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心交给了你:三国名将关羽在历史有什么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8:46:07
要详细

关羽
身败名不裂忠义武圣人
关羽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一员名将。他性格刚毅,能忍刮骨之痛;武功卓越,万人之中取大将首级如囊中取物;为人讲求忠信二字,身陷曹营,不为曹操恩威诱惑,日思夜念刘玄德,最后终成其愿。可惜一代名将也有自己的弱点,终被东吴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铸成一曲让人扼腕叹息的悲歌。
尽管关羽以悲剧为结局,但他在后世却获得了无上的尊荣,甚至被尊为与孔夫子相提并论的武圣人,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在我国历史上,关羽后世影响颇为深远。统治者崇拜其忠勇神武,为国捐躯的精神;下层民众崇尚其义气云天,坚贞不二之侠义。有清一代,关羽成为人神之首,与文圣孔子齐肩而为武圣,民间各行各业对其顶礼膜拜又甚于孔子。神化了的关羽同真实生活中的关羽存在一定距离,不过从关羽之被神化,可窥见后人对武德之推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他自幼喜好打斗结交,不甚喜爱学习,长就魁伟的身材,长须飘飘,人称美髯公。东汉末年,战乱纷纷,关羽逃亡到涿郡。适逢刘备在家乡招兵买马,关羽和张飞作了刘备的侍卫三人结拜为兄弟,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兵败投奔袁绍。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妻室,被曹操擒获。曹操知关羽是一员虎将,又十分讲求忠信,所以很想使关羽归顺自己。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严令营中将领不得对关羽及刘备的妻室有所犯.以厚礼招待。关羽是个忠义刚烈之士,当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是否愿意降曹时,关羽说:“我非常了解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生死与共。我不能背叛他。我今后是不会留在这里的,但我要立功以报答曹公,然后再走。”张辽把关羽的话转报给曹操后,曹操非常赞赏关羽的忠义。公元200年,曹操同袁绍在白马展开大战。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去攻打袁绍大将颜良。关羽身为先锋,冲杀在前,望见颜良兵车上的旗帜车盖策马上前,手起刀落,将颜良人头斩下,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大喜,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探听到刘备尚在袁绍军中,于是即刻回去收拾行李车马,将曹操所赐印物封存起来。留下书信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一路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难万险,最后终于见到了刘备。
关羽曾经被流矢射中,左臂被射穿,后来伤口虽已愈合,但每逢阴天下雨,骨头经常疼。医生说“箭有毒,毒人于骨”建议刮骨疗毒。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开刀。当时他正宴请诸将一道饮酒。虽然臂血淋漓,流满盘器,却毫无惧色,依然割肉饮酒,谈笑自如。性情之刚毅令人肃然起敬。
公元200年,曹操同孙、刘两家在赤壁大战。关羽所率水军是刘备部队主力,在战斗中立下大功。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入川后,就把荆州托付给关羽镇守。关羽也深知荆州对刘备建立伟业的重要,他唯恐荆州有失,处处谨慎行事,严加防守。当时,荆州东面是孙权的势力范围,东吴视荆州为其战略屏障,东吴借荆州给刘备是为孙刘联盟的权宜之计,无意让刘备长期占有。荆州北面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虽然赤壁一战,曹操败退北方,短期内无力大举南下,但荆州是西可取益州,东可捣建康的战略要地,曹操时刻准备着伺机谋取。刘备占领益州的第二年,孙权派遣使者去见刘备,索讨荆州,刘备以得凉州后再还荆州为辞予以拒绝。孙权大为震怒,派大将吕蒙领兵袭夺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得信,亲率大军东下,命关羽进入益阳(属长沙郡,今湖南益阳西)与孙权争夺三郡。双方一时剑拔弩张,一场争夺荆州的大战,即将爆发。这时,曹操趁势进攻汉中,刘备恐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求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双方实际上是刘备以长沙、桂阳西郡换取了南郡一郡。但孙权对此并不满足,他的意图是要据有整个荆州。对刘备来说,荆州七郡中,刘备只占两个半郡,难以实现诸葛亮的由荆州直下宛、洛的战略目标,且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因此,据守荆州的关羽依刘备、诸葛亮的意图,乘机发动了襄樊战役,以便夺取襄樊二城,为将来两路北伐创造条件。襄樊战役于公元219年七月开始。襄城、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略要地。因此特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驻守。然而这时形势对关羽极为有利。—是前一年底,南阳地区的吏民在曹操驻宛将领夏侯音率领下,反对曹操并同关羽联合,表明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并不稳固;二是刘备刚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并攻占上庸等地,声势正盛;三是孙权不久前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乘时与孙权遥相呼应。曹操兵败汉中后,加强了对荆州地区的战略支援,让徐晃率军驻扎宛城。当关羽进攻襄樊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领兵前去增援。这时樊城地区暴雨连天,汉水猛涨,洪水泛滥,驻扎于城外的曹军屯营被淹,于禁只得率领兵将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抓紧战机,乘战船猛攻,于禁被逼投降。曹军另一大将庞德负隅顽抗,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最后箭尽矢竭,庞德突出重围,乘小船向樊城逃去,船翻后被关羽擒获,劝降不果后被斩杀。这时,被洪水泡了数日的樊城城墙,不断崩坍,随时可能被关羽攻陷。与此同时,关羽还派兵,将曹操另一员大将围困于襄阳。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芳都投降了关羽,许都以南地区也纷纷响应,造成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势。曹操曾一度考虑迁都黄河以北,以躲避关羽的兵锋。
关羽虽勇猛过人,亦有一定的谋略,但他有一致命弱点,那就是骄傲自负。刘备定居益州,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可与谁匹敌。诸葛亮只得回信说:“马孟起(马超字孟起)文武双全,雄烈过人,一代俊杰,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和张翼德并驾齐驱,然而不及美髯公的超群绝伦。”关羽看后甚为欢喜,并将诸葛亮书信传与宾客众将看。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往樊城前线时,关羽大怒,说:“大丈夫决不与老兵同列!”拒不受印绶。在费诗的劝解下,最后才不情愿地收下了印绶。孙权曾遣使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关羽不但拒婚,还将使者痛骂一番,孙权对此大为恼怒。他的这种自负凌人的弱点,注定了他日后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当关羽进攻樊城的曹仁时,孙权虽然表面上表示支持,但他对关羽的得势,甚为不安,想借机夺取荆州。此时关羽在攻打樊城,对东吴可能乘隙进攻后方,早有防范。他留下重兵守备公安(今湖北公安)和江陵(今湖北江陵)。曹操为解樊城之围,也正欲利用吴、蜀外结友好,内里疏远,各怀异志的契机。曹、吴可谓不谋而合。东吴向曹操许诺愿意称藩,偷袭关羽后方,为曹操效力,请曹操代他保密,以防关羽有备。
与此同时,东吴为麻痹关羽,吕蒙称病重,由孙权传檄召回,任命陆逊为偏将军,代替吕蒙守陆口(今湖北蒲圻西北)。陆逊到任,首先修书一封,向关羽表示祝贺,说关羽领兵以来“以律行师,小举大克”“敌国败绩,利在同盟”’“于禁等见获,遐尔欣叹。以为将军之功勋足以长世,虽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后又提醒关羽当心曹操“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自骁悍。且战胜以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警弥警,愿将军广为之计,以全独克。”在信中,陆逊还表达了他对关羽仰慕之情和自己无所作为而惭愧的心态,如:“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仆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咸德,乐自顾尽,虽未合合策,犹可怀也。”云云。关羽读后,觉得陆逊态度谦恭,为人诚恳,对自己寄予厚望,所以解除了对东吴的戒心,把留守公安和江陵军队的一部分调到襄樊前线,准备集中力量攻下樊城。陆逊见关羽中计,喜不自禁,火速将情况报告孙权,并附具体建议。孙权得到报告,认为时机已到,定下了吕蒙白衣袭荆州的妙策。与此同时,曹操接受谋士董昭建议,表面答应东吴为其偷袭关羽保密,暗中将密信内容泄露到樊城和关羽营中。樊城曹兵得知后,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坚定了守城的决心。关羽得信后,犹豫不决:一方面担心孙权真的出尔反尔撕毁联盟,偷袭后方;另一方面,又疑心是曹操离间之计,不愿匆匆撤兵,使前功尽弃。最后,他决定等待确实消息。就在他等待真情之际,孙权正亲率大军沿江而上,吕蒙为前部,直扑南郡。为了不让关羽在沿江所设的巡江岗哨发觉,吕蒙让战船全部假充商船,士兵隐藏在仓中,摇橹的士兵也都穿上白色衣服,扮作商人模样,尽夜兼行,遇上关羽岗哨,一个个都给收拾了。就这样,东吴大兵临城下时;荆州守军才发觉。孙权袭击后方的消息传到襄樊前线关羽的营帐时,曹军也同时展开猛烈反击,关羽自觉樊城一时难以拿下,不得不撤兵南救江陵。而留守江陵和公安的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因军中行事有误,受过关羽的责罚,故而对关羽心怀不满,看到关羽形势危难,拱手投降了孙权。孙权占了江陵,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孙权部将吕蒙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同时,严禁军队侵害百姓,作了一些笼络人心的工作,城中秩序很快恢复起来。关羽在撤退途中,将士们得知自己家属生活受到孙权军的照顾,也都失去了战斗力,不少人逃归江陵,关羽看大势已去,不得不率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最后被孙权军活捉,公元219年十二月被东吴杀害。一代人杰关羽因麻痹大意不仅未能保住荆州,而且自己也为国捐躯。
关羽虽有骄傲自负的弱点,但其勇武神威、讲求忠义之风骨深得后人敬佩。宋人曾三异在《同话录》中赞美关羽说:“《九门·国疡》,非关云长之辈不足以当之,所谓生为人杰,死为鬼雄也。”近代之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羽,江湖上结拜把兄弟,亦必立于关帝像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未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均以关羽之行为作江湖义气之表率。关羽虽失荆州,但身败名不裂,武圣人之美名却越传越广,越传越神。

关羽,勇武刚毅,忠贞不二,但刚愎自用,骄傲狂妄,实非大将之才。是他,导致了蜀汉政权的战略失败。为什么呢?因为他失了蜀汉荆州----这个窥视东方的战略要地,并且导致了汉吴之战,破坏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决策,使蜀汉政权发展之路汲汲可危。而失荆州后人多以为是“大意”,其实是因为他的狂妄和刚愎自用,战略轻敌所造成。
但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却极深,乃是因为帮会的兴起,帮会要兴旺,就要团结,而最初的帮会是松散的,靠什么来团结,靠一个“义”字,这时关羽就被抬出来,作为忠义的象征;而且这种义气又极为下层民众所推崇,统治阶级发现这种义对他们的统治有很大帮助,加以提倡,发扬,这一切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关羽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起了极大的影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顺应这种民意,将他写成了一个忠义的圣人。

没什么作用

有点刚愎自用

但是很讲义气

关羽是三国蜀汉一员主将,其生卒年不详。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卒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年63岁,故当生于东汉延熹四年(161年)。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起义,刘备在家乡涿县(今河北涿州)聚众起兵时24岁。关羽本河东解县(今山西解县)人,亡命涿县。他与张飞正于此时投靠刘备。史称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可知关羽比张飞年长,而关、张二人又“兄弟事刘备”。古人相知,一般以年长为兄,年少为弟,而且关羽随刘备周旋,“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刘、关皆重儒家伦理,当时并非君臣,若非关羽小于刘备,上述情况似不合当时礼仪。古人以20岁成人加冠,称为“弱冠”,以体未壮为弱,后沿称年少为弱冠,准此,20岁以下皆可称年少。张飞投靠刘备参战,当不会小于17、8岁。那么,关羽比张飞年长数岁,而又小于刘备,他投靠刘备时当在21、2岁左右。若依22岁计算,关羽大约生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左右,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随刘备征战约35年,卒时年约57岁。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他由生前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这个过程也就是关羽由人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的过程。据《荆门志》记载:湖北当阳县玉泉景德禅寺关羽庙“兴于(南朝)梁、陈间,盖始于智者大师开山之时也。历隋至唐,咸祀事之”。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斐均,广其祠宇,增于旧制”。这是最早的关羽庙祭祀。唐代关羽作为名将,已进入“武庙”(当时主神为姜太公)陪祀。至北宋徽宋(1101—1125)崇宁元年(1102年)始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进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加“义勇”二字,称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更封为英济王。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封显灵武安济王。史称元代关羽“英灵义烈遍天下,故在者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千载之下,景仰响慕而犹若是”。明朝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敕建庙于“金陵鸡笼山之阳”。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庙祭于京师”。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决定把地安门西关帝庙作为太常寺官祭场所,除每年定期拜祭外,“又定国有大灾则祭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对关羽的晋封由王提高到帝,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方孝儒《关王庙碑》文说:“(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至明末又尊崇关帝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早从关外已经开始。崇德八年(1**3年),便于盛京(今沈阳)建立关帝庙。皇太极还亲赐一块“义高千古”的匾额,定“岁时官给香烛”。入关后,又沿袭了明代岁祭关庙之例。对关羽为的崇祀,如从皇帝封敕和百姓祭祀相结合看,起源于两宋,发展于元至明中叶,深入普遍于明后期和清代。明末人刘侗说:“其(关羽)祀于京畿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据万历时人统计,仅宛平县属就有关帝庙51座。当时北京城内外分属于大兴、宛平两县。加上大兴县的关庙,明末北京城内外关帝庙总数“至少接近百所”。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时,追封关羽父祖三代为公爵,命“天下府州县卫等文武守土官,春秋二祭如文庙仪制,牲用太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关帝历代尊崇,迨经国朝尤昭灵贶”,故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同时规定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太常寺备办,官建祠宇版位座数由工部制造,还特准地安门外关帝庙正殿及大门瓦改用纯黄色琉琉,与孔庙相一致。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在平息京师和河南滑县两地天理教起义以后,即以“屡荷关帝灵爽翊卫”,加封“神勇”二字,“并颁滑县庙宇御书匾额曰佑民肋顺”。咸丰二年(1852年)加“护国”,次年增“保民”,六年(1856年)添“精诚”,七年(1857年)再增“绥靖”。到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对关羽的封号已加至22个字,合称:“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据统计,有资料可查的50个府、州、县、乡共有480余处关帝庙宇。台湾据1930年统计,关帝庙为150座。此外,直隶良乡又祀刘、关、张三人的三义庙12座,霸州三义庙14座,蓟州三义庙3座。光绪《怀来县志》称:“其外各村堡庙不俱载”。咸丰《因安县志》说:“(关庙)在村者不可胜数”。乾隆《宝鸡县志》称:甚至有“一村两庙”。光绪《海门厅图志》云:“民间私祀关帝庙处处有之”。光绪《兰溪县志》载:关帝庙“四乡多有”。乾隆《万全县志》称:“民间设祀者皆不备载”。光绪《长治县志》云:“村镇关帝莫不崇奉”。光绪《长汀县志》称:“关帝庙在各乡各坊者悉难数”。同治《祁阳县志》说:“村镇之处,多祀关、岳二圣,或专或兼,祠宇未及悉登”。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说:“民祀关帝庙,所在皆有之”。道光《澄江府志》云:“各村落俱建(关帝庙)祀。”由此可见,关羽信仰之普及化,它已触及到县以下的村落镇堡中去了,这是明清以来封建国家敕封诸神中所很少见到的。关于建庙时间,如山东潍县27座关庙,有年可考的15座,建于宋代一座,元代一座,明代8座,清代5座。通州(今北京通县)21座,一座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4座建于明代,其余大体建于清代。《束鹿县志》有7座关庙,除1座建于清代外,其余6座中1座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两座建于万历时,三座建于崇祯年间。广东《兴宇县志》记共有四座明建关庙,最早的建于正德九年(1514年)另三座建于崇祯时,乾隆二年(177年)修一座。浙江兰溪县,有一座关庙建于宋绍兴年间,另有四座建于清。

最近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在放《大话关公》。
关公是中国佛家,道家,儒家共同信奉的神。是武圣人,武财神,考试神……也是忠义的象征。

黑社会崇拜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