并且被简体的横面隔断(横隔),或两者一起分开。珊瑚虫利用单体间结构(共骨)与群体连接。主要有三大类:两种已经灭绝(多皱珊瑚和板状珊瑚)和一种仍存在(硬放目)。

▲链珊瑚--珊瑚体呈特殊的链状,即细长柱状珊瑚个体以侧面相成栅栏形,横切面为链状,栅栏之间形成网眼。珊瑚个体之间有一列较大的共骨管。隔壁刺发育微弱或不存在。个体和共骨管中的横板大多呈水平状。

▲日射珊瑚--珊瑚个体横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横板水平状。隔壁刺发育,呈12纵列,也可缺失。共骨组织由具横板的角柱状共管组成。

羽叶植物门
▲羽杉--乔木,枝羽状。叶螺旋着生,密,覆瓦状;短小,卵形或线形,顶端鸟喙状,不分叉或偶有分叉,基部有时略下延,横切面呈四边形,单脉。

▲座延羊齿--型羽状复叶。小羽片全缘,基部全部着生于羽轴上,下延。羽状叶脉,中脉明显,常达小羽片顶端;侧脉一般分叉;常有邻脉。有或无间羽片。无间小羽片。旺化石产地,位于临朐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山旺村东,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因地下蕴藏着大量形成于1800万年以前的稀世珍宝古生物化石而驰名中外,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山旺化石的发现年代,据《临朐续志》卷二十一至二十三载:“尧山东麓有巨涧,涧边露出矿物,其质非石非土,平整洁白,层层成片,揭视之,内有黑色花纹,虫者、鱼者、鸟者、兽者……花卉者不一其状,俗称万卷书,唯干则碎裂,不能久存”。这非土非石的矿物,即硅藻页岩(亦称矽藻土、硅藻土)。硅藻页岩质地细腻,颜色灰白,里层极为发达和丰富,分层很薄,1厘米厚的硅藻土竟达四五十层之多,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就蕴藏在这岩层之中。

山旺化石的最早研究者是杨钟键教授。1935年5月,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来山旺进行考察,发现了树叶、花、昆虫、蝌蚪、鱼、蛙化石,这是我国科学家对山旺古生物化石的首次考察。1936年6月,杨钟健发表了山旺地层古生物的第一篇论文,从而揭开了“万卷书”的第一页。1937年杨钟健再次来山旺,采到了哺乳动物化石。至1940年,根据他提供的化石和资料,许多国家都分别撰写过山旺化石或硅藻土的论文。
化石保护 1980年1月17日,国务院以(80)国办函字2号文件确定化石产地山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1年设置了山东省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所。1985年4月在县城建立了山旺古生物化石陈列馆。馆主体建筑采用楼阁式古建筑形式,富丽堂皇,古朴大方,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陈列各类山旺动植物化石标本万余件。
化石分类 至今山旺已发现硅藻、孢粉、裸子植物、昆虫、鱼、两栖、爬行类、鸟、哺乳动物等10个门类,400余种属,1万余件,其门类之多,品种之全及体态之完美,属举世罕见。千奇百态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迄今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好的东方祖熊完整骨架;有体形庞大的食肉动物犬熊和豺熊化石;有无角犀牛化石;有三角原古鹿化石等。这些标本保存极为完整,就连皮毛、胃中食物都保存了下来。山旺硅藻土页岩轻薄、细薄和防腐的有利条件,还为我们保存了最多、最完好的鸟类化石。其中山旺山东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第一个完整的鸟化石,它填补了中国第一纪鸟类化石的空白。硕大临朐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鸟类化石。中华河鸭是中国已知鸭科甚至雁形目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山旺化石的宝贵之处,不仅是门类众多,而且保存完整。如树叶的叶脉、蝙蝠的翼膜、蜘蛛的足毛,蜻蜓的羽翅……都印痕清晰,历历可辨,就连极难形成化石的蝌蚪、青蛙、蝾螈、蜜蜂、花朵,都保持了原态,有的还保持了原来的色彩。许多化石都已属“稀世珍宝”。
化石成因 山旺化石产地,位于鲁西中台隆东北部、昌乐凹陷南沿。自太古以来,这里地层一直比较稳定,处于自然剥蚀状态,至中生代后期,地层开始活动,火山喷发,地表变形,出现了一个盆形地貌。大约到18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由于河水的流入和雨水的蓄存,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周围火山喷发物玄武岩等经风化分解,形成硅质胶溶体,而盆地水域中有足够的二氧化硅,给硅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从出土的化石来看,除温带动物外,还有许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及亚热带地区的动物。这说明周围森林茂密,林中藤本植物盘绕,生息着各种飞禽、走兽和昆虫。山旺湖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以水的深浅分别出现浮游型和底栖沿岸型的硅藻群,还有近处的黑三棱、金鱼藻等,为大量着生和附生硅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随着岁月的流逝,湖中沉积物日渐增多。又由于火山喷发,地壳变动,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改变了的自然环境,死亡后陷入湖中,被硅藻及其他沉积物埋葬,又因硅藻土具有吸附、隔音、保温等性能。所以,山旺湖中的动植物尸体能与空气隔绝,再经大自然的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便形成了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