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怡雯运输外阜:纳粹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9:11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纳粹主义指 1933年 至 1945年 间统治 德国 的 独裁 政治 ,即“ 第三帝国 ”。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这一 社会主义 形式(与 马克思 的国际社会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 法西斯主义 有关联。

独裁者 阿道夫·希特勒 成为 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 (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或缩写为NSDAP)这一 政党 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 纳粹德国 。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 德语 Nationalsozialismus )。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 历史修正主义者 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 大屠杀 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思潮,它是本世纪20—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纳粹主义不是希特勒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也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兼收并蓄德国历史上各种思想,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以来各种反动思潮拼凑而成的,对此纳粹主义供认不讳。1938年2月24日,纳粹主义在纳粹党一次“老战士”集会上明确声称:“我们纳中 的许多东西,或者说,18年前的今天,我在这个大厅里(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宣讲的许多东西,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3)在纳粹主义形成过程中,希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除去篡改、歪曲、引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赫尔德林等人的词句之外,就其实质而言,主要吸收了普鲁士—德意志和德国帝国罚义形成时期一切敌视进步、反对民主、反对人道和非理性的思想。其中,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也被吸收和利用了。这在纳粹主义的标准理论著作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现将希特勒在这两本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同尼采的一些有关思想作一比较,可从中看出二者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

(一)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亚利安人,即当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只要他们继续无情地维持其主人态度,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的盟主”,“必为万国所拥护”。(4)

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虽然主要来源于种族主义者和反犹 分子戈平瑙和霍土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提倡的反动的种族主义理论思想,但是同样也受到尼采宣扬的德意志人优越论的影响。尼采在1883—1885年发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头无手足之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负统治其他种族历史使命的“高贵”民族。他认为,日耳曼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与基督教论战形成的。但是在中世纪同基督教进行的斗争中,日耳曼文化却被埋没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进而发展成一种世界文化(5)。

希特勒所说的日耳曼人,是指尼采所说的德意志人。只是希特勒赤裸裸地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尼采则迂回曲折地宣扬德意志民族优越论,他是从反对基督教和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欧洲控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尼采反对基督教,并非像一些人所说是主张无神论,而是打倒基督教这一“偶像”,树立起德意志文化新的“偶像”。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的吻合之处明当明显。因此,有人认为纳粹主义中的种族主义与尼采无关的论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二)侈谈生存斗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进行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不过是适者和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只有无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的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现实。”(6)

希特勒的这种思想,除去来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地缘政治论”等反动理论之外,探本溯源,也与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有关。

“权力的意志”这一概念有双重含意,即“强力的意志”和“权力的意志”。这一点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忽视。最初,尼采认为“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存的”强力的意志”。他写道:在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越,争生存和扩张,争强力,遵循着求强力的意志”。(7)后来,尼采明显地指出,这一概念即为追求权力、要求统治的“权力的意志。”他说,生活中“各种有机功能,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根本意志、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命者)和主人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的……坚强的意志指挥较弱的意志。”(13)19世纪80年代之后,尼采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由此可见,既要了解“权力意志”的双重意思,又要了解它的最终含义。如果只把“权力的意志”单纯解释为“强力的意志”,而忽视强权政治的一面,并以此否认它与纳粹主义有关,不仅片面,且又站不住脚。

(三)宣扬生存空间与战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大肆鼓吹这一论调,叫嚣“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了获得生存地盘,必然产生对土地生存空间的要求,推行掠夺土地的政策。夺取生存空间的斗争,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来进行。”他胡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缺乏生存空间”的民族,狂叫要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9)

希特勒的上述观点,除去吸取黑格尔和希·冯·特莱希克赞美战争的思想之外,以到尼采颂扬战争的启发。尼采从帝国主义开始形成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明显倾向中,从殖民地政策和已经开始出现的帝国主义世界政策中认为,世界终将形民一个整体。在世界范围之内,20世纪必然发生一场争压世界统治的战争,将会提出“谁将成为地球主人”的时代问题。(10)尼采认为战争是存在的本质,是培养权力意志的必要手段。他大声呼喊: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利……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交得神圣。战争与勇气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大超过慈悲。”(11)

(四)赞扬精华人物统治

希特勒崇尚社会精华人物和领袖人物进行统治,把社会等级制度和上层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采取的残酷暴力“奉若神圣”。他竭 力主张从日耳曼民族中选择固有的精华人物,使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12)希特勒明确规定了纳粹党和第三帝国“精华人物”领袖原则。

在这方面,尼采宣扬的“超人”思想和领袖观点,对希特勒特别具有吸引力。“超人”这一概念也同样有双重意思。尼采最初从反对基督教对人的个性压制与摧残出发,提出“超人”是一种完美充盈的健全的个体,是与“现代人”、“善人”、基督教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的类型。(13)尼采后来又对“超人”进行多次解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提出“超人”是争霸世界的强权人物。他说:“超人”负有特殊使命,应该学会作为人类历史的最高目标,作为一种“世界精神”,从善意出发,准备牺牲无数的人。“高一等人……对群众的宣战”是必要的。(14)他还说,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建立一种完全崭新的特殊人——“超人”在世界范围的统治。(15)“超人及其周围的精华人物,应该成为地球的主人。”尼采宜扬的“超人”哲学,是资产阶级反动的“英雄”史观。可见,如果只把“超人”解释为一种健全的个体而抹杀他带有政治色彩的一面,并以此抹杀他与纳粹主义有关,是片面的和不能成立的。

(五)反对议会民主制,反对革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民主制、政党以有当时的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咒骂民主制是愚蠢的统治,魏玛议会民主制“已成为德国民族的祸根”(16),声称“今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之前驱,(17)惟有根本肃 德国现地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18),主张建立独裁和专制的元首制国家。

尼采声称:“民主是对伟人和上流社会不信任的表现”,因为这“是使乌合的兽类变为主人的一种手段”。(19)他由此提出,必须根除议会民主制和法律平等,取消“人权”和“一般道德”,主张暴力、独裁。尼采反对民主的词句,经常被法西斯分子直接引用。

希特勒和尼采反对议会民主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认为谇会民主制过于软弱,不能完全垄断资本极端反动分子对内镇压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外扩张和称霸世界的任务,因此,竭力主张以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取代议会民主制。

从上述比较论述中明显地看出,纳粹主义同尼采的思想在主要问题上内容极为相似。尼采的主要思想在希特勒混乱的头脑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希特勒因袭了尼采作品中不少对己有利的思想。这些东西成为希特勒拼凑形成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希特勒不仅把尼采的主要思想,而且还把尼采气焰万丈、不可开怕过份声夸张的癖好,甚至他的措词,都据为己有。“地球的主人”是《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常见的用语。希特勒最后认为自己就是尼采预言的“超人”。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纳粹主义指 1933年 至 1945年 间统治 德国 的 独裁 政治 ,即“ 第三帝国 ”。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这一 社会主义 形式(与 马克思 的国际社会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 法西斯主义 有关联。

独裁者 阿道夫·希特勒 成为 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 (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或缩写为NSDAP)这一 政党 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 纳粹德国 。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 德语 Nationalsozialismus )。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 历史修正主义者 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 大屠杀 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思潮,它是本世纪20—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纳粹主义不是希特勒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也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兼收并蓄德国历史上各种思想,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以来各种反动思潮拼凑而成的,对此纳粹主义供认不讳。1938年2月24日,纳粹主义在纳粹党一次“老战士”集会上明确声称:“我们纳中 的许多东西,或者说,18年前的今天,我在这个大厅里(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宣讲的许多东西,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3)在纳粹主义形成过程中,希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除去篡改、歪曲、引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赫尔德林等人的词句之外,就其实质而言,主要吸收了普鲁士—德意志和德国帝国罚义形成时期一切敌视进步、反对民主、反对人道和非理性的思想。其中,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也被吸收和利用了。这在纳粹主义的标准理论著作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现将希特勒在这两本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同尼采的一些有关思想作一比较,可从中看出二者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

(一)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亚利安人,即当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只要他们继续无情地维持其主人态度,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的盟主”,“必为万国所拥护”。(4)

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虽然主要来源于种族主义者和反犹 分子戈平瑙和霍土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提倡的反动的种族主义理论思想,但是同样也受到尼采宣扬的德意志人优越论的影响。尼采在1883—1885年发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头无手足之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负统治其他种族历史使命的“高贵”民族。他认为,日耳曼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与基督教论战形成的。但是在中世纪同基督教进行的斗争中,日耳曼文化却被埋没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进而发展成一种世界文化(5)。

希特勒所说的日耳曼人,是指尼采所说的德意志人。只是希特勒赤裸裸地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尼采则迂回曲折地宣扬德意志民族优越论,他是从反对基督教和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欧洲控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尼采反对基督教,并非像一些人所说是主张无神论,而是打倒基督教这一“偶像”,树立起德意志文化新的“偶像”。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的吻合之处明当明显。因此,有人认为纳粹主义中的种族主义与尼采无关的论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二)侈谈生存斗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进行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不过是适者和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只有无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的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现实。”(6)

希特勒的这种思想,除去来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地缘政治论”等反动理论之外,探本溯源,也与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有关。

“权力的意志”这一概念有双重含意,即“强力的意志”和“权力的意志”。这一点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忽视。最初,尼采认为“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存的”强力的意志”。他写道:在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越,争生存和扩张,争强力,遵循着求强力的意志”。(7)后来,尼采明显地指出,这一概念即为追求权力、要求统治的“权力的意志。”他说,生活中“各种有机功能,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根本意志、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命者)和主人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的……坚强的意志指挥较弱的意志。”(13)19世纪80年代之后,尼采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由此可见,既要了解“权力意志”的双重意思,又要了解它的最终含义。如果只把“权力的意志”单纯解释为“强力的意志”,而忽视强权政治的一面,并以此否认它与纳粹主义有关,不仅片面,且又站不住脚。

(三)宣扬生存空间与战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大肆鼓吹这一论调,叫嚣“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了获得生存地盘,必然产生对土地生存空间的要求,推行掠夺土地的政策。夺取生存空间的斗争,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来进行。”他胡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缺乏生存空间”的民族,狂叫要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9)

希特勒的上述观点,除去吸取黑格尔和希·冯·特莱希克赞美战争的思想之外,以到尼采颂扬战争的启发。尼采从帝国主义开始形成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明显倾向中,从殖民地政策和已经开始出现的帝国主义世界政策中认为,世界终将形民一个整体。在世界范围之内,20世纪必然发生一场争压世界统治的战争,将会提出“谁将成为地球主人”的时代问题。(10)尼采认为战争是存在的本质,是培养权力意志的必要手段。他大声呼喊: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利……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交得神圣。战争与勇气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大超过慈悲。”(11)

(四)赞扬精华人物统治

希特勒崇尚社会精华人物和领袖人物进行统治,把社会等级制度和上层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采取的残酷暴力“奉若神圣”。他竭 力主张从日耳曼民族中选择固有的精华人物,使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12)希特勒明确规定了纳粹党和第三帝国“精华人物”领袖原则。

在这方面,尼采宣扬的“超人”思想和领袖观点,对希特勒特别具有吸引力。“超人”这一概念也同样有双重意思。尼采最初从反对基督教对人的个性压制与摧残出发,提出“超人”是一种完美充盈的健全的个体,是与“现代人”、“善人”、基督教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的类型。(13)尼采后来又对“超人”进行多次解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提出“超人”是争霸世界的强权人物。他说:“超人”负有特殊使命,应该学会作为人类历史的最高目标,作为一种“世界精神”,从善意出发,准备牺牲无数的人。“高一等人……对群众的宣战”是必要的。(14)他还说,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建立一种完全崭新的特殊人——“超人”在世界范围的统治。(15)“超人及其周围的精华人物,应该成为地球的主人。”尼采宜扬的“超人”哲学,是资产阶级反动的“英雄”史观。可见,如果只把“超人”解释为一种健全的个体而抹杀他带有政治色彩的一面,并以此抹杀他与纳粹主义有关,是片面的和不能成立的。

(五)反对议会民主制,反对革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民主制、政党以有当时的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咒骂民主制是愚蠢的统治,魏玛议会民主制“已成为德国民族的祸根”(16),声称“今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之前驱,(17)惟有根本肃 德国现地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18),主张建立独裁和专制的元首制国家。

尼采声称:“民主是对伟人和上流社会不信任的表现”,因为这“是使乌合的兽类变为主人的一种手段”。(19)他由此提出,必须根除议会民主制和法律平等,取消“人权”和“一般道德”,主张暴力、独裁。尼采反对民主的词句,经常被法西斯分子直接引用。

希特勒和尼采反对议会民主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认为谇会民主制过于软弱,不能完全垄断资本极端反动分子对内镇压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外扩张和称霸世界的任务,因此,竭力主张以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取代议会民主制。

从上述比较论述中明显地看出,纳粹主义同尼采的思想在主要问题上内容极为相似。尼采的主要思想在希特勒混乱的头脑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希特勒因袭了尼采作品中不少对己有利的思想。这些东西成为希特勒拼凑形成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希特勒不仅把尼采的主要思想,而且还把尼采气焰万丈、不可开怕过份声夸张的癖好,甚至他的措词,都据为己有。“地球的主人”是《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常见的用语。希特勒最后认为自己就是尼采预言的“超人”。

纳粹[NAZI]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国际社会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

新纳粹
(Neo-Nazism),或称新法西斯(Neo-Fascism),是二战后为了使当时的纳粹和法西斯复辟所出现的政治社会运动。

纳粹德国
又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