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虎窟电影国语高清:我要练神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4:25:59
哪位高人会 神功啊 教教我

预练神宫必先自宫
回答者:ynnm - 秀才 二级 4-13 10:44

有个好象叫马胜利的人```
他的是 48小时候超强自卫术
几十天就可以了
我朋有很瘦
十天后断砖块
每天最多45分钟训练
回答者:ding000ding - 试用期 一级 4-13 10:45

你每天打沙包~~~一年后必有所成~~真的,不过很苦很伤身的。
回答者:penneyallan - 魔法学徒 一级 4-13 16:10

同一上面的说法
回答者:刘官 - 童生 一级 4-13 17:24

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

1.预备姿势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2.韦驮献杵势(第1势到第3势)。

(1)第1势“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向内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或取合掌势: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环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2)第2势“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直腰收臀,含胸蓄腹;上肢一字平开,掌心向地;头如顶物,两目前视。?

(3)第3势“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腿直,蓄腹收臀;两掌上举高过头顶,掌心朝天,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成直角,两中指之距约为1寸;沉肩,肘微曲;仰头,目观掌背,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收势时,两掌变拳,旋动前臂,使拳背向前,然后上肢用劲,缓缓将两拳自上往下收至腰部,拳心向上;在收拳同时,足跟随势缓缓下落,两拳至腰时,两足跟恰落至地。

3.摘星换斗势“单手高举,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1)右足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足成斜八字形(右足跟与左足弓相对,相距约一拳),随势身向左微侧。

(2)屈膝,提右足跟,身向下沉成右虚步;两上肢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右手指掌握如钩状下垂于裆前。

(3)右钩手上提,使肘略高于肩,前臂与上臂近乎直角,钩手置于头之右前方。

(4)松肩,屈腕,肘向胸,钩尖向右;头微偏,目注右掌心,舌抵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收臀,少腹含蓄,紧吸慢呼,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求虚。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及要求相同。

4.倒拽九牛尾势“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其距较两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线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曲,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劲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对面,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相同。

5.出爪亮翅势“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1)两手仰掌沿胸前徐徐上提过顶,旋腕翻掌,掌心朝天,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中、食指(左与右)相接;仰头,目观中指、食指交接之处,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以两足尖支持体重。肘微曲,腰直,膝不得屈。

(2)两掌缓缓分开向左右而下,上肢成一字并举(掌心向下),随势足跟落地;翻掌,使掌心朝天,十指仍用力分开,目向前平视,肩、肘、腕相平,直腰,膝勿屈。

6.九鬼拔马刀势“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均,两膝立直,左右同之。”“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1)足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腰实腿坚,膝直足霸。同时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2)运动两臂,左臂经上往后,成钩手置于身后(松肩,直肘,钩尖向上);右臂向上经右往胸前(松肩,肘略屈,掌心向左,微向内凹,虎口朝上),掌根着实,蓄劲于指。

(3)右臂上举过头,由头之右侧屈肘俯掌下覆,使手抱于颈项。左手钩手化掌,使左掌心贴于背,并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上移。

(4)头用力上抬,使头后仰;上肢着力,掌用劲下按,使头前俯,手、项争力。挺胸直腰,腿坚脚实,使劲由上贯下至踵。鼻息均匀,目微左视。

(5)运动两臂,左掌由后经下往前,右上肢向前回环,左右两掌相叉立于胸前。左右交换,要领相同。

7.三盘落地势“目注牙呲,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金,两腿收直。”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两掌翻齐起,千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较肩为宽,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叉腰,腰直胸挺,后背如弓,头端平,目前视。

(2)两手由后向前抄抱,十指相互交叉而握,掌背向前,虎口朝上,肘微屈曲,肩松;两上肢似一圆盘处于上胸。

(3)由上势,旋腕转掌,两掌心朝前。运动上肢,使两掌向左右(划弧线)而下,由下成仰掌沿腹胸之前徐徐运劲上托,高不过眉,掌距不大于两肩之距。

(4)旋腕翻掌,掌心朝地,两掌(虎口朝内)运劲下按(沿胸腹之前)成虚掌置于膝盖上部。两肩松开,肘微屈曲,两臂略向内旋;前胸微挺,后背如弓,头如顶物,双目前视。

8.青龙探爪势“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两手成仰拳护腰势。身立正直,头端平,目前视。

(2)左上肢仰掌向右前上方伸探,掌高过顶,随势身略向右转侧,面向右前方,目视手掌,松肩直肘,腕勿屈曲。右掌仍作仰拳护腰势。两足踏实勿移。

(3)由上势,左手大拇指向掌心屈曲,双目视大拇指。

(4)左臂内旋,掌心向下,俯身探腰,随势推掌至地。膝直,足跟不离地,昂首,目前视。

(5)左掌离地,围左膝上收至腰,成两仰掌护腰势,如本势(1)。左右手交替前探,要领相同。

9.卧虎扑食势“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拄地,腰平头昂,胸向前探,鼻息调匀,左右同之。”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右腿向右跨出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左仆腿势(左腿伸直,足底不离地,足尖内扣)。两掌相叠,扶于右膝上。直腰挺胸,两目微向左视。

(2)身体向左转侧,右腿挺直,屈左膝,成左弓右箭势,扶于膝上之两掌分向身体两侧,屈肘上举于耳后之两旁,然后运劲使两掌徐徐前推,至肘直。松肩,腕背屈,目注前方。

(3)由上势,俯腰,两掌下按,掌或指着地,按于左足前方之两侧(指端向前,两掌之距约当肩宽),掌实,肘直,两足底勿离地,昂首,目前视。

(4)右足跟提起,足尖着地,同时在前之左腿离地后伸,使左足背放于右足跟上,以两掌及右足尖支撑身体。再屈膝(膝不可接触地面),身体缓缓向后收,重心后移,蓄劲待发。足尖发劲,屈曲之膝缓缓伸直。两掌使劲,使身体徐徐向前,身应尽量前探,重心前移;最后直肘,昂起头胸,两掌撑实。如此三者连贯进行,后收前探,波浪形地往返进行,犹如卧虎扑食。左右交换,要领同左侧。

10.打躬势“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息调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比肩宽,足尖内扣。两手仰掌徐徐向左右而上,成左右平举势。头如顶物,目向前视,松肩直肘,腕勿屈曲,立身正直,腕、肘、肩相平。

(2)由上势屈肘,十指交叉相握,以掌心抱持后脑。勿挺胸凸臀。

(3)由上势,屈膝下蹲成马裆势。

(4)直膝弯腰前俯,两手用力使头尽向胯下,两膝不得屈曲,足跟勿离地。

11.工尾势(掉尾势)。“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息调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1)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2)由上势,十指交叉而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欲直,目向前平视。

(3)由上势,仰身,腰向后弯,上肢随之而往,目上视。

(4)由上势俯身向前,推掌至地。昂首瞪目,膝直,足跟不离地。

(二)易筋经外功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作边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1)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曲,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2)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3)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4)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曲,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5)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推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6)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7)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8)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9)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0)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1)第11式: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2)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自我保健应用】

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用内功练法,特别是其中的“卧虎扑食势”,运动量及难度都较大,心脏病及哮喘发作期忌用。上述患者采用外功练法时,亦宜减少每式操作次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本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易筋经外功采用默念法可促使机体宁静和机能的调整。

易筋经内功是近人据易筋经十二势而改编的,因其有显著的强身壮力之效,故现代普遍采用作为推拿医生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
回答者:重阳子 - 魔法师 四级 4-13 21:06

是不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回答者:satowang - 秀才 三级 4-14 17:32

是不是找个高手,教一教
回答者:cchy0055 - 助理 二级 4-17 08:32

是不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回答者:温成楷 - 助理 二级 4-17 08:35

高手!连易筋经都弄出来了!!!
飞檐走壁行不行!我也想练练!!会不会走火入魔啊!
回答者:傲笑浮生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7 08:39

先付钱.
回答者:DHland - 童生 一级 4-17 08:46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

★九阴真经全文★

《九阴真经》在唐朝就有,其作者不祥。最初全经文共364个字;后经他人改成千余字, 而且加上了“九阴白骨爪”等根据《九阴真经》所创的武功。到南宋时期,传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之手;经其参悟又加上了“九阳神功”即“先天真气”。本文就是根据王重阳所流传下来 的《九阴真经》整理而成。

《九阴神功》又名《先天真气》乃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为《紫霞神功》、《太清罡气 》、《玄门罡气》之鼻祖。此功为玄门罡气类神功,也是速成玄门内功。所练之先天真气是一种至阴至柔的罡气,比太清罡气之威力甚。并且有自动防身之效,为练就金刚不坏身之无上。

上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 五 重 采 气 大 法 诀 曰:采 气 不 在 气,口 闭 双 腒?P?机在于目,神 气 乾 鼎 聚。此 法 为 增 进 内 力 之法,用 以 目 吸 聚 宇 宙 内 的 精 气,主 要 是 修 炼 双 眼,使 双 眼 在 对 敌 时 能 求 察 分 明 ,并 有 摄 取 敌 人 神 魂 之 效。每日 太 阳 将 出 之际,站 于 高 处,双 眼 平 视 太 阳,带 双 眼 发 热 时,意 念 太 阳 之气 由 双 目 吸 入汇于 上 丹 田,吸 汇 到 一定 程 度 自 天 目 穴 射 出,在 由 双 眼 收 回,如 此 反 复。

《横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为,以气行之,可幻化九影诱敌。如加九阴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横空挪移可据个况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参考。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左右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一。
诀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阴阳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为。
虽为身法,实含玄理。须参照“九阴行功诀曰”进行,以防走火。习此功主要为子、午两时,其它时间亦可。必须选一处绝对安静,空气必须流畅。此功中的呼吸均为鼻吸鼻呼。习此功贵在持之以恒。功中会出现各种幻境,千万不可惧怕,顺其自然。练功中出现自然腾空,应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妄加意念。

《鬼?阴风吼》
此功属音波功,以音伤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气,其威力无比,其音如地狱鬼吼,阴风阵阵,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于下丹田处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对,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气自督脉、任脉行到中丹田,并在此汇聚成鸡蛋大小的真气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气化为波圈,若水纹之状。碰肤弹回,须反复重阳之数。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内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放平,双目平视,调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间,然后点头,吸气、收腹,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扩散;抬头、呼气、口闭,意收回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反复。一点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无相音罡
无相音罡,即音罡无形。其秒音无穷,可防敌护体,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给他人治病。其练法很简单,只需把“九阴神功”的“先天真气”与“鬼?阴风吼”之音合二为一就可,具体练习方法可参照以上两法自悟,此不详述。

九阴白骨爪

爪力无比,鬼气回荡,不攻自惧。其爪可使头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强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一收一放,一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丝手诀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气行任督贯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开气海命门穴,气满冲贯十指爪。旋入阴气一坤炉,放收来回金丝手。凡习九阴白骨爪需先习九阴神功百日,于极阴之地,谷地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开气海、命门,旋转吸入阴气汇于丹田。气顺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气满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气贯入指,十指内扣、回拉,手丝为一。回气丹田,温养柱香。

第二重 摄 魂 大 法诀曰:打开丹田前后门,三昧磷火化无形。吸进鬼狱阴鬼精,阴功在此更为进。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开通人的死生之谜,吸取鬼魂之气,同时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坟场,在半夜无人之时,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阴摄魂,无畏无惧,阴阳合和,人鬼交战,吗咪呗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过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指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阴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卷风一样把野魂阴精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奔浜螅??剂度邸K?品庞谙ド希?菩某?希?馐氐ぬ镏械奈奘?趸暌蹙?坏ぬ镆跗?纬苫纷矗?獗赵谀诓荒艹隼础R饽畹ぬ锓饣昵蚩?夹????币饽罘爻⊥蝗黄鹆宋奘?谆穑?猛??椒ò蚜谆鹞?氲ぬ锓饣昵蛲馊Γ?忌樟度垡趸辏?陕?娇觳煌P???鹩尚〉酱螅?钡交?‖?埂J展Γ?卵?ぬ镆恢?恪H绻?美次?∷?斯α?蛟?衿浞椒ㄓ谏厦嫱?怼?br />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阴精悬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为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阴精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近些年,随着气功热潮的不断高涨,与气功联姻的内容也层出不穷。例如电气功、轻功、减肥气功、气功书画、气功舞蹈、气功歌曲……真是一派繁荣昌盛景象。而硬气功当属这百花丛中的佼佼者。

人们常见到所谓硬气功的表演,什么腹上开石、银枪刺喉、刀砍不入、汽车过身、头撞石碑、手指钻砖……等等真可谓花样繁多。表演者在表演前往往先由自己或别人吹嘘一番他如何练气功得了真功夫,既而花拳绣腿地活动一番,名之为运气。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些解放前隶属于江湖杂技,解放后被杂技界逐渐淘汰了的表演内容。随着气功热潮的兴起,这些内容又被一些经营者捡起来,并挂上气功的招牌,名之为硬气功。

对此,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杂技与魔术》杂志副主编、中国杂技协会研究部傅启凤研究员曾向我介绍了不少内情。她说:在杂技界、魔术界谈起气功表演中的某些超常现象,例如钉板开石、油锤灌顶、标枪刺喉、玻璃渣上跳舞、耳朵听字等等,常常明确地称之为腥活或里大腥(这是杂技界的一句春典——行话),意思是假的、骗局,认为这类节目既无高难技巧,亦无艺术可言,只要有力气,有胆子就能演出。只要得到门子(行话,意为方法或窍门),几天内就能练出来。这些腥活与真正讲究技艺的杂技魔术没法相比。在旧社会许多杂技魔术艺人,迫于生活也曾上演过这些节目。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走上了舞台,长期处于下九流的杂技魔术艺人成为新文艺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教育,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杂技要给人类以享受,给人愉快的感受,不能用畸形与刺激来吸引观众。早在50年代初,广大杂技工作者便自觉淘汰了那些里大腥的东西,而致力于杂技魔术技艺的提高与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硬气功不过是一些靠力气、靠胆量和窍门来迷惑不知内情的人们的一种杂耍表演。现在换了名称,并硬要与气功联在一起,实际上不仅和气功无关,而且也谈不上表演者有什么超人的能力。为了使人们不仅从理论上知道,而且也能通过实践了解硬气功的真相,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头撞石碑:表演者甩头向石碑撞去,石碑断为两截。这个表演除表演者的头部经长期锻炼(如常用木板敲头),确有较一般人强些的抗撞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讲究一些方法。表演者必须在石碑的后面摆放一块硬物,如大石头、铁杠等,但石头、铁杠不能与石碑紧紧地贴在一起,要让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以保证头撞石碑后,石碑以很快的速度撞到石头、铁杠上,两石之间巨大的撞击力使石碑断为两截。此外,表演前在挑选石板时对石头的质地非常讲究,并非什么石头都可选用。表演前,常常用火烧等手段对石碑进行一番处理。反之,如随便找石碑,并将其与后面的石头紧紧地贴放在一起,中间不留距离,则再硬的头对其也无可奈何。

银枪刺喉:两人相对,分别用喉部顶住木杆两头的枪尖,只见木杆虽被两人顶弯了,而喉部安然无恙。其实这个节目并不是两人喉部有超人的耐刺能力,窍门如:一是枪尖较钝,并不象针尖那样锐利。二是枪上的木杆质地很软,两人轻轻一顶就弯。三并不是枪尖顶在喉部,而是随着木杆的弯曲,枪头侧部的面贴在喉部下方的胸骨上,面积大压强小,有惊而无险。

腹上开石:表演者仰卧在地(或钉板上),身上压上大石板。助手抡锤砸石板,石碎而人无损。这个表演的道理是,石板压在人身上,接触面积大而压强小。锤子砸在石板上时,由于铁锤的质量远远地小于石板的质量,所以通过石板传向人体的冲击力对人体产生的压强微小。此外,助手在抡锤时使用的是点锤(锤砸在石板即可),不向深处渗透。至于有人躺在钉板上面,也是面积大压强小的道理。就好象拿一根鬃毛扎皮肤会感觉疼,如果取一捆鬃毛扎皮肤则不疼。这类表演需要的只是胆量。

头上开砖:也叫油锤贯顶。表演者将四五块砖放在头上,助手抡起大锤砸去,只见砖头四分五裂,而头却无伤。这个表演主要靠胆量。如果让我们左手拿砖,右手那锤子去砸,恐怕不用讲道理,每个人都敢做这个实验。然而如果将砖放到头上,再用锤子砸,敢试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其实,这和拿砖在手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所差的是心理状态的变化(胆子小了)。此外,表演头上开砖时,表演者用两手托着头上的砖,表面上看是为了不使砖掉下来,实际上当锤子将砸到砖头的一刹那,表演者双手将砖头轻轻托离头皮(观众注意力不集中在这),这就更加减轻了砖头对头部的冲击。当然助手在抡锤时,也是点到为止,并非一贯到底。

手指钻砖:只见表演者的手指在砖面上钻来钻去,砖粉纷飞,几下子就将砖钻出一个窟窿,其速度比冲击钻还快。这个表演看起来神乎其神,说穿了连点技巧方法都没有。表演前,先用钻在砖上钻眼,当快钻透时要小心一点儿,使对面保留薄薄的一层(到时候用手指一捅就开)。将钻出的砖粉收集起来,重新放回钻的洞内,洞口用掺上浆糊的砖粉封好,表面再撒上一层砖粉伪装一下,一个可供表演的道具砖就做成了。最好在道具砖的另一面也钻眼,以便表演完毕后,应付观众再来一个的要求。

刀砍不入:表演者马步站好,双手拿刀背,将锋利的刀刃放在肚子上,助手拿一木棒向刀背砸去,表演者的腹部皮肤并无切口出现。这个节目的难度与云南少数民族庆典时表演的上刀梯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上刀梯的人不必有气功功夫,刀放在肚子上更无惊险而言。如果表演者硬吹嘘自己有真功夫,就请他不要将刀静止放在肚皮上而是象拉锯似的在肚皮上拉一下,这时肚皮不出现切口才算有真功夫。但是如果真有观众提出这种要求,保证没有一个表演者敢响应。

口叼摩托车:表演者将绳子的一端拴在两轮摩托车的后座上,另一端系在一块毛巾上。表演者将这块毛巾用牙齿紧紧叼住,双脚蹬地,任凭车手怎样加大油门,那车子也无法开走。这是怎么回事?平时速度可以超过汽车的摩托车,怎么一口牙齿就能让它威风扫地?原来,摩托车挂高速档或马力小的车启动时驱动力并不大,表演者并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就可将其拉住。这种表演利用的也恰恰是人们的心理误区。依据经验以为不可能,依据科学恰恰又成为可能。现在,这种拉摩托车的表演又有了新发展,达到了更加动人和迷惑人的程度。表演者拉的不是一台摩托车,而是同时用手、脚共拉五台,名为五车争体。其实,一口牙都能叼住的摩托车,用手和脚来拉住更是小菜一碟的事。

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

1.预备姿势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2.韦驮献杵势(第1势到第3势)。

(1)第1势“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向内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或取合掌势: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环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2)第2势“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直腰收臀,含胸蓄腹;上肢一字平开,掌心向地;头如顶物,两目前视。?

(3)第3势“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腿直,蓄腹收臀;两掌上举高过头顶,掌心朝天,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成直角,两中指之距约为1寸;沉肩,肘微曲;仰头,目观掌背,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收势时,两掌变拳,旋动前臂,使拳背向前,然后上肢用劲,缓缓将两拳自上往下收至腰部,拳心向上;在收拳同时,足跟随势缓缓下落,两拳至腰时,两足跟恰落至地。

3.摘星换斗势“单手高举,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1)右足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足成斜八字形(右足跟与左足弓相对,相距约一拳),随势身向左微侧。

(2)屈膝,提右足跟,身向下沉成右虚步;两上肢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右手指掌握如钩状下垂于裆前。

(3)右钩手上提,使肘略高于肩,前臂与上臂近乎直角,钩手置于头之右前方。

(4)松肩,屈腕,肘向胸,钩尖向右;头微偏,目注右掌心,舌抵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收臀,少腹含蓄,紧吸慢呼,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求虚。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及要求相同。

4.倒拽九牛尾势“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其距较两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线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曲,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劲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对面,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相同。

5.出爪亮翅势“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1)两手仰掌沿胸前徐徐上提过顶,旋腕翻掌,掌心朝天,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中、食指(左与右)相接;仰头,目观中指、食指交接之处,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以两足尖支持体重。肘微曲,腰直,膝不得屈。

(2)两掌缓缓分开向左右而下,上肢成一字并举(掌心向下),随势足跟落地;翻掌,使掌心朝天,十指仍用力分开,目向前平视,肩、肘、腕相平,直腰,膝勿屈。

6.九鬼拔马刀势“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均,两膝立直,左右同之。”“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1)足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腰实腿坚,膝直足霸。同时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2)运动两臂,左臂经上往后,成钩手置于身后(松肩,直肘,钩尖向上);右臂向上经右往胸前(松肩,肘略屈,掌心向左,微向内凹,虎口朝上),掌根着实,蓄劲于指。

(3)右臂上举过头,由头之右侧屈肘俯掌下覆,使手抱于颈项。左手钩手化掌,使左掌心贴于背,并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上移。

(4)头用力上抬,使头后仰;上肢着力,掌用劲下按,使头前俯,手、项争力。挺胸直腰,腿坚脚实,使劲由上贯下至踵。鼻息均匀,目微左视。

(5)运动两臂,左掌由后经下往前,右上肢向前回环,左右两掌相叉立于胸前。左右交换,要领相同。

7.三盘落地势“目注牙呲,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金,两腿收直。”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两掌翻齐起,千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较肩为宽,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叉腰,腰直胸挺,后背如弓,头端平,目前视。

(2)两手由后向前抄抱,十指相互交叉而握,掌背向前,虎口朝上,肘微屈曲,肩松;两上肢似一圆盘处于上胸。

(3)由上势,旋腕转掌,两掌心朝前。运动上肢,使两掌向左右(划弧线)而下,由下成仰掌沿腹胸之前徐徐运劲上托,高不过眉,掌距不大于两肩之距。

(4)旋腕翻掌,掌心朝地,两掌(虎口朝内)运劲下按(沿胸腹之前)成虚掌置于膝盖上部。两肩松开,肘微屈曲,两臂略向内旋;前胸微挺,后背如弓,头如顶物,双目前视。

8.青龙探爪势“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两手成仰拳护腰势。身立正直,头端平,目前视。

(2)左上肢仰掌向右前上方伸探,掌高过顶,随势身略向右转侧,面向右前方,目视手掌,松肩直肘,腕勿屈曲。右掌仍作仰拳护腰势。两足踏实勿移。

(3)由上势,左手大拇指向掌心屈曲,双目视大拇指。

(4)左臂内旋,掌心向下,俯身探腰,随势推掌至地。膝直,足跟不离地,昂首,目前视。

(5)左掌离地,围左膝上收至腰,成两仰掌护腰势,如本势(1)。左右手交替前探,要领相同。

9.卧虎扑食势“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拄地,腰平头昂,胸向前探,鼻息调匀,左右同之。”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右腿向右跨出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左仆腿势(左腿伸直,足底不离地,足尖内扣)。两掌相叠,扶于右膝上。直腰挺胸,两目微向左视。

(2)身体向左转侧,右腿挺直,屈左膝,成左弓右箭势,扶于膝上之两掌分向身体两侧,屈肘上举于耳后之两旁,然后运劲使两掌徐徐前推,至肘直。松肩,腕背屈,目注前方。

(3)由上势,俯腰,两掌下按,掌或指着地,按于左足前方之两侧(指端向前,两掌之距约当肩宽),掌实,肘直,两足底勿离地,昂首,目前视。

(4)右足跟提起,足尖着地,同时在前之左腿离地后伸,使左足背放于右足跟上,以两掌及右足尖支撑身体。再屈膝(膝不可接触地面),身体缓缓向后收,重心后移,蓄劲待发。足尖发劲,屈曲之膝缓缓伸直。两掌使劲,使身体徐徐向前,身应尽量前探,重心前移;最后直肘,昂起头胸,两掌撑实。如此三者连贯进行,后收前探,波浪形地往返进行,犹如卧虎扑食。左右交换,要领同左侧。

10.打躬势“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息调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比肩宽,足尖内扣。两手仰掌徐徐向左右而上,成左右平举势。头如顶物,目向前视,松肩直肘,腕勿屈曲,立身正直,腕、肘、肩相平。

(2)由上势屈肘,十指交叉相握,以掌心抱持后脑。勿挺胸凸臀。

(3)由上势,屈膝下蹲成马裆势。

(4)直膝弯腰前俯,两手用力使头尽向胯下,两膝不得屈曲,足跟勿离地。

11.工尾势(掉尾势)。“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息调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1)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2)由上势,十指交叉而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欲直,目向前平视。

(3)由上势,仰身,腰向后弯,上肢随之而往,目上视。

(4)由上势俯身向前,推掌至地。昂首瞪目,膝直,足跟不离地。

(二)易筋经外功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作边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1)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曲,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2)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3)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4)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曲,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5)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推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6)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7)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8)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9)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0)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1)第11式: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2)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自我保健应用】

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用内功练法,特别是其中的“卧虎扑食势”,运动量及难度都较大,心脏病及哮喘发作期忌用。上述患者采用外功练法时,亦宜减少每式操作次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本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易筋经外功采用默念法可促使机体宁静和机能的调整。

易筋经内功是近人据易筋经十二势而改编的,因其有显著的强身壮力之效,故现代普遍采用作为推拿医生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

高手!连易筋经都弄出来了!!!
飞檐走壁行不行!我也想练练!!会不会走火入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