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光拯救反派计划:有关于欧洲文化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27:42
欧洲的文化发展史及相关评论,谢谢!

最欧洲的生活理性和浪漫的一种模式
  趣味欧洲,从舌头开始
  吃是最早接触到的物质生活———我在一部戏剧里如此说道。有一天,我才明白过来,我其实是说出了一种欧洲的传统。
  在中世纪的欧洲,生活是艰难的。没有电或暖气,冬天更是难熬,使人感到有趣的,还是烹调和进餐。当活跃的户外生活刺激了胃口,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食物时,人们从不退缩。据记载,亨利王八世的一次晚餐,从下午五点一直吃到次日凌晨三点。只是在这时,所有的参加者才觉得就此退席是合适的。因而,就形成了这样的风俗:宴会上应该有丰盛的菜肴,食物多多益善竟成了时髦,饭食过量亦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由于暴饮暴食使人觉得颇不好受,因此罗马人首创了用一根羽毛搔痒喉咙使自己呕吐的办法,把他们在漫长的宴会中先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然后从头开始。几个世纪以后,在英国,有风度地暴饮暴食也成了一种交际方面的风尚。直到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人们才认识到暴饮暴食对于健康是一种威胁。

  今天,欧洲饮食趣味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譬如是一瓶82年的波尔红酒、一块杂粮面包、来一个薰衣草料理,和心爱的人一起在普罗旺斯立下爱情之约。这显然成为一种优雅的格调。这样的典范生活场景,用不着在欧洲某地,就是在亚洲,乃至中国的上海、北京完全可以从容地实现那种淡雅、清新、恬静以及品位的生活了。

  路易吉?巴尔齐尼在《难以对付的欧洲人》一书中将其概括为:沉着的英国人,反复无常的德国人,好争吵的法国人,灵活的意大利人,谨慎的荷兰人。一位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特意在德、法、西、意四个国家中进行了一项“按喇叭研究”:当绿灯亮时他的车故意不动,以观察后面司机的耐心程度。结果德国人最文明,平均7分钟才开始鸣笛;意大利人最没耐性,法国和西班牙人居中。还有人专门对“欧洲人的排队风格”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人、俄罗斯人、波兰人被公认为最能排队的民族,他们认为在人多的时候,排队比拥挤更节约时间,也比较公平。而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则最缺乏排队意识,他们认为排队束缚了人性的开发,贬低了人性的自由。

  又有人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两旁的电话亭上,然后躲到一边观察。他们看到前来打电话的男人都进了贴有“男”字的电话亭,而女人们则进了贴有“女”字的那一个。过了一会儿,“男”电话亭外排起队来;而“女”电话亭则空着。又过了一会儿,一个行色匆匆的男人看到这种情景,便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女”电话亭的门。试验者上前讯问,原来这是个法国人,而那些排队者统统都是德国人。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说,既然贴了字,总是有原因的,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还是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最欧洲的生活也许并不是榜样,但它确实是一面镜子。

  吃喝欧洲,向嘴唇致敬

  欧洲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用两个字便可准确地概括,这就是:“实效”,一如他们讲求实效的作风。欧洲人每日例行的三餐食谱:面包、奶酪、果酱、黄油、生蔬菜是早餐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来少量熟牛肉、水果或点心。当然,这些食物并不是人人都吃全,而是自助性的,各取所需,不论是家里还是在餐馆都一样。欧洲人的午餐是最简单最匆忙的,所谓“工作午餐”,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空当,匆忙之中不可能吃出什么花样。由于下午还要工作,绝大部分人午餐时不喝酒,牛排是午餐常吃的。晚餐是欧洲人最从容的一餐。欧洲人下班时间较早,一般是下午4点半到5点钟,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晚餐。

  欧洲人习惯自助式或套餐形式,即使很多人一起用餐也是各吃各的一份,吃完AA制结账。在家里,虽然不存在付账,那也是各取所需。不论在哪里用餐,大家都自觉地按需取量。如果将食品过多地拾在自己的碗碟里吃不完剩下,将被视为是很失礼很不文明的事。在这一点上,欧洲人已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规范。

  欧洲酒馆之多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前酒、餐中酒、餐后酒;从外回家,要喝“进门酒”,睡觉要喝“睡前酒”。不论在任何时候,他们喝酒都是忘情的,自我的。他们喝酒从不去理会别人的情绪,只为自己的情绪而喝,也只为自己的情绪而醉。请人喝酒也不例外。他们请人进酒吧,一不为客人点酒,二不与客人碰杯,三不为客人买单。

  其实,这是一种以尊重自己为前提的尊重他人的风范。

  数字欧洲,与白衬衫一道呼吸

  根据“威廉默瑟”人类资源顾问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生活品质全球排名方面,多由欧洲各大城市名列前茅。这项研究共调查215个城市,以39种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各城市的生活品质,衡量标准从政治、经济到医疗、公共服务、娱乐、购物、学校、住屋与环境。

  结果发现,有8个欧洲城市名列前10名。生活品质最高的是苏黎世,其次是维也纳,排名第3的是温哥华。悉尼与日内瓦并列第4。法兰克福、奥克兰、哥本哈根并列第6。波恩与慕尼黑并列第9。伦敦与华盛顿、纽约并列第41。东京排名25、新加坡35、香港69。

  有心人计算出一个答案,在欧洲生活哪儿最省钱?

  结果是,你应该住在雅典,吃在马德里,穿在伦敦,玩在都柏林,生病在巴黎,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欧洲最省钱。这是最近欧洲统计局向人们透露的。欧洲的生活价格指数自南向北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欧洲生活品质的确是全球最佳。由此,可以这样说,如果给人类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就目前而言,最欧洲完全是人类过上美好生活的“天堂”,因为,在那里,你能与白衬衫一道呼吸蓝天。

  欧洲风貌,理性之浪漫

  最欧洲特点首先在建筑特点上显现:

  圆拱是欧洲建筑最具革命性的代表。曾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最优美的形式之一,由圆拱而发展建构出宽广高大的建筑空间。

  列柱。从简单的柱廊发展为欧洲建筑最根本的形式,列柱也成了欧洲建筑最重要的特色标志,就像梵帝冈教堂的两边向外伸展的列柱。

  喷泉呈现着欧洲生活灵感的抚慰。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喷泉一直是欧洲生活空间中最浪漫的主角之一,表情丰富,神韵盎然的神像雕塑的水池,供人驻足流连就像最富盛名的罗马海岸之泉。

  广场。欧洲一直是崇尚自由的国度因此从私有空间到公共空间,广场总是最核心的主角,除了提供居民聚会与社交的场所更营造出一种悠闲开放的生活形象,就像意大利举世闻名的圣马可广场。

  雕塑是落入凡间的天使羽翼。从欧洲的宫廷花园与博物馆到一般街道,都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雕塑,因此,这些雕塑几乎与建筑本身连为一体,成为空间中最具品位的一个角落,就像欧洲常见的大街雕像或维纳斯雕像。

  屋顶是天空中最典型的美丽大使。欧洲建筑的屋顶就像一座艺术品,有文艺复兴式圆顶,歌德式耸立的尖顶以及十九世纪末新古代式的平顶,屋顶的图腾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或是一个家族的兴盛,例如法国皇家的百合图腾就镶在建筑的外观上。

  要是说到人,用浪漫的法兰西人举例是最恰当不过了,但我以为从德国人身上更容易看到欧洲的本质。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缺乏法兰西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

  其实,你只要在德国境内走一遭,就会发现以往的成见是可笑的。譬如法兰克福有一个巨大的“活动变人形”像。这个简单到线条化、如中国的剪纸般模样的女人造型就树立在法兰克福国际博览中心前的广场上。她大概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手中拿个锤子像是在敲打着什么。接着,她竟然动了起来。原来机智的工程师把她变成了一个电动人,并且在她的身体的关节部位装上齿轮,这样她的身体就会在电力的带动和齿轮的润滑下,缓缓地完成“一锤定音”的全过程。利用高超的制造工业水平,把严谨、理性、呆板的东西拟人化、具象化、生动化,这不是德国人的另一种浪漫又是什么呢?

  在罗马贝格广场的公平女神雕像前,在慕尼黑将音乐和啤酒一起吞下肚的酒馆里,我一次次地看到了德国人酣畅和浪漫的另一面。歌德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系列名著,因为他常年生活的魏玛共和国以其宁静的氛围、宽容的心态让歌德能够一生无忧,尽情畅游于文学的浪漫天空中,展露忧伤与欢乐。不同的是,法兰西人善于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国人则喜欢藏而不露,“润物细无声”而已。

  最欧洲已经构成一种理性的浪漫之风范。

  欧洲差距,从人做起

  只要你环视四周,总会不断听到这样的言论:开普敦是南非最欧洲的城市;墨尔本是澳洲最欧洲的城市;波士顿是美国的最欧洲———享有“美国雅典”的美誉;澳门则是亚洲最欧洲的城市等。近来,在中国一些都会城市,欧洲化衍生到商业行为模式中,成为一种吃香的概念,譬如北京,西南有棉花城,东有珠江帝景,完全大打欧洲小镇风情和文化为主题的Townhouse社区这张牌。

  其实在中国,明眼人一下子明白,上海这座曾经上个世纪初期被欧风浸熏过的城市才是最接近欧洲味道的。黄浦江边上芝加哥学派的哥特式建筑的花岗岩的大楼———和平饭店,始终充满了昏暗沉重的黄色灯光,泛黄了的白色大理石清爽而典雅,路过大堂,褐色的高大炉壁板,黄色的铜栏杆,青春时代建筑的黑色铸铁花纹旖旎浪漫地曲卷着,还有维也纳来的咖啡,纽约来的黑色丝袜,巴黎来的香水,彼得堡来的白俄公主,德国来的照相机,葡萄牙来的雪利酒,夹带着冒险的传奇,无不使上海欧味十足,至今不变。

  但是,这一切只仅仅是模仿和向往最欧洲的开始或初步。

  欧洲无疑是重视礼仪和典章的,一般那里的生活者具有如此鲜明的特点:一派绅士风范———非常有礼貌且友善,早上上班时间坐电车,除了学生外,男人几乎全部都是着西装打领带;在路上问路或是请路人帮忙照相,一定会得到热心人帮助。

  前不久,欧洲国家在瑞士洛桑举行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以探讨“最完美的女性”所应具备的特点。通过比较和鉴别,得出的结果是,最完美的女性应该具有: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再加上德国人的管家本领,美国人的时髦装束,法国人的精湛厨艺,中国人的醉人温柔。可见,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甚至独特的优点,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尊重其特点而学习其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更加完美起来。

  最后,需要澄清一点的是,带着最欧洲的记号生活着,这并非是崇洋。因为,当作为亚洲的我们以最快的时间接受欧洲物质之美的同时,欧洲也在被亚洲精神化———真正的世界性就是人人生活在享受的美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