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菩萨真言需传承吗:古文小报,谁会编?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07:28

一个朋友看到我的古文后对我说:如果说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那么其中的4900多年都是用古文书写的。不错,中华古文还是一种在中国独立起源、发展、完备的,在其演变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影响,因而独具中国特色,是纯粹的中国制造的文体,是当之无愧的国粹!再看如今的古文,其霸者之风早已荡然无存,上入穷途末路。除了寥若晨星的几个专业人士之外,还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去学她呢?更谈不上去继承和发展了。我真担心在不久不的将来,古文会被束之高阁,完全脱离我们的生活。界时,现代中国人看不懂古代中国人留下来的的文章。那可是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精华所在呀!这种现象是透视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亦或是散发着中华文化既将要消失的悲哀?

古文这所以没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和历史、社会环境以及古文本身有很大关系。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古代社会 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社会则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并且三音节以上的词正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古代的许多专用词已随时代消失了;古文的一些专用的语法句式和现代的语法句式不尽相同;虚词在古文中占有的份量大,且灵活不易掌握;再用古文写作有言文脱节之嫌(遇见:脱节了几千年,好像就不算是病了。)等等。应该还有很多,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我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关健是看你想不想去继承和发展她,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本人在这方面就做了不少有益有尝试。在外来文化的巨大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保留一些富有中华传统特色的文化,古文在目前还算是一片较为纯净的领域。就我们河南来说,自古就是文人辈出,不胜枚举。如今我们更是得出了“文化河南”的口号,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特色二字多下点功夫呢?基于此,我物向有关部门和广大有识之士建议:应该成立一个发展古文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的宗旨可以概括为: 继承、发展、弘扬、创新。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分析、预测、解决在现代古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与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我们应该尽快以团体的形式进入古文写作领域,毕竟我们不是先入者,据本人所知,北京早在多年前就有类似的组织,还创办有《中华古文报》。我们要奋起直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后来居上的。在这片尚属于全新的领域,谁付出的多,谁就收获的多,到时,谁的话就是游戏规则。如果一场复兴古文的运动能起源于我们河南的话,将会为文化河南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本人就正在和几个大学生利用他们的校刊、系刊在他们的高校里宣传古文。但这只是个人行为,收效甚微。如果能有政府部门和广大有识文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相信力度会更大,收获也会更大!

另外我们还应重视古文后备力量的培养,加强古文写作教育的基础建设,如果我们把普及英语的力度分出一部分来普及古文,这应不是一个件太难的事,这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努力,会比普及英语更得民心,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对于那些受学者来说,学习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会比学习别人的语言更难吧?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说不好、看不懂,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不是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呀?学生是知道的代表,继承和发展古文应该先从学生抓起,在各阶层学生的课本里加大古文扭占有的比例,具体可以这么做:小学阶段的学生应以背诵记忆为主,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定为说讲读教材,再摘抄四书五经中的一些篇章和一些短小的古文让学生去背诵。总之,这时期的古文不应低于30%;到了实践阶段应以分析理解为主、背诵记忆为辅。要进一步加大古文在讲授课中的比例,应不低于40%;到上高中生的心理趋于成熟,自觉自悟能力较强,应该让他们深层次的接触了解古文, 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初步的古文写作。就有不少的高考生的古文写的不错的;在大学阶段,应该提高古文在《大学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要提高到一半左右。最好规定每人每学期都要写一篇不低于500字的古文,当然了,中文系的应该做得更多、更好!还有,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尽快开设古文专业,外省的不少好高校都开了古文专业。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可能偏激了,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继承和发展我们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应该全民齐动员的。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奄奄一息的古文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古文急待爱心援助之手,她只有在众人的精心呵护下才能起死回生,才能让她有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