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合的意思:有谁能告诉我关于疣的问题 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44:43
几个月前我每次过完性生活后龟头冠状沟两侧都会疼痛 一段时间后两侧就慢慢长出两条线般粗细的赘物 环绕两侧 性生活后就不再疼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两条线慢慢凸出 越来越高 赘物顶部呈鸡冠状 并发出臭味 后来我去私人诊所检查 说是一种疣但绝对不是尖锐湿疣 说可以用“疣必治”治疗 可是我们这里这段时间又缺这种药 所以我只好等待 我到网上寻找关于疣的资料 却没找到和我症状一样的疣 有谁能告诉我这种是属于哪种疣 有好的治疗方法么 万分感谢

生殖道尖锐湿疣(Genital Warts)

  咨询问答 主持:郭卜乐
  尖锐湿疣(Genital Warts,Condyloma acuminata,verruca acuminata),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阴部疣)、性病疣。近年来由于性病的外延不断扩大,此病被公认为性传播疾病,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尖锐湿疣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美国尖锐湿疣的发病数增加了5倍。尖锐湿疣在我国也是最主要的性病之一,有些地区发病数占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为第2位或第3位。我国南方比北方多见,好发年龄在16~35岁之间。尖锐湿疣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较高,在国外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占第三位。在国内因尚无有效条件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所以它居淋病之后,占第二位,其年增长率超过100%,居各类性病之首。因此,有些单位在体检时发现20-30%的女性患有尖锐湿疣也就不奇怪了。此病可在几个月内自然消退,但也有少数病人的病变持续多年,经久不愈。因而要及早发现、及时彻底治疗。
  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之一,但与淋病、梅毒的传染方式不同,除了性接触所致之外,还有30-40%系接触污染物所致。

  病理学
  [病原体]
  本病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属DNA病毒。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上HPV的唯—宿主,尚未在体外培养成功。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这是非常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类型很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有60种以上的抗原型,即这一家族里有60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病毒(亚型),其中至少有10个类型与尖锐湿疣有关(如6,11,16,18及33型,最常见6、11型),而第11,16,18型,则是国外目前研究宫颈癌、外阴癌甚至阴茎癌的最热门的病毒因子,其长期感染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不同类型的HPV能引起不同的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是由Ⅵ型、Ⅺ型病毒感染所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易生存增殖,故男女两性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接触面。
  HPV为乳多空病毒科A属成员,病毒颗粒直径50-55nm无被膜的正20面体构成的病毒壳体,具有7900碱基对的环状双链DNA组成,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大小、形态与口多瘤病毒极为相似。乳头瘤病毒(PV)具有种属特异性,HPV尚未能在组织培养或实验动物模型中繁殖。
  病毒的结构蛋白组成:85%的PV颗粒,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确定病毒有主要衣壳蛋白、分子量为56.000;次要衣壳蛋白,分子量迁移于76.000处,发现4种细胞组蛋白与病毒DNA相关。
  所有HP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根据在严格条件下进行DNA杂交的程序可确定病毒的型和亚型,不同的HPV型DNA与其他类型病毒DNA仅50%出现交叉杂交,迄今已发现60多种HPV类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鉴定出更多HPV新的类型。

  [发病机理]
  尖锐湿疣的HPV感染通过性接触传播,接触部位的小创伤可促进感染,三种鳞状上皮(皮肤、粘膜、化生的)对HPV感染都敏感。每一型HPV与特殊的临床损害有关,且对皮肤或粘膜鳞状上皮各有其好发部位。当含有比较大量病毒颗粒的脱落表层细胞或角蛋白碎片进入易感上皮裂隙中时,感染就可能产生,它可因直接接触或少见的自动接种或经污染的内裤、浴盆、浴巾、便盆感染。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潜伏在基底角朊细胞间,在表皮细胞层复制,HPV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同时伴随病毒颗粒的繁殖与播散,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瘤。晚期基因表达结构多肽,即出现结构蛋白装配颗粒,病毒主要集中在颗粒层中的细胞核内,在表皮的颗粒层出现凹空细胞增多,组织学上正常的上皮细胞也有HPV,治疗后残余的DNA常可导致疾病的复发。
  HPV在皮肤上引起疣赘、在咽部、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增殖性病变,其病毒型为小型DNA病毒。感染HPV发生病变多数属于良性,能自行消退,但也有恶化病例。如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扁平上皮癌的报道。还有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患、疣赘状表皮发育异常症(EV)续发的皮肤癌等,在癌细胞中检出HPV。

  流行病学
  [流行情况]
  尖锐湿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目前一致认为此病在增多,成为STDS中的最常见疾病,在年轻成人中患病率可达0.5%-1%。英国尖锐湿疣发病率从1970年的30/10万增到1988年的260/10万,几乎增加了8倍,美国此病发病率从1966年到1984年增加了6倍。和艾滋病相似,有症状的尖锐湿疣仅代表感染者的“冰山”之顶,所以如考虑亚临床感染在内,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是发病率占第一位的性病。此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与间接传播,但以性接触最为常见,而且越是近期损害越有传染性,一次性接触估计有50%被传染的可能性;其次为直接非性接触,如自体传染以及新生儿经产道受染;再其次为间接接触,通过污染传染、推测有可能,但因此病病毒尚不能培养,未能证实。
  二、尖锐湿疣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性行为:性伴数及过早性交是造成发生HPV感染的因素。
  (二)免疫抑制:HPV感染和与HPV有关的癌似乎是慢性免疫功能抑制的晚期并发症。肾异体移植者中患CA的危险性增加。
  (三)HIV感染:HIV阳性发生HPV感染及HPV相关肿瘤的机率增加。
  (四)年龄,妊娠:在妇科涂片中检测HPV高峰流行率的年龄为20-40岁,随着年龄增加,流行率稳步下降;妊娠期间的HPV检出率高,产后HPV检出率下降。

  [传播途径]
  它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尖锐湿疣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周~8个月,平均为3个月。有的患者,半年前有不洁性交,出现尖锐湿疣后,十分困惑,当大夫询问病史时,往往否认,其实,病毒在局部潜伏可达8个月之久而不发病,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大量繁殖,即可发病。虽然这些患者未发病,病毒潜伏于人体,它也有传染性,同样是传染源。
  (1)直接性接触传染 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研究有2/3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的人可发生本病。病期平均在3个半月时传染性最强,故在性混乱者中最易感染本病。通常通过不洁性交,经受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调查资料表明,尖锐疣湿就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而这些病人中,多数有婚外不洁的性乱史。
  (2)母婴传染 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
  (3)间接物体传染 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如果女性穿着尼龙内裤,又不注意清洁外阴,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便容易发生,或出现其他感染所致的白带增多等情况时,局部的浸渍、潮湿便为乳头瘤病毒的接种,滋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污染的手搔抓阴部或使用污染的毛巾也会引起尖锐湿疣的传染。引起感染的原因还有不注意阴部卫生或在便前不注意洗手。人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殊不知便前或接触外阴(如更换月经栓或卫生棉)前更应洗手,人们只怕以手接触外阴会沾污手而不知手也会沾污外阴。

  免疫学
  宿主对HP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一、细胞免疫
  人体细胞免疫状态是影响CA发生、转归的重要基础之一。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临床上伴细胞免疫缺陷的尖锐湿疣患者皮疹常持续不退,其外周血中抑制性T细胞数增多NK细胞功能低下,r-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而消退疣皮损中常常出现活化T细胞和NK细胞的浸润,部分角朊细胞HLA-DR阳性。
  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时,生殖器HPV感染和HP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均增加。尖锐湿疣中辅助性T细胞耗竭,CD4/CD8比值倒置,其值<1。在CA病人的外周血中,发现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辅助/诱导性T细胞的比值和辅助/抑制T细胞比值均降低。宫颈CA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病损中朗格罕细胞明显减少。CA中NK细胞 产生r-干扰素和白介素-2减少。鲍温样丘疹病和肛门生殖器癌者中NK细胞对含有HPV-16的角朊细胞的溶解活性下降,可能是对疾病特异性靶细胞的识别缺陷所致,宫颈CA的角朊细胞不表达MHCⅡ型抗原(HLA-DR),无此抗原提呈功能可以破坏免疫监视作用。

  二、体液免疫
  目前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①抗晚期蛋白抗体产生率为25%-65%,较抗早期蛋白抗体产生率高;②检测出的HPV抗体似有型特异性,无交叉反应;③抗HPV-16E7抗体与宫颈癌的存在有密切关系;④抗HPV-16E4抗体也是发生宫颈癌、复发或近期HPV感染的标志;⑤估计成人和儿童产生IgG抗体的阳性率相同,不同型别阳性率在10%-75%之间;⑥已证明HPV-16或18型肿瘤抗体阳性患者中,仅50%-70%可检出该抗体。

  三、尖锐湿疣自然消退
  对CA自然消退尚无系统评估,然而以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其自然消退率在0%,17%、18%和69%之间,CA消退或治愈后,仍有45%患者存在潜伏感染,其中67%患者复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3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平均在3-5个月的男女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损害大小及形状不等。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男性患者好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阴茎、肛门周围和阴囊。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性质柔软,顶端稍尖,逐渐长大或增多。可发展成乳头状或囊状,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在肛门部常增大,状如菜花,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感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有严重肝病的患者湿疣可增大。妊娠可使湿疣复发或生长加快。
  亚临床感染是指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但用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可在HPV感染区域发白,即所谓“醋酸白现象”。
  HPV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一)HPV与皮肤肿瘤的发生有关
  它在皮肤癌和其他解剖部位的肿瘤似乎起决定作用。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可发现HPV-11、16、18型DNA,曾报道喉部HPV-6乳头瘤恶变成喉癌,皮肤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HPV潜在致癌作用的证据,EV皮损中发现多种HPV型DNA,并在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中检出HPV-5、8、14、17及20型,皮肤鳞状细胞癌似乎是由先已存在的病毒性损害恶变而来。
  (二)尖锐湿疣与肛门生殖器癌
  生殖器癌与HPV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利用DNA杂交技术发现生殖器癌组织中存在HPV-6、11、16、18型等。
  1.宫颈癌:根据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低危型主要指HPV-6、11型,高危型是指HPV-16、18型,Gissmann等观察到在侵袭性宫颈癌中,有57.4%患者存在着HPV-16、18型,其他学者也有相同发现。还有人从侵袭性宫颈癌中分离出HPV-33和35型。
  2.皮肤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而发生的CA也可能是癌前损害,并可发展成肛门生殖器SCC,这表明HPV是女阴、阴茎及肛门生殖器SCC的重要因素。CA,巨大CA和疣状SCC组成一个生殖器癌前病变和癌的损害病谱,有些部位生殖器癌病例在其周围皮肤有CA存在,有时肉眼见为典型的CA,但组织学检查中发现SCC的孤立病灶。
  3.鲍温样丘疹病:常见于阴茎、女阴或肛门周围,曾在皮损内发现HPV-16型DNA。

  完整版请看这里:
  http://bbs.homosky.com/viewthread.php?tid=126036

http://www.jxwyw.com/江西皮肤性病无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