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情路:描写江南的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6:36:45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莺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杨花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
  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
  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

  南湖春早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梦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谒金门
  年代:【宋】 作者:【陈克】 体裁:【词】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五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冯延巳】 体裁:【词】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梦江南
  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体裁:【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青玉案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踏歌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乐府】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古别离
  年代:【唐】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玉楼春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玉蝴蝶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江南春
  年代:【宋】 作者:【寇准】 体裁:【词】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苹满汀洲人未归。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体裁:【词】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洞仙歌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词】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3]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胡捣练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留春令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
  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
  晚云和雁低。

  清商怨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少年游
  年代:【宋】 作者:【杨亿】 体裁:【词】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连环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忆秦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忆王孙
  年代:【宋】 作者:【姜夔】 体裁:【词】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 体裁:【词】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看看我的,如果你觉得长的话,要最后一段就可以了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三下江南
一下江南到苏杭,
人间变天堂。
二下江南到桂林,
好山好水还有梦中人。

三下江南到昆明,
花开万山红。
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古以来无官一身轻。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下江南
一下江南到苏杭,
人间变天堂。
二下江南到桂林,
好山好水还有梦中人。

三下江南到昆明,
花开万山红。
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古以来无官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