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中医院:管理学中的问题!!! 必有重谢!可以追加我积分2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1:35:17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团队和群体的区别;在几种团队类型中 应如何处理 才能达到高效!!(字数愈多越好,小弟求之......... 注意 要写自己的理解 网上down 的不要!! )

高效团队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San Diego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1994)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作为一支高效团队,罗宾斯给出了以下8个基本特征:一是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二是相关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三是相互间信任。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四是共同的诺言。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五是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六是谈判的技能。高效的团队内部成员间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充分的谈判技能;七是合适的领导。高效团队的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起着后盾的作用,他们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下属;八是内部与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内部合理的基础结构,也包括外部给予必要的资源条件。

基于罗宾斯对高效团队的定义,如何以知识解决模式来有效达成呢?

首先就知识解决的架构而言,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绩效。这也是任何一个团队的工作目标与达成的衡量指标,因此,在组成团队之初,必须使所有成员充分理解团队的目标及任务。在操作过程上,分别从战略性、竞争性、目的性这3个知识解决的方式,由核心能力营造出竞争强势,创造与实现新的市场价值。这个过程是基于隐性知识和客户关系为基础,并以行动第一原则、组织学习原则、知识生态原则、知识共享原则这4大原则作为实践铁律的。

知识解决的标准流程是:1、创设知识平台;2、创造新知识;3、转移新知识;4、共享新知识;5、创造新价值。以下,将按照知识解决的操作流程,具体应用于罗宾斯的高效团队组建上,以印证知识解决模式在企业应用的实战意义。

每个不同类型的团队组成,即是通过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所构建出来的核心能力,这是绝对超越个体能力的。一般说来,团队人员的能力至少要有3种:技术、人际关系以及决策;从性格上也必须包含:好奇、耐心、有条理、挑剔、敏感、负责、叛逆、性急这8种个性。但是,如何从其本身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具备的能力上来决定与安排其在团队中的角色呢?根据当今世界上Team work及Team building的英国籍顶尖专家梅雷迪恩·贝尔宾R.Meredith Belbin博士1996年在《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Management Teams: Why they succeed or fail)》一书中的研究,一个成功的团队通常需要有以下角色存在:主席/协调人、塑造者、种植者、监测评估者、资源调查者、实施者、团队协作者、捕鱼人等8种角色。而在团队中(特别是规模足够大的),担任何种角色通常是由员工的性格特征和一定的后天训练决定的。因此,在确定团队成员时,要考虑哪些人员可以承担起团队中的哪个或者哪些角色;如果暂时缺少部分角色,哪些人员可以被培养为那些暂缺的角色。这8种角色的描述如下:

主席/协调人:与其说他们是专家型或者具有创造性的,不如说他们纪律严明、轻重分明和能力均衡。其职责是挑选人才,倾听其意见建议并激励之,作凝聚和协调员工的努力。
塑造者:特征是项目领导,性情外向,能有力地推动任务的进展;其力量来源于个人动机和对任务的激情。
种植者:是原创思想和建议的来源,团队中最富于创造性和最聪明的成员,但可能对细节不很关心;他们需要激励和引导,其才能才得以发挥到极致。
监测评估者:进行检查工作并指出论证中缺陷之处的人。擅长分析甚于创造。
资源调查者:让团队与周围世界保持联系的联络人。受这一职责吸引的人趋于外向,并很受人欢迎。
实施者:把思想具体转化为行动时间表的实践组织者和管理者。
团队协作者:受人喜欢和欢迎,通过鼓励、理解和支持来让每个人保持前进。
捕鱼人:没有他的话,团队可能永远都不会按时完成任务。对任务的严格跟踪是很重要的,但不总受人欢迎。
换句话说,选择技术型人才虽是重要的,但要保证他们中间有人能担任其他重要的职责。此时必须导入战略性知识解决方式,挖掘企业核心智力资本,进行归核管理,将人员在团队中的定位,依据其人格特性、专长能力,布建在整个团队任务中的有利战略位置。具体来讲,就是挑选好协调人(一般在组织中我们称为知识总监或知识专员),其职责就是全过程组织、纪录、激励和控制知识的正向流动与共享,直至解决方案的形成。

需要解释的是,知识解决的基本理念就是“问题的解决是知识流动与共享的结果”,知识流动得越充分、共享得越充分,执行的力度就越大,当然效果也越好。这个协调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确定“谁”知道“什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地图”和“知识库”来帮助解决;第二,如何让知道“什么”的“谁”愿意贡献出来,可以通过营造“知识文化”和“内部营销机制”来帮助解决;第三,如何让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通过“结构分析”、“编码技术”来帮助解决;第四,如何提高让群体都能接受和理解,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来帮助解决;最后,如何更好地创造群体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知识门户”、“实践社区”来帮助解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一下知识解决每一步的方案形成与取得过程。

五步为营

在第一步的“创设知识平台”中,知识解决采取的是协调人与问题解决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讨论相关知识问题。如果没有共同的知识基础,无法引导后面的知识的获得和转移。这里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这是一个战略性投资,对导向目标的问题及后续更多相关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价值的奠基贡献。这可能需要企业做一些知识审计分析、知识缺口分析,以及知识结构分析等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和使用知识地图,以及建立知识库。

知识地图,顾名思义是组织内部知识的分布图,或称知识黄页。它是用来描述组织内有哪些知识、谁拥有、谁创造,从哪里可以获取,如何得到的目录结构图。它不仅可以告诉当前组织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状况,而且可以为组织如何管理知识提供指南。

知识地图的主要作用在于:

节省知识获得的时间和成本;
提高知识获得的准确性;
提高知识创造的机会概率;
鼓励知识创造者和拥有者;
促进知识共享与共同进步;
提供知识重点和学习方向。
因此,建立知识地图是开采团队知识的重要工作。

建立知识地图,可以按照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

按照不同知识的体系和要求进行分类;
对不同知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关键知识与核心知识重点推荐;
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秘密;
建立知识目录;
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和查询工具。
Daniel R.Tobin(Networking Your Knowledge,Management Review,April 1998)认为,企业知识库由以下一些知识组成: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公共关系信息、年度报告、出版物、企业总体介绍等;
企业组织结构信息,包括地址、代理商、分公司、服务中心等信息;
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包括技术专长、服务特点等;
基本流程的信息;
关于专利、商标、版权,使用其它企业技术。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是关键。培育卓越的领导力,首先要求企业必须构筑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企业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想打造卓越的领导力,企业还要必须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并始终以这一价值观来指导行动。

构筑企业核心团队

企业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核心团队,这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搭班子”。作为企业领导人,搭建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是第一要务,也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力的提升。

选择核心团队成员

如何搭好这个班子,企业领导者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核心团队成员的选择问题。从来源上看,不外乎有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无论是自己带大的还是外聘的,核心团队成员必须拥有不同的层次和特长,才能使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获得“1+1>2”的效果。如果在一个核心团队里大家的专长、能力和经验类似,那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在其它很多重要的地方专长就越少,就会产生管理的“短板”。

除了专长、能力和经验需要互补外,选择班子成员时,还应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要求不尽相同。处于创业时期的团队,其核心成员一般都较少,少则三四人,多则十来人,这时候就应该选择相互熟悉的同学、朋友、校友或同乡,有利于迅速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位列中国民营企业三甲之一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其创业团队中的5人均是复旦大学毕业,相互之间知根知底,创业之初就能够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特点做出合理分工,形成了一个战斗力极强的核心团队,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核心成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创业时期的人员,而应该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平衡,否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而且还可能会为企业长期发展埋下致命的隐患。

建立信任关系

正确选择核心团队成员仅是班子建设的基础,要保证这些核心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形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互相猜疑,怎么可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在团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营造互信的氛围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虑。在横向方面,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等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在纵向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来增进与核心成员之间的信任外,授权也是建立与下属之间信任关系的有效方式。

从领导者方面来说,有效授权一方面能够让核心团队成员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战略决策等重大事情上来。这两个方面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大事。从团队成员方面来说,获得授权能让他们确实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能够进一步激发灵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授权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增进信任的目的,反而会引出不必要的误会。

授权时要有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或没有挑战性,不仅起不到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作用,不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充分的信任,而且还会使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如果你对新任的某位产品经理说:“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的推广工作,好好干,公司会给你丰厚的奖励。”那他可能就会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会怀疑你是否真正信任他。对于同样一个授权,如果你明确对他说说:“你负责本年度A产品的推广工作,如果能够在国内达到30%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将给你50万元奖励。”他可能就会为能得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豪,把自己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

千万不要重复授权,授权时也千万不能犹豫不决、反复无常,否则会摧毁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幸的是,这种随意性的授权在国内企业中经常发生。以前我就职于某软件公司时,总经理将研发部的差旅费审核授权给研发部经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又将审批权收回,使得研发部经理认为企业对他不信任,甚至有受辱的感觉,在审批权回收的第三天就离开了公司。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授权后不能将权力回收,而是要告诫领导者,在授权之前你应考虑清楚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或许会比授权后再回收权力更为有效吧!

有效利用冲突

团队虽然着力使成员形成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团队中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事实上,团队上的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建设性的,有些是破坏性的;有些是认知层的,有些是情感上的;有些可能危及企业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面对企业核心团队中发生的冲突,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正确面对它、分析它、解决它,从而明朗团队气氛,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不同性质的冲突,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对于破坏性的、情感上的以及危及企业存亡的冲突,我们应尽量它们避免发生,一旦发现此类冲突的迹象,就应该快刀斩乱麻,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而对于建设性的、认知层的冲突,则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利用冲突发掘不同的意见,激发更多的创意。GE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十分重视发挥建设性冲突和认知层冲突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企业必须反对盲目的服从,每一位员工都应有表达不同意见的自由,将事实摆在桌上进行讨论,尊重不同的意见。正是这种建设性冲突培植了通用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使GE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

如果你的核心团队里没有冲突,大家一团和气,对领导者或其他成员提出的议案都举双手赞成,听不到任何异议,那么,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就要当心了。箭牌口香糖执行长小威廉·来格礼曾经说过:“如果两个人的意见永远一致,就表示其中有一个人是不需要的。”按照这种说法进行推理下去,是否意味着领导者事实上已经成了“光杆司令”?这时,领导者就应该彻头彻尾地检讨一下你的领导能力了,是信任危机?是独断专行的领导方式?还是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

灵活运用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

随着领导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领导实践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归纳出诸多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例如,丹尼尔·戈尔曼以全球2万个职业经理人数据库为样本,总结了当今全球企业普遍存在的6种领导方式,即强制型领导、权威型领导、联盟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带头型领导和教练型领导。

就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本身而言,并无好坏之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若能够了解这些不同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优点与不足,将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进而可以影响员工潜力的发挥,影响整个企业的绩效。从国内外众多领导者的实践来看,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去指导员工、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并在各种方式之间自由地进行转换,以充分发挥卓越的领导力。

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大小和管理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当我的员工有l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规模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比如说,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由于员工数量较少,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身先士卒,以行动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榜样力量,引导员工仿而效之,即采用“以身作则式”的领导风格;也可以结合“耐心说服式”领导风格,注重亲情化管理,倾听每个成员的报怨并加以说服。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员工队伍的逐步壮大,“耐心说服式”的领导风格也许就不再切合实际,这时就应逐步向制度化方向转移,采用其它更为有效的领导方式。

不同的行业或产业应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企业的领导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把企业领向死亡的边缘。比如说,高科技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快速、竞争激烈的环境。这时就需要更多地激发团队活力,鼓励创新,如果企业采用“强制型”的领导方式就可能会抑制创新;而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相对稳定、发展缓慢的市场,利润空间较小,这就需要深入、全面、严格的管理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此时“强制型”的领导方式就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选择。

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比如说西方文化很直接,而东方文化则比较含蓄。即使同属东方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异。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企业领导者来说,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或人员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会影响影响领导力的发挥,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企业在做决策时经常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在欧美等国家做头脑风暴时,参与者都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一张纸条上,当着大家的面说明白己的理念和观点,然后大家再把理念和观点整理到一个框架里面去,针对整个框架进行讨论,效果非常好。但是在日本,用这种方式做头脑风暴却完全行不通,你可以让他们私下里写出自己的想法,但要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说明白己的想法却很困难,更不用说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论,因此根本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改变领导方式,比如说把大家所提的想法或观点私下里进行集中整理,这样大家都不知道谁提的什么意见,讨论起来顾虑就会少很多。

建立企业文化来强化领导力

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开来理解。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领导者要有独特的能力来创造、融合、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价值观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使命感,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领导力。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价值观与之相匹配。例如,以研发为主高科技企业,可以将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文化之一,因为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对于以流水线生产为主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就应该提倡严谨、秩序和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而不能片面鼓励创新。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拥有一套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以这一价值观来指导行动,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力得到升华。如果只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当作口号,领导人在大会小会上做做秀,而实际上并没有以企业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只会给人以虚伪的印象,就会在员工、客户面前丧失威信,久而久之领导力就会荡然无存。

例如,全球著名的鞋类制造商耐克公司有两条基本价值观:一是创新,二是享受毫不留情摧毁竞争对手的乐趣,竞争的准则成为超越其他一切准则的至高无上的信念。这种价值观可能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贡献,但耐克却始终如一遵循,这使得走向了成功。而曾被誉为美国新经济的楷模的安然公司,虽然曾经塑造了“沟通、尊重、诚信、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但它并没有始终如一地道循,在高喊诚信的同时采取欺诈的手段谋取暴利,也就是缺乏格守价值观、以价值观来指导行动的能力,因此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破产。

当然,有些时候死守团队的价值观也可能会给团队带来灾难。如果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中突,这时企业就应认识到顺应社会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社会可以给企业施加压力,却不能把价值观强加给企业,作为企业的领导就应充分发挥领导力,发起对企业价值观的修正。例如,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树立环保意识,那么你的产品或服务就不会受到公众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的价值观就成为企业发展一种战略需要。
http://club.hr.com.cn/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0186&forum=23
http://bbs.0577hr.com/dispbbs.asp?boardid=8&id=3306&star=1&page=1
http://www.net114.com/bbs/viewthread.php?Category=16&TitleID=22394

建议楼主去看下罗宾斯的《管人的真理》。也许有帮助的

一楼的大佬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