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处理器对比i7:一些关于古文的译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7:17
比如说于字啊,在古文中有句子倒装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

  文言文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头戏。不少同学不懂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翻译时常出错误,闹出笑话。怎样准确的翻译文言文呢?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实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

  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应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

  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 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

  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

  换,以免造成误解。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四、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

  ,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五、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

  )、“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

  、一块醒木罢了。

  3.句子策划功能粉的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为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我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

  (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六、删 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核舟记)》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

  “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行:走 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