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特训:成语来源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6:48
“萧规曹随”的典故是什么?(简洁些)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光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
?? ——《韩非子·解老》
??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和他的战友韩信、张良、萧何一起紧密团结在泗水亭长、大流氓刘邦周围,打下了一个大大的江山,建立了大汉朝。在曹参还是一个社会闲杂人等的时候,就和萧何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待到刘邦开国做了皇帝,各自都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萧何官居相国,地位比曹参要高,他们老哥俩的关系也就疙疙瘩瘩,大不如从前了。等到萧何风烛残年、即将离世,推荐继任者时,没想到萧何到底难忘旧情,只荐举了曹参一人。这样,萧何前脚奔赴黄泉,曹参后脚就做了相国。
??曹参做了相国,却不像一般人那样非得搞个“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都要来新的。曹参是大小事务都按老规矩办,他的前任、老朋友萧何怎么定的他就怎么做,一点也没有“制度创新”意识。这样还不够,在选人用人上他有自己的独特标准,凡是生性纯朴又不善言辞的,他委以重任,能说会道语言苛刻的,追求能吏名声的一律炒他鱿鱼。身为相国,曹参哪里有一点日理万机的模样,终日泡在酒坛子里,具体事务能不管的都不管。他的同僚和朋友看他上任多日,一点新气象都没有,就替他着急,于是就到他的相国府上,想劝说几句。没想到客人一到府上,曹参就以好酒相待,客人刚想开口说事,曹参就举起酒杯要一干而尽,直到把客人灌醉而去。长此以往,成了习惯。
??相国府后面有个小花园,小花园紧临着官吏宿舍。相国府里的大小官员也跟相国一样,每日饮酒唱歌,闹腾个没完,这就叫上行下效。同僚厌恶这些事,觉得这样下去不好。于是就把曹参找来,指望他来管束部下,曹参赶到小花园之后,不仅不做处理,反而吩咐手下加个酒杯,要跟他们一起饮酒唱歌,把同僚的鼻子都气歪了。
??一来二去,曹参的“荒唐”行径传到了皇帝惠帝的耳里,惠帝平日里看曹参自打坐上了相国的高位,吊儿郎当的样子也觉得不对劲。一日,把曹参叫来想狠“克”他一顿,好让他勤快点。曹参知道惠帝的意思,一进门就脱下帽子谢罪,对惠帝说:“陛下英明神武,但和先帝相比,谁更强一些呢?”惠帝说:“朕怎能比得上先帝呢。”曹参说:“那我跟前任萧何相比,谁更贤良呢?”惠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天生慧眼,说得太对了。陛下您看,高祖与萧何打下江山,法令颁行天下,清楚明了。如今陛下把手笼在袖子里,不用去做什么就能天下太平。身为朝臣,我等只要谨守职责,厉行前法不就足够了吗?”惠帝是个明白人,一听这话就说:“好,你不用说了。”
??曹参轻松潇洒的当了三年相国,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他死后,皇帝封他为懿侯。老百姓觉得曹参与前任相国虽然反差很大,但干得有声有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有这样的相国真是百姓的好福气,自发地给他写了一首歌,广为流传,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歌是这样唱的:
??
??“萧何制定好法律,一一明确公正,官民标准统一;
??曹参代之为相,坚守善法,毫不失职。
??天下感戴他清净无为而治,人民得以安宁享太一。”
??
??后人将曹参的故事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成语“萧规曹随”。曹参虽然懒,却懒得有水平。古人给我们留下一个典故,实际上典故里有的是智慧,有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古人喜欢微言大义,点到为止,但后人却可以掂量出来。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曹参虽然混世,敢和刘邦一起造秦朝的反,但绝不是什么匹夫草莽,在当时他也是个文化人。曹参从小就喜欢黄老学说,对道家那一套理论爱不释手。道家祖师爷老子对治国有一高论,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短短几字,简洁飘逸,细解起来,奥秘无穷,老子就是喜欢惜墨如金,后世的西方大哲尼采都对他服气得很,说他老人家的学问是口淘不干的古井。
??“小鲜”者,小鱼也。下过厨房的人都知道,小鱼最经不起倒腾翻转,动不动骨松肉烂,一塌糊涂,所以烹小鱼要用小火,千万别在一旁动手动脚,弄个没完。这是生活中的点滴小道理。经老子这样的高人一点拨,就成了治国的大道理。治理国家千万别多事儿,对小老百姓指手画脚,今天要这样,明天要那样,朝令夕改,一日一变,让老百姓心里没个准儿,这样下去,国家迟早也会一塌糊涂。这是老子说这话的浅层缘由。
??往深层次说,法律是江山社稷的根基,国家治理得好坏全打那儿出来。法令一变,利害关系跟着变,百姓也就跟着变。老百姓要生活,眼里就只能盯着利益,你变来变去,老百姓就患得患失,手脚无措,人心就跟着大坏。所以,法令一旦制定,举国上下一体遵行,就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不变,让老百姓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利益都有一个预测。这样,老百姓干活有劲儿,国家也就长治久安了。后世的法律专家总结说:“法律要有普遍适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说到这儿,老子的意思就十分明了,法律先有个“稳定性”,百姓对自己所作所为才有个“可预测性”,最终法律就会得到一个“普遍适用性”。这样说来,“治大国若烹小鲜”又隐含了另一个意思,法律要改革,也得讲究慢功出细活,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社会秩序盘根错节,具有强大的惯性,船大难调头,弄得不好还会翻船,所以不能不慢慢儿来。
??曹参当然明白老子的言外之意,当上相国,他就活学活用,干活不多,却青史留名。后世认为,治国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还有一种是曹参玩的那一套,叫作“无为而治”,后人想学他,还学不象呢。

一代名相萧何辅佐刘邦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创下了汉室太平江山,其死后,曹参代之为相。曹参虽然位列相位,却耽于国政,“日夜饮以醇酒。”群臣如有事要禀报,一到曹府,“参辄饮以醇酒”,直到被灌醉为止。而年轻的汉孝惠帝立志要像先帝刘邦那样有一番作为,因此对曹参的“无为而治”很不满意,多次在殿堂之上诘问曹参,而曹参却平心静气地作了一番“精彩”的辩解,他问惠帝:“陛下自察圣武孰与先帝乎?”意思是说:陛下自己觉得与先帝刘邦相比,谁更圣明伟大呢?惠帝当然不会说自己比父亲刘邦更圣明伟大,便回答说:“朕安敢望先帝乎?”意思是说:我怎能与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意思是说:您看我与萧何相比,谁更贤明呢?惠帝说:“君似不及也。”意思是说:好像你的能力不及萧何。至此,曹参和盘拖出了他的治国方略:既然你我才能都不及高帝和萧何,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更改他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呢?“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曹参我恪守职责,贯彻政策而避免失误,难道不可以吗?这就是著名典故“萧规曹随”的来由。

--------------------------------------------------------------------------------

一代名相萧何辅佐刘邦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创下了汉室太平江山,其死后,曹参代之为相。曹参虽然位列相位,却耽于国政,“日夜饮以醇酒。”群臣如有事要禀报,一到曹府,“参辄饮以醇酒”,直到被灌醉为止。而年轻的汉孝惠帝立志要像先帝刘邦那样有一番作为,因此对曹参的“无为而治”很不满意,多次在殿堂之上诘问曹参,而曹参却平心静气地作了一番“精彩”的辩解,他问惠帝:“陛下自察圣武孰与先帝乎?”意思是说:陛下自己觉得与先帝刘邦相比,谁更圣明伟大呢?惠帝当然不会说自己比父亲刘邦更圣明伟大,便回答说:“朕安敢望先帝乎?”意思是说:我怎能与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意思是说:您看我与萧何相比,谁更贤明呢?惠帝说:“君似不及也。”意思是说:好像你的能力不及萧何。至此,曹参和盘拖出了他的治国方略:既然你我才能都不及高帝和萧何,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更改他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呢?“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曹参我恪守职责,贯彻政策而避免失误,难道不可以吗?这就是著名典故“萧规曹随”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