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人物实力排行:下列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怕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15:17
A 《望岳》 B《钱塘湖春行》 C《次北固山下》 D《使至塞上》

应该选A,下面是分析过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⑦。
  注释: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所以题作《望岳》。②岱宗:泰山的别称。宗,有为人所尊仰或归往之意。因泰山为五岳之长,所以称为岱宗。夫(fú):语气助词。③齐鲁: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此句意为,挺拔的泰山,从齐到鲁都可以看到它苍翠的峰峦。④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⑤阴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⑥层云:云气重叠。决眦:形容极度使用目力。决:裂开,这里指尽可能睁大的意思。眦(zì):眼眶。此二句是说,泰山峰峦壑谷中升起层层云气,使人看后心胸为之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飞还泰山丛林的归鸟都收入眼底。⑦这最后两句,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一定要。凌:登,升。全句可理解为,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远眺,群山将显得低矮而渺小。
  提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因李林甫作祟而落第回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极富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山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失: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失”又作“阔”。

  ④风正:顺风。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使至塞上

  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第一联中的“单车”、“属国”,都是“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够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讲明白这三个名词,这一联诗就容易懂了。两句十个字,意思只是说使者要到边塞上去,已经行过居延,进入胡地。上下二句,实在是重复的。既用“单车”,又用“属国”,“过居延”就是“向边”。二句只有一个概念。在诗学上,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两个手掌合在一起。这种诗病,唐代诗人都不讲究,宋以后却非常注意,不做这种联语。杜甫诗曰:“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今欲”就是“即将”,“东入海”就是“西去秦”,两句诗只说了一件事。白居易诗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咏草的诗,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诗:“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送别钱起》) “不可听”就是“岂堪闻”,这些都是被宋代评论家举出过的合掌的例子。

  颔联是说使者过了居延,就象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象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着地上飞卷的尘沙,现在江南人还把随风卷地而来的尘土叫作“蓬尘”。“出汉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这种对法也是死对。

  颈联二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表示天气平静,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的气候特征。

  结尾一联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山呢。萧关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唐时是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燕然山,即杭受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时大将军窦宪征伐单于,曾进驻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纪功的铭文。都护是汉代官名,西域都护是守卫天山南北两路的最高军官。

  王维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过了居延,已经出了汉代的边塞,可是现在却还是大唐的领土。再向前走,到了萧关,才知都护(当时是节度使)的驻扎地还很远呢。这样看来,唐代的边塞比汉代向西扩张了几千里。但是,王维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错误。萧关在东,居延在西。如果过了居延,应该早已出了萧关。王维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云:“时为监察,塞上作。”此诗第一句就说:“居延城外猎天骄。”可知他曾到过居延,不知为什么这里却说过了居延,才出萧关。至于燕然山,更不是西域节度使的开府之地,王维用这个地名,恐怕只是对当时的节度使恭维一下,比之为窦宪。这最后一联,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这两句诗,根本不是王维的创作,他是抄袭虞世南的。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诗云:“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在楼兰倒是符合地理形势的。王维此诗本来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这一句,兰字也正好和延、天协韵。可是他大约不愿意被讥为抄袭,改楼兰为燕然,这一改却改坏了。

选A
B和C很容易排除,D描述的是作者在塞外所见景色。表现出一种开阔、辽远的意境。暗含着对边塞生活的赞赏,但并没有如题所说的气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应该最符合题意。

什么呀?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