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今年多大了年龄:手机开机的时候辐射距离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3:28

应该有一米吧,别想那么多,既然用了,就别太在意:)

2006年“3·15”,手机安全话题又被提上了日程。这当中,手机辐射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形成以医学、生物学和环保方面的专家为代表的手机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和以手机生产厂商及部分检测机构为代表的手机辐射对人体无伤害两大流派。
?? 而有望今年出台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会不会对手机销量产生影响?消费者该如何面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杀手”呢?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程度有多大还未最终定下结论,但消费者应该以预防为主。
??
? 两派观点“激情”碰撞
? 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表示,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生物化学效应是高能射线电离辐射时主要的损害机制,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的化学分子内部,引起化学链的畸变、断裂。电化学效应和热化学效应是微波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主要损害机制,与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相比而显得对人体损害相对较弱。其辐射能作用于极性化学分子的整体,过强的辐射同样导致细胞内生物化学过程的误差,引起细胞的损害。
?? 泰尔实验室的何桂平也表示,手机辐射对人肯定是有影响的,手机产生的辐射跟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波段相近,只是强度有所差别。虽然辐射对人构成伤害与否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手机辐射会产生局部热效应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 但是,美国、英国一些国外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却显示,手机产生的辐射属于正常的辐射范围,根本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威胁。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内专家指出,手机辐射到底对身体有无伤害,是个敏感的话题。据其透露,由于技术落后,目前国内很少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对手机辐射进行检测,即便是做相关研究和检测,也会有手机厂商的积极参与,考虑到厂商利益而作出有利于厂商的判断,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大打折扣,而这就成为目前宣传手机辐射对人无伤害最有力的证据。
??
?? 预防远比争论有效
?? 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新闻发言人张献怀指出:“尽管手机电磁波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争议,但防患于未然,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对健康总是有益的。”何桂平也表示:“目前,手机对人产生影响已经确定,是否构成伤害还需验证,而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范。”
?? 另有健康专家提示,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与对话方接通后再靠近耳旁,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在有座机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座机。
?? 这位专家还特别提醒,在手机开机充电时,最好不要对手机进行任何操作,手机在充电时的电压高于待机时,此时的辐射有数十倍于平时对人体的损伤是不言而喻的。
?? 中国消费电子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方面的投诉并不多,而且并没有权威的检测机构对这方面作出公正的判断,从目前情况看,受手机厂商委托的检测机构和神经科医生的观点形成激烈的碰撞,但是还是没有定论出台,因此目前形势下,预防远比争论有效。
??
?? 草案出台不会影响手机销量
?? 市场上没有统一的规范,这使手机厂商没有参照标准也是问题所在,据了解,目前国家各部门正积极磋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而这一草案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 松下国际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机电产品营业主管王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电信运营商只关注通话效果,手机辐射全部抛给卫生和环保部门,导致前几年各方在手机辐射方面的观点分歧比较大。而近年这一分歧达到初步协调,现在《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已经制定完毕,将于今年8月份左右向市场推广。”这一说法,同样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书芳那里得到证实。
事实上,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衡量生物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就是SAR值,即“比吸收率”。
?? 据了解,SAR是最直接的测试值,其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SAR值标准为2W,这一标准已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美国是1.6W。据专家透露,中国即将出台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将采用SAR值稍高的欧洲标准。
??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的出台会不会影响到目前市场上正在销售的手机呢?“目前国内销售的手机都能达到或低于这一标准。”何桂平明确表示。
?? 另一行业专家透露,目前许多国产手机的辐射严重,很多都超过了1.6W的美国标准,出于保护产业的缘故,将标准提升到2.0W。显而易见,如果2.0W的标准真的实施,其意义只是对目前手机市场起到规范作用,并不会带来手机销量上的大面积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