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岛杀人事件:中华民国的总统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30:01

共有八位:
  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
  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孙中山

  投 身 民 主 革 命
  光 绪 五 年 (1879), 孙 中 山 随 母 赴 檀 香 山。 当 时 他 的 长 兄 孙 眉 为 该 地 华 侨 资 本 家, 资 助 孙 中 山 先 后 在 檀 香 山、 广 州、 香 港 等 地 比 较 系 统 地 接 受 西 方 式 的 近 代 教 育。 1883 ~ 1885 年 的 中 法 战 争, 激 起 了 孙 中 山 挽 救 民 族 危 亡 的 爱 国 热 情。 他 目 睹 清 政 府 的 卖 国、 专 制 和 腐 败, 开 始 产 生 反 清 和 以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方 案 改 造 中 国 的 思 想, 经 常 发 表 反 清 言 论, 同 时 与 早 期 的 改 良 主 义 者 何 启、 郑 观 应 等 有 所 交 往。 1892 年, 孙 中 山 毕 业 于 香 港 西 医 书 院, 随 后 在 澳 门、 广 州 等 地 一 面 行 医, 一 面 联 络 有 志 之 士, 准 备 创 立 革 命 团 体。 1894 年, 孙 中 山 上 书 李 鸿 章, 提 出 “人 能 尽 其 才, 地 能 尽 其 利 , 物 能 尽 其 用, 货 能 畅 其 流” 的 改 革 主 张, 但 未 被 接 受。 1894 年 11 月, 孙 中 山 从 上海 去 檀 香 山, 组 织 兴 中 会, 以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国, 创 立 合 众 政 府” 为 誓 词。 1895 年 2 月, 建 立 香 港 兴 中 会。 同 年 10 月, 兴 中 会 密 谋 在 广 州 起 义, 事 泄 失 败。 孙 中 山 被 迫 亡 命 海 外。 1896 年 10 月, 在 英 国 伦 敦 曾 被 清 公 使 馆 诱 捕, 经 英 国 友 人 营 救 脱 险。 此 后, 孙 中 山 详 细 考 察 欧 美 各 国 的 经 济 政 治 状 况, 研 究 了 多 种 流 派 的 政 治 学 说, 并 与 欧 美 各 国 进 步 人 士 接 触, 产 生 了 具 有 特 色 的 民 生 主 义 理 论, 三 民 主 义 思 想 由 此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孙 中 山 由 英 国 经 加 拿 大 转 赴 日 本, 结 交 其 朝 野 人 士。 戊 戌 变 法 以 后, 因 日 本 友 好 人 士 的 活 动, 孙 中 山 与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为 代 表 的 改 良 派 曾 商 谈 过 合 作 问 题, 但 因 改 良 派 坚 持 保 皇、 反 对 革 命, 合 作 未 能 实 现。 1904 年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檀 香 山、 越 南、 暹 罗 (今 泰 国)、 美 国 等 地 对 华 侨 及 留 学 生 宣 传 革 命, 1905 年 在 比、 德、 法 等 国 的 留 学 生 中 建 立 了 革 命 团 体, 在 此 期 间 也 与 国 内 的 革 命 团 体 和 革 命 志 士 建 立 了 联 系。

  创 建 同 盟 会 与 改 良 派 作 斗 争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与 黄 兴 等 人, 以 兴 中 会、 华 兴 会 等 革 命 团 体 为 基 础, 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总 理, 他 所 提 出 的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的 宗 旨 被 采 纳 为 同 盟 会 纲 领。 在 同 盟 会 机 关 报 《民 报》 发 刊 词 中, 孙 中 山 首 次 提 出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三 大 主 义。 同 盟 会 的 成 立,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国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他 派 人 到 国 内 外 各 地 发 展 组 织、 宣 传 革 命。 他 自 己 也 向 华 侨 宣 传 和 募 集 经 费, 在 一 些 地 方 创 立 同 盟 会 的 支 部。 孙 中 山 成 为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帜。 他 领 导 的 对 改 良 派 的 批 判, 为 辛 亥 革 命 的 爆 发 作 了 有 力 的 思 想 准 备。 从 1906 ~ 1911 年, 同 盟 会 在 华 南 各 地 组 织 多 次 武 装 起 义, 孙 中 山 为 起 义 制 定 战 略 方 针, 并 在海 外 奔 走, 为 起 义 筹 募 经 费。 各 次 起 义 都 因 缺 乏 群 众 基 础、 组 织 不 够 严 密 而 失 败, 但 革 命 党 人 前 仆 后 继, 英 勇 战 斗, 给 清 政 府 以 沉 重 打 击, 给 全 国 人 民 以 极 大 的 鼓 舞; 特 别 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推 翻 封 建 帝 制,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各 省 纷 纷 响 应。 孙 中 山 在 美 国 得 知 消 息 后, 于 12 月 下 旬 回 国, 即 被 17 省 代 表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1912 年 1 月 1 日, 在 南 京 宣 布 就 职, 组 成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 朝 宣 统 帝 (溥 仪) 被 迫 宣 布 退 位。 中 国 结 束 长 达 2000 多 年 的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建 立 了 共 和 国。 3 月 11 日, 孙 中 山 颁 布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由 于 受 到 帝 国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的 强 大 压 力 与 革 命 党 本 身 的 涣 散 无 力, 孙 中 山 被 迫 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4 月 1 日 正 式 解 职。 此 后 一 年 多, 孙 中 山 积 极 宣 传 民 生 主 义, 但 因 政 权 落 在 袁 世 凯 手 中, 孙 中 山 的 努 力 并 未 取 得 成 果。 1912 年 8 月, 同 盟 会 改 组 成 国 民 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理 事 长。 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国 民 党 代 理 理 事 长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失 败 后 再 度 出 亡 日 本。 1914 年 6 月, 孙 中 山 在 东 京 组 织 中 华 革 命 党。 1915 年 5 月 初 回 到 国 内, 继 续 为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而 斗 争。 旋 又 返 日, 10 月 25 日 在 东 京 与 宋 庆 龄 结 婚。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为 首 领 的 北 洋 军 阀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9 月 被 推 举 为 大 元 帅, 进 行 护 法 战 争。 但 孙 中 山 在 军 政 府 内 备 受 军 阀、 政 客 的 排 挤, 不 得 不 于 1918 年 5 月 辞 去 大 元 帅 职 务, 经 日 本 赴 上 海。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1917 年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孙 中 山 于 1918 年 夏 致 电 列 宁 和 苏 维 埃 政 府 祝 贺 俄 国 革 命。 1919 年 的 五 四 运 动, 给 予 他 以 很 大 的 鼓 舞。 孙 中 山 从 1920 年 开 始 与 苏 俄 人 士 接 触, 1921 年 12 月 在 桂 林 会 见 共 产 国 际 代 表 G.马 林。 1922 年 4 月, 又 在 广 州 与 苏 俄 的 全 权 代 表 会 见。 1919 年 10 月, 宣 布 中 华 革 命 党 改 组 为 中 国 国 民 党。 1920 年 8 月, 孙 中 山 指 示 驻 闽 粤 军 回 师 广 东, 驱 逐 了 桂 系 军 阀。 11 月, 孙 中 山 回 到 广 州, 重 举 护 法 旗 帜。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接 着 消 灭 了 陆 荣 廷 的 势 力, 准 备 以 两 广 为 根 据 地 北 伐。 掌 握 广 东 军 队 统 率 权 的 陈 炯 明, 于 1922 年 6 月 发 动 叛 乱。 孙 中 山 脱 险 后 率 海 军 反 击 叛 军, 因 待 援 无 望, 被 迫 离 开 广 州 赴 上 海。 陈 炯 明 的 叛 变 使 孙 中 山 陷 于 极 为 困 难 的 境 地, 他 决 心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欢 迎 李 大 钊 等 共 产 党 人 以 个 人 身 分 加 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23 年 1 月, 与 苏 联 代 表 А.А.越 飞 发 表 《孙 文 越 飞 宣 言》, 奠 定 了 联 俄 政 策 的 基 础, 随 即 派 廖 仲 恺 赴 日 与 越 飞 谈 判。 1923 年 2 月, 孙 中 山 从 上 海 回 到 广 州 重 建 陆 海 军 大 本 营, 以 大 元 帅 名 义 统 率 各 军, 综 理 政 务。 与 此 同 时, 逐 步 加 紧 改 组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准 备 工 作。 8 月, 派 出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孙 逸 仙 博 士 代 表 团” 到 苏 联 考 察 政 治、 党 务 和 军 事。 10 月, 聘 请 苏 联 派 来 的 М.М.鲍 罗 廷 为 顾 问。 接 着, 委 任 廖 仲 恺、 谭 平 山 等 组 成 新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临 时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负 责 筹 备 国 民 党 的 改 组 工 作。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新 的 解 释

  1924 年 1 月,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 广 州 召 开, 孙 中 山 主 持 了 大 会。 大 会 通 过 新 的 党 纲、 党 章, 在 实 际 上 确 立 了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选 出 有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参 加 的 中 央 领 导 机 构。 在 大 会 通 过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 中, 孙 中 山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了 新 的 解 释, 充 实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内 容。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 召 开, 标 志 着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思 想 和 革 命 事 业 发 展 到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1924 年 5 月, 孙 中 山 在 广 州 黄 埔 长 州 岛 创 立 陆 军 军 官 学 校, 为 建 立 革 命 军 队 打 下 基 础。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光 辉 旗 帜

  孙 中 山 在 斗 争 中 认 识 到, 要 争 取 中 国 独 立 富 强 就 必 须 努 力 推 翻 帝 国 主 义。 1923 年 12 月,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因 广 东 革 命 政 府 截 留 粤 海 关 关 余 和 要 求 收 回 海 关 主 权, 集 中 大 批 军 舰 到 广 州 河 面 对 孙 中 山 进 行 恫 吓。 孙 中 山 在 关 余 事 件 中 态 度 果 断 坚 决, 迫 使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在 1924 年 5 月 应 允 照 付 广 东 政 府 应 得 的 关 余。 1924 年 10 月, 孙 中 山 镇 压 广 州 商 团 发 动 的 武 装 叛 乱。 1924 年 10 月, 奉 系 军 阀 的 张 作 霖 和 直 系 将 领 冯 玉 祥 联 合 推 翻 曹 锟 为 总 统 的 直 系 军 阀 政 府。 冯 玉 祥、 段 祺 瑞、 张 作 霖 先 后 电 邀 孙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国 是。 孙 中 山 接 受 邀 请, 11 月, 离 广 州 北 上。 12 月 底, 扶 病 到 达 北 京。 1925 年 3 月 12 日, 因 患 肝 癌 在 北 京 逝 世。 孙 中 山 是 中 国 伟 大 的 民 主 革 命 先 行 者, 为 了 改 造 中 国 耗 尽 毕 生 的 精 力, 在 历 史 上 建 立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功 勋, 在 政 治 上 也 为 后 继 者 留 下 珍 贵 遗 产。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建 国 方 略》、《建 国 大 纲》、 《三 民 主 义》 等。 其 著 述 在 逝 世 后 多 次 被 结 集 出 版, 有 中 华 书 局 1986 年 出 版 的 11 卷 本 《孙 中 山 全 集》, 台 北 出 版 的 《国 父 全 集》 等。

  孙 中 山 遗 嘱

  孙 中 山 在 1925 年 3 月 12 日 逝 世 前 夕 签 署 的 遗 嘱。 包 括 《国 事 遗 嘱》、 《家 事 遗 嘱》 和 《致 苏 俄 遗 书》 三 个 文 件。 在 国 事 遗 嘱 中, 他 总 结 了 40 年 的 革 命 经 验, 得 出 结 论 说:“必 须 唤 起 民 众, 及 联 合 世 界 上 以 平 等 待 我 之 民 族, 共 同 奋 斗。” 发 出 了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同 志 仍 须 努 力” 的 号 召, 希 望 他 的 革 命 主 张 和 革 命 主 义 能 够 得 到 实 现。 在 家 事 遗 嘱 中, 说 明 将 遗 下 的 书 籍、 衣 物、 住 宅 等 留 给 宋 庆 龄 作 为 纪 念, 要 求 子 女 们 继 承 他 的 革 命 遗 志。 在 致 苏 俄 遗 书 中, 阐 明 他 实 行 三 大 革 命 政 策, 坚 持 反 帝 爱 国 事 业 的 坚 定 信 念, 表 示 希 望 中 苏 两 国 在 争 世 界 被 压 迫 民 族 自 由 之 大 战 中, 携 手 并 进, 取 得 胜 利。 孙 中 山 还 诚 挚 地 请 宋 庆 龄 代 他 到 苏 联 访 问, 以 实 现 他 的 遗 愿。 孙 中 山 的 遗 嘱 显 示 了 他 的 爱 国 反 帝 和 坚 持 三 大 政 策 的 伟 大 革 命 精 神。

  黎 元 洪( 1864 ~ 1928 )

  北 洋 政 府 总 统。 字 宋 卿。 湖 北 黄 陂 人。 北 洋 水 师 学 堂 毕 业, 曾 在 海 军 服 役。 1895 年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后, 投 靠 张 之 洞, 在 湖 北 参 预 编 练 新 军。 曾 三 赴 日 本 考 察 军 事, 1906 年 任 陆 军 第 21 混 成 协 统 领。 在 军 中 多 次 破 坏 湖 北 革 命 党 人 的 活 动。 武 昌 起 义 后 被 迫 出 任 湖 北 军 政 府 鄂 军 都 督。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成 立 后, 当 选 副 总 统。 袁 世 凯 篡 政 后, 仍 任 原 职, 伙 同 袁 镇 压 革 命。 1914 年 袁 解 散 国 会, 设 参 政 院, 被 任 为 院 长。 反 对 袁 复 辟 帝 制。 1915 年 袁 称 帝 时, 被 封 为 武 义 亲 王, 未 受。 次 年 6 月 袁 死, 黎 继 任 大 总 统, 恢 复 约 法, 召 集 国 会。 与 国 务 总 理 段 祺 瑞 发 生 “府 院 之 争”。 1917 年 段 祺 瑞 利 用 张 勋 驱 黎, 由 冯 国 璋 代 理 大 总 统。 1922 年 受 直 系 军 阀 支 持 复 任 总 统。 次 年 又 为 直 系 所 逐。 晚 年 投 资 实 业。

  冯国璋

  冯国璋,河北河间人。青年时代到保定莲池书院求学,后因贫困辍学。1884年到大沽口投淮军当兵。次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留堂充当教习。1896年被袁世凯任为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随营步兵堂监督,不久又升督操营务处总办。1903年调升北京练兵处军学司正使,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率军至湖北镇压革命,攻下汉口后,清政府封予二等男爵。1913年任江淮宜抚使,奉袁世凯之命镇压二次革命,攻陷南京,升任江苏都督。1915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

  1916年袁世凯死,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联合对抗皖系,称“长江三督”。同年 10月,被选为副总统。1917年7月6日就任代理大总统。1918年10月7日被段祺瑞胁迫下台。1919年春回到河间故里。10月,抵北京,于12月28日病死于北京帽儿胡同冯宅。

  曹 锟
  1862.12.12~1938.5.17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任毅军哨官。 1894年随毅军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徐世昌——北洋相国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原籍直隶天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多次出任国务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1896年因母丧回到河南时,袁世凯在直隶小站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因此成为袁的重要谋士。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徐世昌负责文案处理。两年后,清政府建立了个编练陆军机构,徐以中将衔任高级行政军官。1904年任兵部侍郎,1905年任见习军机,署理兵部尚书。1907年4月20日徐世昌任总督。

  1908年11月,宣统继位,摄政王载沣当权。次年袁世凯被罢官。徐因与袁关系密切受到牵连,但他施展官僚手腕,仍取得载沣的信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世昌极力主张起用袁世凯,扼杀革命。1914年5月徐接受袁邀请,出任国务卿。1915年徐窥测出袁世凯称帝,可能会引起政局动荡,即辞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

  1916年11月,徐世昌以北洋元老的资格应邀到京,调节总统黎洪元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之争,事后移居天津。1918年10月冯国璋下台,皖系首领段祺瑞看到徐是文人,易操纵,指使安福国会选举其为总统。但南方政府认为安福国会的选举是违法的,根本不承认他为总统。

  徐世昌企图操纵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但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成了直系天下时,他便成了曹锟攫取最高统治地位的障碍。1922年1月旧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等宣布他为伪总统。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日本特工人员找北洋派人物劝他们参加伪满傀儡政权,徐是他们的对象之一,但他加以拒绝。从1931年到1939年6月他死之前,日方几次设法争取他的合作,始终为他所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