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酸粉洗龟头多长时间:有关战国策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6:21:06
求《战国策》中《张仪说秦王》的注解,译文,以及内容的注释

张仪说秦王

  【原文】

  张仪说秦王曰①:“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②,连荆固齐③,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千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走,不能死,罪其百姓不能死也④,其上不能杀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行,故民不死也。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褐,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夫断死与断生也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也。一可以胜十,十可以胜百,百可以胜千,千可以胜万,万可以胜天下矣。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开地数千里,此甚大功也。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伯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钜坊⑤,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⑥,取洞庭⑦、五都⑧、江南。荆王⑨亡奔走,东伏于陈⑩。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今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

  “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11),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12),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赵危而荆孤。东以弱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领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令魏氏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13)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士民潞病于内,怕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

  “赵氏,中央之国(14)也,杂民之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上非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于长平(15) 之下,以争韩之上党,大王以诈破之,拔武安。当是时,赵氏上下相亲也,贵贱不相信,然则是邯郸不守。拔邯郸,完河间(16),引军而去,西攻修武(17),逾羊肠,降代、上党。代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代、上党不战而已为秦矣。东阳(18)河外(19)不战而已反为齐矣,中呼池(20)以北不战而已为燕矣。然则是举赵则韩必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挟荆,以东弱齐、燕,决白马(21)之口,以流魏氏。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偏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赵氏为和。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伯王之业,地尊不可得,乃取斯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不亡,秦当伯不伯,天下固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怒,战栗而却,天下固量秦力二矣,军乃引退,并于李下(22),大王又并军而致与战。非能厚胜之也,又交罢却,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由是观之,臣以天下之从,岂其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仓虚;外者天下比志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且臣闻之,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智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23),决水灌之,三年,城且拔矣。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24)。于是潜行而出,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25),以攻智伯之国,禽其身,以成襄子之功。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领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

  【注释】
  ①张仪说秦王:张仪,魏国人,惠王时任秦相国。秦王,惠王,初称惠文君,孝公之子,名驷。
  ②阴燕阳魏:阴指北方,阳指南方。即北方的燕国,南方的魏国。
  ③荆:秦始皇为避讳其父的名字,讳楚为荆。
  ④“罪”作“非”。
  ⑤长城钜坊:齐闵王用长城作为巨大的防线。
  ⑥郢: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
  ⑦洞庭:湖名,在今湖南岳阳西南。
  ⑧五都:即五渚,指长江、湘江、沅水、资水、澧水。
  ⑨荆王:楚顷襄王,名横。
  ⑩陈:在今河南淮阳。
  (11)华下:华阳城下,在今河南新郑东南。
  (12) 梁郭:梁,大梁。郭,外城。
  (13)穰侯:姓魏名冉,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的弟,封地穰地,穰地在今河南邓县东南。
  (14)中央之国:赵国北有燕,东有齐,南有魏,西有韩,赵居各国之中。
  (15) 长平:故城在今山西高平县西。
  (16)河间:漳河之间。
  (17)修武:在今河南修武东部。
  (18)东阳:赵地,故城在今山东恩县西北。
  (19) 河外:清河之南,战国时是齐国的西部边境,和赵国相邻。
  (20)中呼池:在河北境内,与桑乾河合流入海。
  (21)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西部。
  (22)李下: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温县。
  (23)赵襄主:赵襄子,名恤。赵简子之子。
  (24) 张孟谈:赵襄子臣。
  (25)两国:韩、魏。

  【译文】

  张仪游说秦惠王说:“我听人说,对不明白的事情却要发议论,那是不聪明的,对明白的事情却不讲,那是不忠实的。做人臣的不忠应当处死,说话不详实也应当死。即使这样,我也愿意把我所听到的情况全部讲出来,请大王裁决定罪。我听说,四海之内从北方的燕国到南方的魏国,又在连结楚国笼络齐国,收罗残余的韩国势力组成合纵,打算在西面与秦国为敌。我暗地里笑他们不自量力。世界上有三种情况必遭灭亡,而天下诸侯攻秦正犯了这三亡,恐怕说的就是今天的世道吧!我听说的是:‘以乱军去攻打纪律严明的军队必遭灭亡,以邪恶的军队去攻打作风淳正的军队必遭灭亡,以不义之军去攻打顺乎民心的军队必遭灭亡。’如今天下诸侯储备财物的仓库不充实,顿积粮食的仓库也很空虚,想全部动员他们的人民,扩大军队几百万,即使前面有敌军的刀剑,后面有己方的斧钺威逼,仍将败退逃窜,不敢去拼命。怎么可以怪罪人民不能拼死,实在是上面不能带头冲杀。口头上说有赏赐却不曾给过,口头上说要惩罚却不执行,赏罚不执行,因此人民不肯尽死守节。

  “现在秦国发出号令施行赏罚,有功无功,察看事实。一般地说,人,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来,生来未见过敌寇,一听说要打仗便袒胸露臂踊跃赴敌,徒手空拳去冒犯敌人的刀剑,光着脚去践踏火炭,如此下定决心拼死阵前的到处都是。要知道下决心死或下决心生是不同的,但秦人情愿去死,这也是把奋勇当做高贵品质的缘故。这样,一人就可以战胜十人,十人可以战胜百人,百人可以战胜千人,千人可以战胜万人,万人便可以战胜天下的敌人了,现在秦国的土地截长补短,方圆有几千里,著名的军队几百万,秦国的号令施行赏罚,加上地形的利害,天下各诸侯国是没有谁赶得上的。以此与各诸侯争雄,天下是不够秦国吞并占有的。这就可以知道秦军出战没有不取胜的,进攻没有不可占取的,所抵挡的敌人没有不被击破的。可以开拓土地数千里,这将是很大的功业。可是如果军队疲顿,人民贫困,积蓄匮乏,田亩荒芜,粮仓空虚,四邻诸侯不服,霸主的名望就不能形成,这没有别的缘故,都是因为谋臣不尽忠。

  “请让我谈谈过去。从前齐国在南面击破了楚国,在东南击破了宋国,在西南镇服了秦国,在北面击败了燕国,其间又指使韩、魏两国的国君出兵讨伐楚国和秦国,土地辽阔,兵力强盛,战必胜,攻必取,诏令天下,役使诸侯,那清清的济水,混浊的黄河,足以作为军事的障碍,那长城的钜坊,足以作为关塞。齐国是五战五胜的强国,只是打了一次败仗,便不复存在了。所以由此看来,战争是关系着您那万乘大国的存亡。

  “再者我听说:‘砍树要挖根,做事不惹祸,灾祸就不存在了。’先前,秦国与楚人开战,大破楚国,袭取了它的郢都,占领了洞庭湖、五渚、江南等地,迫使楚王向东逃亡,藏身在陈地。在那个时候,只要继续向楚地进军,那么楚国就可以全部占领了。只要占领楚国,即使人民再贪求,那里土地上的物产足可以满足需要。东面可以削弱齐国和燕国,中部可以凌压韩、赵、魏三国。如果能实现这一行动,那么霸主的名声就可以造成,四邻诸侯也必定前来朝拜称臣了。但我们的谋臣不这样干,反而引兵退却,与楚人讲和。现在楚国人正收拾行将灭亡的国家,聚集逃散的人民,立起社稷之主,设置宗庙,使他们得以率领天下诸侯从西面来与秦国为敌,这是失去了一次称霸天下的机会。天下诸侯早有联合的意向,并已驻军在华阳城下,大王完全可以用诈计破它,只要进兵到大梁城外,围困它几十天,那么大梁就占取。如果占取了大梁,那么魏国就可以全部占领了。占领魏国之后,楚、赵联盟就被拆散了。楚、赵联合一截断,赵国的处境就危险了。只要赵国处于危境,楚国就孤立无援。这样,在东面就可以削弱齐、燕,在中间可以抑制韩、赵、魏三国,如果这样,此一举霸主之名早就成功了,四邻诸侯也就前来朝贺了。可是谋臣们还是不这样干,领着兵士又退却了,与魏国讲了和。使魏国得以收拾行将灭亡之国,收集流散的百姓,重新立起社稷之主,设置宗庙,这是第二次失掉霸主的机会。前不久穰侯担任相国,治理秦国,他用一国的军队,却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在国外终身日晒雨淋,人民在国内疲惫不堪,霸主的名声终未成就,这已经是第三次失掉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赵国是处在燕、齐、韩、魏中间的国家,各国人民杂居在那里。那里的人轻浮难以驾驭,赵国的号令没有固定的规律,赏罚也不守信用,地形不便防守,上面又不能发挥人民的全部力量。他们本来就已经显露出亡国的形势,而又不去忧虑民情,却去征召众多的兵士,驻扎在长平城下,用以争夺韩国的上党,大王可以用诈计破它,攻陷武安。在这个时候,赵国君臣上下不能同心同德,卿大夫和士民又互不信任,这样邯郸就无法固守。如果秦军攻陷邯郸,在河间修整军队,再率兵西进,攻战修武,越过羊肠险塞,降服代和上党。代有三十六县,上党有十六县,不用一兵甲,不劳一百姓,便全归秦国所有了。代和上党不经过战争可被秦国占有,东阳和河外不经过战争重又成为齐地,中呼池以北不经过战争也属于燕国了。既然这样,那么攻陷赵国之后,韩国必须灭亡,韩国灭亡,那么楚、魏就不能独立了。楚、魏不能独立,这一举动将破坏韩国、损害魏国、挟制楚国,往东又削弱了齐国和燕国,最后掘开白马渡口淹没魏国。此举可以使三晋灭亡,六国的合纵势力将彻底垮台。大王可以轻而易举地等着接管天下,诸侯各国,会接连不断地向您降服,霸主之名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是谋臣们不这么干,反而引兵退却与赵国讲和。以大王的英明,秦兵的强大,霸主的基业,不但至尊的地位不能得到,竟被行将灭亡的赵国所欺骗,这全是谋臣们的笨拙所造成的。再说,赵国该亡却没有亡,秦国该称霸却没能称霸,天下人当然就已经看透了秦国的谋臣,这是一。又征召全国士兵,去攻打邯郸,未能攻下来,有的士兵愤怒地丢弃铠甲,有的士兵吓得哆嗦直往后退,天下人当然看透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二。军队本来在退却中,集结在李城之下,大王却再次集合军队想奋力征战,那是根本不可能获取大胜的,双方兵力都疲惫不堪只好收兵退却,天下人当然又看透了秦国的国力,这是三。对国内,人家看透了我们的谋臣,在国外,人家看清了我们的兵力。由此看来,我认为天下合纵的力量,岂不是更难对付了。在国内我们的军队疲惫不堪,人民贫病交迫,积蓄困乏,田地荒芜,粮仓空虚;在国外,天下联合的志向很牢固。希望大王有所考虑才是。

  “我听说:‘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若真正能谨慎小心,坚持正确原则,天下就可为其所有。’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从前,纣王为天子,带领诸侯的大军百万,左边到达淇水,右边到达洹水,淇水、洹水都被他们的大军喝干了,同周武王对抗。但武王率领素甲三千人,在甲子日这天,大败纣王,活捉了他,占领其土地,俘获其人民,而天下没有谁为纣王伤痛的。智伯率领智、韩、魏三国大军,攻打赵襄主于晋阳,决开晋水灌注晋阳,连战三年,眼看将要攻下晋阳。赵襄主灼龟、数蓍,占卜吉凶祸福,考虑韩、魏两国谁可以争取为同盟。于是派张孟谈秘密出使,与韩、魏联络,结果使两国放弃了与智伯订立的盟约,反而率领韩、魏大军,进攻智伯之军,活捉了智伯,完成了赵襄主的功业。现在秦国土地,截长补短,方圆也有数千里,大军数百万。秦国发号施令,赏罚严明,地形优越,诸侯不能与之相比,以此与诸侯抗衡,完全可以兼并诸侯无疑。

  “我冒死罪,希望会见大王,陈述一举击破合纵联盟,灭赵亡韩,臣服楚、魏,亲近齐、燕,完成霸王功名,使四邻诸侯来朝之术。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劝说,一举而诸侯的合纵联盟不破,赵国不灭,韩国不亡,楚、魏不服,齐、燕不亲,霸王功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可以杀了我,在全国示众,以惩戒那些为君出谋划策而不尽忠的人。”

hgmjhmnbmnmhjhmjb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