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清为什么打发不起来:求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戈兰高地、西奈半岛、黎巴嫩的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7:51:28
求其历史上和近代的与犹太及以色列相关的史实。

黎时间凌晨五时十分,在位于巴黎克拉马的贝尔西军医院门口,医院发言人埃斯特里波对着麦克风只说了一句话:“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先生已于十一日三时三十分在克拉马贝尔西军医院逝世。”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他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2004年11月11日,人们所熟悉的,头戴阿拉伯黑白方格头巾,身穿墨绿色军服的和平与自由的斗士走了;那位令全球媒体数十年如一日,毫不吝啬地将万尺胶片亿计文字挥洒于一身的巴勒斯坦民族之魂去了。他的离开,抛给世界一个更加困惑的中东,奉献给巴勒斯坦人民一个新的图腾,也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让全世界都知道,都听到,我们坚强的人民将用他们的鲜血、灵魂、财产和他们拥有的每一样东西来保卫这片圣地,因为这是圣地,是坚强的人民的土地。”———阿拉法特

  早熟的孩子王

  19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土地争夺加上文化冲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冲突频繁。就在这中东剧烈动荡爆发的前夜,1929年8月4日,亚塞尔·阿拉法特(YasserArafat)降生。那是段漂泊与战乱交织的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阿拉法特的出生年月和地点似乎就成了他的第一个传奇。按照阿拉法特自己的说法,1929年8月4日,他出生在一间由13块巨石砌成的房子里,距犹太人的“哭墙”和穆斯林的阿克萨清真寺不远。但今天这间房子在以色列的炮火中已经踪迹全无。他的父亲阿卜杜勒·拉乌夫·库德瓦·阿拉法特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扎赫瓦出身圣城名门望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据说是在加沙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亚西尔,将阿拉法特的名字改为亚塞尔·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出生在一个逊尼派穆斯家庭,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六,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1933年,母亲去世时阿拉法特才4岁。由于父亲无暇照管孩子,便将阿拉法特、他大姐和弟弟送到住在耶路撒冷老城的舅舅家。3个孩子相依为命,在耶城生活了4年。当时耶路撒冷还处在英国委任统治下。一天半夜里,英国兵闯进舅舅家,对亲戚们拳打脚踢,砸毁家具,大姐依娜姆把阿拉法特紧紧搂在怀里保护着。这件事在阿拉法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后来,阿拉法特与大姐和弟弟一起到了开罗父亲那里。多年后,他的大姐依娜姆回忆道: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阿拉法特都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二次大战爆发后不久,他就把这一地区的阿拉伯孩子组织起来,分组进行操练。他手执棍棒,敲打那些不服从他命令的人。”

  打响反以第一枪

  阿拉法特从小喜欢军事,经常住在帐篷里体验战场生活。中学时代他就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组织。1945年,阿拉法特加入巴勒斯坦阿拉伯党,组织了加沙地区最大的秘密组织“殉教者阿布·哈立德团体”,在加沙和耶路撒冷从事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秘密活动。阿拉法特17岁就成为从埃及将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的关键人物。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随父兄投身其中,他的父亲在这场战争中不幸身亡。1950年,他就读于开罗大学工学院。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大学毕业后成为建筑工程师的阿拉法特到埃及军队志愿服役并成为一名少尉。在战斗中他利用自己学习的工科知识成为爆破专家,赢得埃及军方的高度评价。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离开埃及前往科威特任公共工程部门工程师。

  在科威特,阿拉法特运用自己的建筑知识,很快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1957年,他化名“阿布·阿玛尔”开始筹建秘密小组,这个小组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前身。法塔赫在《古兰经》里的意思是“打开胜利之门”。

  1964年,他又组建了“法塔赫”武装组织,“暴风”突击队。1965年1月1日,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打响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第一枪,巴勒斯坦革命由此爆发。

  阿拉法特38年的挚友、前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阿拉伯信息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阿拉法特的军事才能,他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绝对的军事秘密”。

  1967年,阿拉伯联军在“六日战争”中被以色列击败。之后,阿拉法特领导他的游击队加强了对以色列的游击战争。阿拉法特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三四十个人为一个游击小组,把以军和他们的坦克引到卡拉马,然后关起门来,将他们一一歼灭。此场战争大获全胜,对所有阿拉伯国家来说,这场战争绝对不同寻常。因为自战争以来,这是阿拉伯方面第一次抓到以色列的俘虏,第一次搜剿敌人的坦克。

  打造中东“不死鸟”

  阿拉法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领导人之一。据巴反谍机构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末,谋杀阿拉法特的未遂行动就有50多次,千钧一发之际他总能大难不死。传奇的经历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中东政坛“不死鸟”、“九命狸猫”、“生存大师”等等绰号无不昭示着他无与伦比的生存智慧。

  1967年,法塔赫总部设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小村里,一天他突然惊觉地对一个战友说这儿有危险,两人离开后,村子便被以军战车包围。

  1969年,从安曼赶往巴格达途中,阿拉法特的座车因车速太快与一辆载重车相撞,座车车顶撕裂,浑身是血的他居然是仅受外伤,身无大碍。

  同年,一名隐藏在巴勒斯坦内部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间谍,偷偷地混入阿拉法特的驻地,把窃听器和波型脉冲雷达发射器安装在阿拉法特的专车底部,企图为以色列战机指引袭击的目标。阿拉法特及时发现了这个装置,谋杀宣告失败。

  还是在同一年,约旦“法赫德”游击队营地内,阿拉法特对刚刚寄到他办公室的一个邮包产生了怀疑。他的卫兵刚把邮包拿出室外,邮包就爆炸了。

  1971年,阿拉法特的专车在叙以边境附近行驶时遭伏击,司机中弹身亡,阿拉法特安然无恙。

  1973年,以色列军队将一架利比亚客机击落,机上100多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而原计划搭乘这一航班的阿拉法特却因临时换乘另外一架飞机而逃过一劫。

  1982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亲率大军入侵黎巴嫩,把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领导人围困在贝鲁特西区的巴解总部。此后,以军对巴解总部狂轰滥炸了两个半月,阿拉法特未损毫发。

  1985年,以色列根据情报,出动8架轰炸机偷袭位于突尼斯城南郊的巴解总部,一举把巴解总部夷为平地,伤亡200多人。阿拉法特当天因迟到15分钟,再次躲过一劫。

  1992年,阿拉法特乘坐的阿尔及利亚民航“安-26”型客机飞往利比亚萨拉地区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飞行途中遭遇特大沙暴,飞机与地面失去了无线电联络,飞机及其乘客失踪。这一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不过,在机身断成三截的情况下,阿拉法特居然死里逃生。

  阿拉法特一生历险无数,他那充满活力而又果敢坚毅的性格,无所畏惧的勇气,使他即使是在九死一生之际也能毫不迟疑地作出决定。此外,阿拉法特还有一支精明强干而且十分忠诚的警卫队伍。据称,他们为阿拉法特配备了十几辆不同型号的防弹车,供他随时调用。阿拉法特从来不事先透露他动身的时间和去向,甚至有时也对他的夫人保密。他的卫队代号为“第十七部队”。

  与宿敌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上,站着的是两方宿敌。身着戎装的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

  阿拉法特与拉宾出生在同一个城市,圣城耶路撤冷。阿拉法特打响抗以第一枪,成立“法塔赫”,其目标就是“以武力夺回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我们新一代人厌倦了等待。与其在沙漠帐篷里等待缓慢痛苦的死亡,不如与敌人同归于尽。”曾经是他的名言。

  拉宾,出生在一个狂热犹太复国主义家庭,1964年出任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1967年,亲自指挥“六·五战争”,打败了约旦、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使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等,置于以色列的统治之下。可谓“战绩”辉煌。

  这原是一对搏杀几十年,无数次欲置对方于死地的宿敌。

  面对巴勒斯坦这片被蹂躏、被剥夺权利和土地,面对自己这个心中充满仇恨的民族。曾几何时,阿拉法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经过了几十年的血雨腥风,他发现,枪杆子不仅没有帮助他夺回一寸土地,相反,战争却使他离自己的土地越来越远。阿拉法特开始认识到,和平解决冲突是唯一的出路。

  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大会首次发表的讲演中就曾说过:“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掉下。”然而,他举起的橄榄枝并没有被他的敌人,甚至是他的阿拉伯朋友所接受。

  1988年,阿拉法特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承认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在中东地区的生存权利。直到1990年,阿拉法特顶住内外压力,宣布接受联合国决议,巴以从此步入了“土地换和平”、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轨道。橄榄枝才第一次胜过了枪。

  到2000年3月21日,以色列正式向巴勒斯坦转交约旦河西岸6.1%%的领土后,巴勒斯坦人终于获得了自己近40%%的国土,巴勒斯坦国才不再只是一个概念。

  62岁迎娶年轻伴侣

  “我是一个凡人,也非常想有一位妻子和孩子。但是我知道我将面临长期的斗争。我认为要求任何一位妇女与我共患难是不公平的。”一生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年轻时曾发誓终身不娶。但在阿拉法特快60岁的时候,一位比他年轻34岁的漂亮女性走入了他的生活。她就是阿拉法特夫人苏哈·塔维勒。

  苏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金发碧眼、身材高挑。她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母亲曾掌管一家巴勒斯坦通讯社,在新闻界享有盛誉。1988年,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阿拉法特与从法国来突尼斯开会的苏哈可以称得上是一见钟情。此后,苏哈离开了巴黎,开始为阿拉法特总统做机要通讯工作,1988年开始在阿拉法特总统身边担任经济顾问。1991年金秋,62岁的阿拉法特与28岁的苏哈结为伉俪。

  苏哈个性鲜明,敢说敢做,常常让以巴双方和美方感到惶恐。1999年她曾与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约旦河西岸会晤,她公开指责以色列军队向巴勒斯坦人施放毒气,导致一些妇女和儿童罹患癌症。此事在美国和以色列引起轩然大波。

  一位是年过六旬的民族斗士,一位是风华正茂的名门佳丽,这对忘年伉俪自相恋起就成了媒体炒作的绝佳素材,围绕他们的种种传言同样是扑朔迷离。

  2000年以来,苏哈以照顾患病的女儿为由一直住在巴黎。有阿拉伯媒体说是阿拉法特出于对家人的安全考虑,希望他的夫人和女儿能够远离战乱的巴勒斯坦。可也有传言说是苏哈嫌巴勒斯坦条件太差。苏哈在巴黎不接受任何采访,她的生活状况几乎是个谜。

  苏哈曾公开说过,她“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为巴勒斯坦人的解放事业贡献一个儿子。但1995年,她为阿拉法特生下的是个女儿,取名扎赫瓦,以纪念阿拉法特的母亲扎赫瓦。苏哈为女儿深感自豪,今年刚满9岁的女儿能流利地讲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

  苏哈曾对记者说,丈夫从未送过她一件首饰。“但每当我抱怨自己被忽视的时候,他一定会送我一件有巴勒斯坦革命象征意义的纪念品”。“我们从来就没有在一起度过假,你也许会感到吃惊。他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倾注到巴勒斯坦事业的人。”

  “我们是在一条隧道当中航行,在隧道的尽头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是耶路撒冷的教堂清真寺,甚至于每一块石头。”———阿拉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