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翻译查重吗:菩萨和佛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0:13
菩萨和佛都是神仙,但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是经历了从众生-->罗汉-->菩萨-->佛的过程,最圆满。

菩萨和佛是觉悟程度高低的差别。菩萨是因位正在修行的圣者。佛是果位已经圆满的圣者。

一切行菩萨道,修行佛法的众生,在成佛之前都可以称作菩萨。通过修行,觉证如来本性,得究竟无上菩提,就是佛了。

佛已经完全断除了见思、尘沙和无明这三大烦恼,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而菩萨虽然也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但是无明烦恼共分为四十二品,最低的法身菩萨乃是初住菩萨,仅断除了一品无明,最高的等觉菩萨还剩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未破。

拓展资料:

一、菩萨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即:种性(梵gotra -stha )、入(梵avati^rn!a )、未净(梵a -s/uddha^s/aya )、净(梵s/uddha^s/aya )、未熟(梵a -paripakva )、熟(梵paripakva )、未定(梵a -niyati-patita )、定(梵niyati -patita )、一生(梵eka -ja^ti-pratibaddha )、最后身(梵carama -bhavika )。

二、佛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1、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2、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3、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菩萨——百度百科

如来佛——百度百科

菩萨  佛

女听众:这次法 会您说“要找到自己能够修成的那个点”。请问师父,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哪个点才是我们能够修成的点呢?现在我们走的路就是菩萨给我们安排最好的缘分啊?

台长答:对啊,缘分归缘分,修到最后的点其实就是叫你在某一方面特别下工夫,就是要成为专 家,不能说什么都会,听得懂吗?我举个简单例子,你想想看这么多的菩萨为什么名字都不一样啊?“南无普净佛”什么意思啊?就是干净得不得了的菩萨;比方说“摩尼幢佛”,那说明这尊菩萨他非常拥有智慧,但又是刚正不阿的佛;“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也就是说这尊佛他只要看见人间所有的人,只要你上进,他就法喜充满,他就帮助别人,就是这么个点他成佛了;还有“南无慈藏佛”,就是说他慈悲之后,藏在心里帮助别人的佛;还有“慈力王佛”,也就是说慈悲之后他拥有力量,他到处去帮助别人。

有很多佛就凭一点,抓 住自己的一点他就成佛了。他并不是说很慈悲,他并不是说像观世音菩萨一定慈悲,完全慈悲得像菩萨一样;他也不一定像地藏王菩萨或者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某一点他只要抓 住了,他就成佛了。比方说“南无善意佛”,他做什么事情没有恶意,全部都是善意的,他就成佛了(师父,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你自己看呀,你一生当中、学佛当中,你是最喜欢帮助别人,还是最喜欢助人为乐,还是最喜欢自己做义工,还是喜欢吃苦耐劳不讲话,还是喜欢被人家骂了从来不还嘴……这些东西都是以后你修成的某一个点(哦,明白了,谢谢师父

佛教的修行分大乘和小乘,修行大乘才可以成佛,修行小乘最多到罗汉。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不是神仙。菩萨也和神仙不是同一个概念。

佛和等觉菩萨的区别:

佛圆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等觉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佛彻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现行、随眠,永断分段生死和不可思议变异生死。
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分烦恼障和所知障细微随眠未断,虽然已断分段生死,尚有微细变异生死。

佛的第八识无垢识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这二十二个心所法相应。
等觉菩萨的第八识异熟识只与五遍行心心所相应。

佛的八个识都能与五别境之慧心所相应,而得四种广大无边的智慧。
等觉菩萨只能使第六识与第七识与慧心所相应,其智慧远远劣于成佛所得之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慧。

佛圆证法身、报身、应化身,菩萨不能得如佛一样连种子都清净无染的法身,但是可以得无量意生身。

佛的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统统都是现量了别。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是现量、第六识通现量、比量、非量,第七识为非量、第八识为现量。

佛的八个识统统能缘过去、现在、未来境。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只能缘现在境,第六识缘过去、现在、未来境、第七识唯缘现在本质境及影像,行相非世境转。

佛的第六识具足五心,其余七个识具足四心,没有寻求心。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具足二、三、四或者五心,第六识具足五心,第七识具足决定、等流、染净三心,第八识具足率尔、决定、等流三心。

其中,以佛的八识能与五别境等二十一个心所法相应为最重要。这是佛与菩萨的最大区别之一。

以上略说等觉菩萨和佛之间的差别,广说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