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h mehta是谁:古代 有什么测量单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3:40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

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数学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师与长度的测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罗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滥,淹没大片的田地,洪水带来的泥土覆盖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无法辨认,所以每当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就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最

早的几何学.几何学的愿意是”土地丈量”

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种量尺来测量长度.常见的量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测量器等.游标卡尺适合测量

一般尺难以测量的圆形物品,零件的孔径,厚薄等.精密度较高.

长度的计量单位是米,记作M.1978年,法国规定:以地球北极与南极之间相距长度的千万分

之一为一米.这项规定经过推广,现已作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长度单位的由来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

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

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

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

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

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

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

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

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

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

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

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这种光米.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如

果用它来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误差不超过1.

http://yuntang.vicp.net/htdocs/XXLR1.ASP?ID=5384

参考资料:http://218.27.88.182/xx/anda/zhangyanhong/new_page_6.htm

考工记·匠人》等所谓"野度以步"的一套计量系统,用来量度和划分土地。如《汉书·食货志》载:"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等等。
涉及"野度以步"的计量系统的成因,《吕氏春秋·上农》说:"六尺之耒,所以成亩也。"郑玄注《考工记·车人》更明确指出:"(耒)内弦六尺,应一步之尺数。耕者以田器为度宜。""耒"即前述与"井"合成"耕"字的掘土木铲,用这种最基本的"田器"量地,一耒长六尺,定作"步",便成为井田制计量系统的基础。推而广之,长三百步为一里;长百步、宽一步的土地面积为一亩;方各百步则为一百亩,也就是一顷,即一夫或一家;方一里即方三百步,为九百亩、九顷、九夫,就是一井,也称为井里或里。
由"耕者以田器为度宜"衍出的步、里及亩、顷或夫、井等度量单位系统,同日常所用的丈、尺、寸、分、厘、毫等十进制的古代度量系统,可以相互换算,却又彼此独立并各有不同应用范围。随着井田制在国土规划以及社区规划中的推广,步、里、亩、顷等便成为这些领域内的基本计量系统。而这一计量系统,即使在井田制本身消亡以后,仍然在后世的国土及城市规划中被因承为传统,所以在史志中常可看到,城邑及道路多以里、步计量,而不是以丈、尺来度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计量制度的特点之一。
在区域以至国土规划中,井田的"九夫为井",曾被作为基本构成单元,也作为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和方法,推广成"画州井地",产生了四进制的井、邑、丘、甸、县、都以及十进制的井、通、成、终、同的各级规模的组合单位,还有与之配套的水利及道路系统,即所谓遂、沟、洫、浍、川及径、畛、涂、道、路等建置。
四进制的井、邑、丘、甸的土地和社区规划,如《周礼·小司徒》所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这中间的"经土地",如《汉书·食货志》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经"就是经界,即规划分界。《周礼》所谓"建国制度",实际就是以井田制为基础,通过国土规划来实施"封邦建国"的政治方略,其中所说"辨方正位,体国经野"的"经",也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是指这种井田规划制度,既被用来组织管理农业生产和生活,也及于赋税征收。在古代农业社会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的行政组织形态中,还兼及兵役和军器、车马等军赋事务。战国中期齐威王时追论古代军礼或军法的《司马法》,对此载述说:"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戍马一匹、牛二头,是曰匹马丘牛。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盾具,谓之乘马。"
十进制的井、通、成、终、同的规划,也具有相同性质,如《司马法》载:"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
将农田水利设施同土地、社区规划结合起来,还形成有正经界兴水利的所谓"沟洫之法",也是井田制的核心内容。《考工记·匠人》载及该制度:"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
另如《周礼·遂人》载:"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算是长见识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