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红尘:请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14:39:24
最好能详细一点.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
庸者聚合,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溶和,以求大家和和气气。在这样的群体中,伤和气是大忌,会离心离德,会因小事难脱大祸,这样的群体是短命的。
做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胸怀宽阔,就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就听得进各种意见;别人的意见能使你清醒,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改正缺点,就是进步。
庸者一般来说都会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说不得,摸不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无缘无故地瞧不起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遇到大的困难或一走了之,或死撑硬扛,不善于因势化解,曲折解决。还有的本身就是迷迷糊糊,从来就没有大是大非而又喜于贪图小利,这样的人在一起,基本上是趣味和义气相投而不能长久。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因为,坚持原则与沟通是一对矛盾,这又是做事业所必须的。坚持原则本身就是件得罪人的事情,是在认认真真地扫除阻碍事业发展的障碍,是永无穷尽的;沟通就是要让参入者都明白按游戏规则办事的道理,坚持原则不是粗暴的排除异己,沟通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把二者辨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没有宽阔胸怀和懂得何为是非的,君子精神的人是根本做不到,也做不好的。所以君子在一起,虽然意见和观点经常不同,但总是能够通过沟通与斗争达成共识,能够长久地相处。
君子与小人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善其妙。”讲的就是人各一面,从来就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君子与小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人心有灵犀,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取人长,补己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小人就会成为君子。
那些自以为年长,懂得很多,经验也足,且过去的人生又曾经把握得很好,就自以为是,就开始指手划脚地教训别人,就开始听不进别人的批评,脑子开始僵化。应该说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在向小人转化。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时变,道亦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辨证的。不论是战争,行政或经营,都不能固守成规,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否则除了倒退,没有选择。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素手 发表于 2006-5-14 20:03:32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原文】
13·23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孔子的原话是这样:“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那么,比较权威的研究者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何晏《论语集解》里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的注释是: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这样说明: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的思想,能够调和左右矛盾的意见,而自己的中心思想还是独立而不移。小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纵然影响了他,然而人各有志,到了利害关头,意见相左,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而然变成同而不和了。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对这段话的翻译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陈立夫《四书道贯》解释为:君子和人相处,心地是和平的,而意见不一定相同。小人和人相处,常常随声赞同,可是利之所在,心地是不和的。
北京大学在文革中出版的《论语批注》里如此翻译:君子讲调和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讲调和。
《辞海》对和而不同的解释是:谓和睦相处,但不盲从苟同。
以上这些言论尽管有差异,但这样几点还是一致的:一是孔子的话讲的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二是孔子从一个方面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修养与准则;三是对这段话最一般的理解应该是:君子尽管与他人思想观念不一样,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小人尽管与他人思想观念一样,但不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