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蒲地蓝消炎片副作用:郭德纲,何许人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08:39

郭德纲何许人也?

北京之外的观众认识郭德纲大概要从安徽卫视综艺节目《剧风行动》开始的,以胖乎乎形象示人的郭德纲是三个主持人中的一个,观众在他有着阳光色彩的幽默主持风格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开心,尤其是他在表演传统相声段子时,观众更是看到他极强的嘴上功夫。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郭德纲其实就是一个相声演员。33岁的郭德纲是天津人,8岁学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2005年加盟铁路文工团,拜侯跃文为师,并学过京剧、评戏、河北梆子等剧种。1995年闯荡北京,长期在剧场表演传统相声。1996年,郭德纲在北京组成了民间相声社团——德云社,每周末在北京天桥乐剧场进行演出,票价仅为20元。10年过去了,观众越来越多,订座越来越难。

郭德纲曾与范振钰、张文顺等名家搭档。经常上演的段子包括《拴娃娃》《学电台》《找堂会》《白事会》等,并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就在央视春晚上相声表演半死不活时,郭德纲接连在央视《艺术人生》中畅谈从艺经历,在《小崔说事》中笑谈相声,在北京台春晚上博得阵阵掌声,一时间令许多观众对传统相声刮目相看。

2005年的冬天,郭德纲突然受到众多媒体追捧,在京城异常火爆,盛赞郭德纲是突如其来的相声新偶像。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纲率领德云社成员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了京城10年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剧场专场,结果一票难求,场场爆满,12日晚的演出创下返场22次、20多万人在新浪网视频直播同步观看的单场纪录,喜欢他的粉丝们自称是“钢丝”。郭德纲在刚刚建成的博客上说道:“相声就是门艺术,不必有传统相声与新相声之分。传统相声没有不能改动的,只有与时俱进才会受到欢迎。”

曾只面对一个观众说相声

回忆最初在北京闯荡的岁月,郭德纲感慨地说道:“那段日子,我甚至碰到过只给一个人说相声的情况。场子里二三百个座位就一个观众。”那时,郭德纲还在后台定了一条规矩,只要有人看,他们就得演,“能多留下一个观众就尽量留下一个,结果那天演出真就来了一个人,开场是一个老先生说单口相声,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说了一半台下这位的手机还响了,台上就停下来看着他,他也不好意思,连说对不起。等到我上场,我就说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你太有钱了,今天包场。但是,不是我吓唬你,你要好好听,你要上厕所必须跟我打招呼,而且今天动手打起来你跑不了,后台好几十人。现在说到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挺有趣的,但是当时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就是从一个听众说起,郭德纲的相声走到了今天,现在,很多的“钢丝”都会为了听郭德纲的相声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订票。更有朋友建议他走进大剧场,走进电视。而对于此,郭德纲自有自己的认识:“我并不排斥其他形式的演出,但剧场演出是我的根,甭管是广德楼还是天桥,咱们哥儿几个还会坐那儿聊,永远不会改变,因为那是我的根,我是永远不会放弃的。”

郭德纲是个有眼力的主。我觉得,他的高人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像多数相声演员那样随波逐流在寻找外力上动心思,别的相声演员都使横劲儿扩张的时候,他冲着相声竖着开掘。不管他理想中的相声是个啥模样,但看得出他可是真爱呀,否则迷惘中他怎会耐得住寂寞,甚至宁可回归茶馆沿着前辈的脚印再一步步地寻找路径呢?这不,凡是端曲艺碗、吃相声饭的也跟着蹭热了。从来没见过、甚至两月前还不知郭德纲何许人也的我,竟然连续被多家媒体邀请,去“说说郭德纲”。

那一日在央视《实话实说》总算与郭德纲“谋面”了。好家伙,正赶上吃晚饭,我端着饭碗边吃边看边听,就这样还没忘插空给中国曲协的朋友黄箭发信息。说什么?我说,哎呀,郭德纲让我激动了、让我心热了,郭德纲让我又一次想起曲艺的本质——曲艺究竟为谁所生?为谁所养?我说,郭德纲的火,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今后相声无论如何不能只到领导那儿去找方向、不能只到媒体那儿去找价值、更不能只到电视那儿去找感觉。

当然,我不敢苟同“走红等于发展”的观点,只是说,较之于当下那些性情浮躁的相声族,郭德纲回归源头寻找方向的意识、勇气、胆量以及他那坚定不移爱相声的韧劲儿,可称得上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没必要

“跟着德纲走”

作为虽是京外却一直瞪着眼珠关注全国曲艺发展的“曲艺家”,郭德纲的一夜走红让我汗颜和尴尬。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日子跟着“郭德纲”一路走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冷静最好。真的,我奉劝那些真正热爱曲艺乃至把它当成生命一部分的诸位同仁,沉住气,千万沉住气——咱们没必要着急去“追郭”、“捧郭”、“仿郭”,也大可不必去“贬郭”、“骂郭”、“砸郭”……要我说,还是先将心沉下,先将气喘匀,因为只有心平气和才容易接近公允,才能接近客观。

我不承认是追随一些媒体倒戈,咱虽不敢说有独立的人格,但却一向看不起见风使舵的小人。说实话,对郭德纲的基本认识本人没有大变,但对他能否在相声界成大器却着实产生了一点……嘿嘿,就那么一点怀疑或者说是动摇吧。我的怀疑、动摇当然不是源自对他人品艺德的否定,因娱乐圈的事一向蹊跷复杂,所以对不了解实情的事本人从不掺和,对他与汪洋、与杨志刚之间的纠缠自然也就没甚态度了。

所谓“厚积薄发”

把我唤醒

郭德纲把我从梦里唤醒的是他为自己的成功所作的四字总结——“厚积薄发”。你说郭德纲这是咋了?他怎么会使用一般人仅在评价和赞美别人时使用的一句成语评价自己呢?这也忒自信了吧?

你就使劲想吧,有厚积薄发的大家这样认识和解释自己的吗?丁肇中知道吧?那年央视《东方之子》采访他,问他这问他那,而他回答最多的是四个字“我不知道”,因为人家学问大,才懂得无知世界更大。结果怎么样?因为他敢说“我不知道”,才让人从骨子里尊敬他。北大的老校长、教育家丁石孙,面对央视镜头,真诚地评价自己是个“失败的校长”,而恰恰是他自言的失败让我等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永不言败的自信和力量。别以为我们说相声没有大家,前不久南京的张永熙先生来山东,记者采访他,他竟诚惶诚恐,说“除了岁数大我没别的优势,接受采访不敢当。你问吧,凡知道的我就告诉你,不知道的我就说不知道,想听这位记者事后对我说什么吗?他说“还用包装吗,大家就是大家”!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想有些理也该给郭德纲挑明了:德纲啊,很多圈里人对你会说600段相声表示怀疑,但是我信,起码我坚信你对相声下过真功夫、下过死功夫。这里我想提醒你的是,即使是会6000段、60000段又有什么呢?如此便能证明你对源远流长的相声艺术把握达到了“厚”的境界吗?我的理解,“厚”,不仅在于会念多少本经,而更在于把握和感悟上的精;不仅在于对它怎样用情去关注,而更在于如何用心使它更丰富;不仅在于引起多少人的批评或多少人的夸奖,而更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让相声“绿色发展”的理念或雅俗共赏的审美理想;不仅在于你今天演出能不能多返场,而更在于你能否让观众品出新世纪相声演员的高素养……

相声的春天

还得等一段

就因为从骨子里真爱曲艺、真爱相声,才真害怕、真担心我们曲艺的郭德纲、我们相声的郭德纲让一些人给忽悠了。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画家、是教授,亦是网上的“纲丝”。他对郭德纲自言“厚积薄发”,不仅不以为然且捧腹大笑,说“你拿着一个郭德纲当大师要求,你有病吧?他就是一个说相声的、一个艺人……”“难道说相声的就不可能成为大师?说相声的就不应该提高素养吗?”“哈哈……”我的质问换回的是一阵不可思议的笑声。由此我便想敬告诸位,千万别以为凡是捧郭德纲的都是真心热爱相声的,这其中大有叶公好龙者。

有一天,央视《新闻会客厅》的几位大学教授、学者对我们的郭德纲给了很高的评价。有人随即问我,是不是相声的春天到了?我说,别听他们的,还得等一段呢,得等到电视上这几位想把孩子送到郭德纲那儿学相声的时候……郭德纲,具体时间得由你们哥们儿定了。(本文作者系著名曲艺作家,现任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