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歌曲下载:我要找个写什么题目都能用的上的例子 谁来推荐几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3:28:55
就是作文的"万金油"
多谢
最好有具体事例

我的高考作文成绩是满分。这对于我所在的中学来说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如果从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算起,这7年中,学校先后有3个学生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让校方感到诧异的是,这3个学生从没在学校里的文学社待过———只有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有幸入选。

我的语文成绩算不上最好。

念中学的时候,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语文课。每次一上课我就开始琢磨,为什么都上中学了,语文老师说的还是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为什么要牢记一堆中外作家的原名、笔名,却不要求阅读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从习作到考试都只能写议论文?

这些问题一琢磨就是6年,余下的时间,我就在课桌底下翻看自己喜欢的书。

不过初二的时候,倒真的听过一周的语文课。当时语文老师病了,外班一位年轻女老师代课。这位老师每节课竟然只用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剩下的时间用来给大家介绍启蒙运动、文明的变迁,组织同学阅读讨论中外文学作品,像顾准、萨特这些名字也是那时听到的。当时,班上所有同学都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课,有些同学甚至鼓动家长,要求校方更换语文老师。不过家长们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校长告诉他们,该老师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已经连续3年倒数第一。

现在想想,我琢磨了6年的问题,校长早就一语道破天机了———老师这样教还不是为了学生得个好成绩?

甭管你读多少书,高考就考一篇现代文阅读,答案又是惟一的。学生不跟着老师对课文进行技术解剖,借此掌握命题者心理,答案能标准吗?

甭管你对作家的作品有多么独到的见解,高考也只考你对作家本人的了解。2001年高考卷第7道选择题,c选项说巴金原名李芾甘,错啦!《文学常识精讲》中明明写着“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这道题光看《随想录》答得出来吗?

甭管你平时作文水平有多高,高考就一个题目,一小时内完成,不少于800字,像这样带着镣铐跳舞,不用议论文这种万金油式的文体,大胆创新能保证万无一失吗?2002年“巴蜀鬼才”魏明伦应央视《实话实说》之邀,在高考当天花了10个小时,写就一篇高考作文,结果两位高考阅卷专家,一个判了满分,一个判了不及格,争议颇大。魏老师游戏之作,无关痛痒,普通学生在定终身的考场上玩得起吗?

不过,在学校时我还不能了解老师的苦心,固执地认为写作文就是要说自己的话。高三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是“如水”,那时我刚把《红楼梦》看了5遍,于是提笔就写了篇《晴雯如水》,把自己对晴雯这个人物的感悟都挥洒在文章里,结果这篇一气呵成的“力作”只得了30分(满分60分)。语文老师对此很生气,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几篇范文———《生活如水》、《幸福如水》、《真爱如水》,她以此为例,把议论文的起承转合又讲解了一遍,并一再告诫,高考作文千万不要出格。她算了一笔账,本省数十万名考生,作文成绩多在40分~45分上下。即便得了满分,也只比沉稳的大多数多十几分而已,而承担的风险却要大得多。

所以在高考作文文体不限的第7年,我的那位语文老师依然告诫她的学生们,作文只能写议论文。对于因为剑走偏锋(或被称为“有创造力”)得了满分的学生,像我,她这样说———“我为他自豪,但你们千万不要像他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