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洁名字的含义是什么:猴王出世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3:54

14*猴王出世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检查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3.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如课文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胆小猴子丰富而又复杂的个性;“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移”,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5.下面的词语解释,供教师备课时参考。

名曰:名字叫做。曰,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耍子:玩。

石碣:石碑。碣,石碑。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四、参考资料

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一、石头化身
  关于孙悟空的来历,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一是唐代小说《李汤》中的无支祁。
  按《西游记》的说法,孙悟空是石头变的。他没有父母,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搞对象,说明他是一个“孤独英雄”。根据精神分析,孤独英雄是学龄期儿童的心态的反映。这个时期的儿童刚刚完成了对恋母情结的压抑,进入潜伏期,形成“代沟”和“性沟”,对父母和性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心理上既无父母,也不谈情说爱。
  石头可以变人,是因为石头本身具有灵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证明,原始人对石头普遍怀有崇敬心理,并且视其为神灵。这种崇拜心理与原始思维有关。原始思维的特点是物我不分,以为一切事物都与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路,会说话。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石头崇拜先于图腾崇拜。人类最早的崇拜对象是石头等无生命的物体,然后是植物和动物,最后才是人自身。对动物的崇拜导致了图腾的产生,而对自身的崇拜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神仙和超人的产生。然而,高级的崇拜形式总是包含着低级的崇拜形式,在现代人的心灵中依然存在着原始崇拜的内容。因此,现代人仍然对石头深有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于奇石收藏、石雕、佩带玉器和钻石,以及把天然岩石想象成人和动物,如雁荡山的夫妻峰、石林的阿诗玛。荣格认为,石头比植物和动物更原始,因此更加接近集体无意识,更具有原型的性质,更能反映自性。

  二、七十二变
  孙悟空是石头变的,同时又能变其它东西,共有七十二变。关于“变形”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理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变形就是“变性”。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心理学家根据凶手把一只昆虫塞到死者的嘴里这一线索推断,凶手是一个“变性人”,因为昆虫的特点是变形。
  荣格派认为,变形是自性的特点。自性作为人的本性,是无所不包的,它既善又恶。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具有各种动物的属性,所有的动物都是自性的显现。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模式千差万别,都是自性显示自己的方式。作为个体的人也会经历变形,如从小孩变成成人,从青年变成中年,从壮年变成老年等。这种变形比起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来毫无逊色。
  其实,认为事物一成不变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假设。原始思维根本不遵循逻辑规则,如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同一律的意思是A=A,而原始思维认为,A可以不是A,这种情况称为“象征”;排中律的意思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既不是A又不是非A,原始思维则认为,一个事物可以既不是A又不是非A,是为“不可言说”;矛盾律的意思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A又是非A,原始思维则认为一个事物可以既是A又是非A,这就是变形。
  根据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由许多子人格构成的,每一个子人格都是人格的一个侧面。人格面具理论把这样的子人格称为“面具”。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就是七十二个面具,而猪八戒有三十六个面具。一般说来,面具越多,人格越丰富,心理越健康。

  三、人生三阶段
  有人说,孙悟空的一生经历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时期。刚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小猴子只有本我,跟其他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他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当上了猴王。后来,他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知道应该出去学本事,于是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学成归来以后,自我膨胀起来,先是到阎王那里把生死簿上的名字划掉,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然后又大闹天宫,想当玉皇大帝,结果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唐僧把他救出来以后,他仍然野性不改,观音菩萨只好给他戴上紧箍。这个紧箍代表超我。紧箍是外在的,待到西天取经成功时,孙悟空成了佛,超我就完全内化了。

  四、猴子与老虎
  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撕毁了生死簿,说明鬼也怕他。这是为什么呢?
  据《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手持柳条(苇索)和桃木,管理天下万鬼。后人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贴在门上,用以驱鬼,称为门神。根据何新先生的研究,神荼就是虎神,又名荼与、杜宇、盂(孟)涂、于兔。老虎会吃人,使人变鬼,说明鬼是老虎制造出来的,所以怕虎。虎能御鬼,而为鬼神。那么,郁垒代表什么动物呢?我认为是猴子。
  老虎可以管鬼,鬼也可以管鬼。在甲骨文中,鬼字形似一个大头人,有人认为是戴着面具的人,也就是傀儡。傀儡的意思是面具或木偶。
  人戴面具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驱鬼。这种戴着面具驱鬼的仪式称为“傩戏”,一般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在过年的时候举行的傩戏规模最大,称为“大傩”。不难看出,戴面具的目的是把自己装扮成鬼,以便驱鬼。
  其实,鬼字的本义是人死后的状态。既然是人变的,当然象人,但又不是完全象,或兽面人身,或兽身人面。甲骨文的鬼字就是一个兽面人身的怪物。这样的怪物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有一类动物具有兽面人身的特点,那就是猴子和猩猩。它们都有资格充当鬼的原型。
  猴子和桃有不解之缘。猴子摘桃或孙悟空偷蟠桃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上古神话中有“夸父追日”。夸父身材高大似巨人,长相象猴,可能是一种巨猿。他跟太阳赛跑,快要追上太阳时,却被太阳晒死,死后化为一片桃林。
  猴子和猩猩也可以说是兽身人面,因为它们的脸长得很象人,而且富有表情。狒狒也具有这些特点,而狒狒在民间被称为“山魈”,意思就是鬼。由此可见,鬼的原型非猴子、猩猩、狒狒等灵长类动物莫属。
  在文献中,郁垒的“郁”字又作“禺”,后者是一种猕猴。说明郁垒就是猴子,而猴子就是鬼。又,“垒”和“儡”同音,可以假借,再次说明郁垒与鬼、傀儡的关系。
  有人认为,“垒”和“雷”同音,也可以假借,而提出郁垒是雷神的观点。其实,雷神的长相就象猴子。《西游记》中就说孙悟空长着一张雷公嘴。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明猴子和老虎是一对很好的搭挡。老虎排行第一,猴子排行第二。老虎勇敢,猴子机智。把猴子和老虎并列为鬼神或门神是有一定的文化渊源的。据说,东王公也长得象猴子,而西王母的原型是老虎或豹。
  由于猴子经常有篡位的企图,所以老虎不得不给它一些约束,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矛盾。因此,民间忌讳属虎的人和属猴的人结婚。在十二生肖中,老虎和猴子相差六位,于是,虎和猴不能婚配就扩展为所有相差六岁的人都不能婚配。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解救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一只老虎,剥下虎皮给自己做围裙。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化,唐僧却没有这个本事。但唐僧也有两次变化,一次是被孙悟空变成孙悟空,而孙悟空自己变成唐僧,一次是被妖怪变成一只老虎。由此推测,唐僧可能就是虎。唐僧是大王,孙悟空是二大王,唐僧管束孙悟空的方法是念紧箍咒。说唐僧是虎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他的袈裟上绣有类似虎纹的条纹。

  五、真假美猴王
  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了一个冒牌的孙悟空,他原是一只六耳猕猴,长相和本事都与孙悟空差不多。当两个孙悟空难辨真假,闹到如来跟前时,如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二心来了”。
  “二心”一词源于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该书最早提出“一心二门”的观点,认为人心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
  《大乘起信论》倡导真如缘起论,认为世界万有是宇宙的心(称一如真心,也称心真如)的生起和显现。一心的心是本,是天地之本。一心就是宇宙之心,它是世间和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一切现象的本质,也是众生本来具有的成佛的主体和依据。一心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包括一切境界的世界的整体。因此,对一心就可以从实体和缘起、静和动两个方面观察、分析,而分为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
  所谓“心真如门”,是说心是宇宙一切现象的本体,具有无量的本有的功德,能产生世间和出世间的善因果。它是“绝相”的,也就是非生非灭,非染非净,无差别相;不动不转,真实如常的,也就是绝对的本体。所谓“心生灭门”,与心真如门不同,具有体、相、用“三大”,它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就是真如本体的相和用。一心之中,为什么具有正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呢?《大乘起信论》提出真如不变随缘的重要论点来说明:虽然真如是非生非灭,断绝言象的,但是因“无明”之风忽起,使心现出生、住、异、灭四相,随任因缘而生灭,生起内外、染净的森罗万象。心真如门显示心的本体、绝对、无差别的一面,心生灭门则是显示心变现生灭现象、相对、有差别的一面。虽然一切现象随任染净的因缘条件而生起,但是一切现象仍然生灭不已。生灭不碍真如,真如不碍生灭。没有真如就没有现象,现象不离真如。真如虽显现为现象,但仍保持自身的不变性。真如显现现象,并不是直接生起现象,现象是由外在的无明所造的。
  通俗地说,每个人都有“二心”:善心和恶心。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野性渐渐被驯化,善心得到发扬,恶心则受到压制,终于向外幻化为假美猴王。真假孙悟空的斗争实际上是孙悟空的善心和恶心之间的斗争,即内心冲突。人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冲突,而内心冲突向外投射的方式至少有四种:(1)善人和恶人的斗争,其中善人和恶人是两个人,这是大多数英雄故事和好莱坞警匪片的模式;(2)真假美猴王,善人和恶人是同一个人,或长相相同,如真假超人、真假机器战警等;(3)双重人格,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完全不同,有时候是善人,有时候是恶人;(4)心理冲突,不是善人和恶人的斗争,而是同一个人的善心和恶心的矛盾。

  六、钻肚子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多次钻进妖怪的肚子里把妖怪制服。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把人吃进肚子然后又吐出来是“怀孕”的象征。在儿童看来,怀孕就是吃多了,把肚子吃胀了,因此许多孕妇有妊娠反应,那就是呕吐。许多孩子以为,分娩和拉大便是一样的。妖怪怀了孙悟空,说明孙悟空是妖怪的儿子,也是一个妖怪。的确,孙悟空本身就是妖怪,后来通过自我修炼而成了佛。孙悟空的身上既有妖气,又有神性。
  在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父亲怕儿子造反而把儿子吃掉。宙斯出生时,他母亲用一块石头代替他让他父亲吃下而救了宙斯的命。他父亲吃了石头后胃病发作,把所有的儿子都吐了出来,这些儿子后来联合起来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后来,宙斯也依样画葫芦,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宙斯和他的父亲都是男性,怎么会怀孕呢?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在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转型期,男性为了确立血统关系而假装怀孕,“产翁俗”就是这样形成的。据说,我市的少数民族畲族过去就有这种习俗,妻子生产时,丈夫躺在床上做月子。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也怀过一次孕。
  有意思的是,宙斯的父亲最后吃下的是石头,而被妖怪吃下去的孙悟空本来也是一块石头。吃石头代表怀“石胎”,象征“不孕”、没有生殖能力、缺乏生命力、非生产性。在弗洛姆看来,非生产性就是破坏性,与生产性、创造性和建设性正好相反。宙斯的父亲代表反动和保守的势力,当然是非生产性的,西天路上的妖怪也是如此。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一块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

--------------------------------------------------------------------------------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西游记介绍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当中,「西游记」和水浒传、金瓶梅以及三国演义并列为明代的四大奇书,是一部流传民间已经有相当的时间,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杰作。西游记,是神话、寓言,再加上喜剧小说的结晶。它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动物,护送一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经的故事,所已也带了一些童话的趣味。这些动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为了护送取经者,周旋在神魔之间。
作者吴承恩笔下创造的这个幻想世界,在荒谬之中却显得栩栩如生,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孙悟空原是一只石猴,有猴子的灵巧与顽皮,法术高强,擅降妖伏魔,而猪八戒有猪笨重和憨直的性格象徵,时常出丑,制造了很多的笑料。
由於取经人必须要通过八十一个难关,一一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这些妖魔鬼怪的挑战,才能够完成取经的任务,这也象徵著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当中,必须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西游记能够受到古今读者的喜爱,主要在角色塑造的成功,读者除了可以从中享受到喜剧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对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体会。

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生的际遇并不好,当时社会很腐败,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心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罗盘先生(作家):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胆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因为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徵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正自己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孙悟空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