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龙传赌博:为什么美国愿意让中国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2 03:33:49

美国为什么让人民币升值?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当中施加压力最大就是美国,美国这一次参议院通过一个决议,当然现在是推迟表决。它的内容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如果中国人民币到今年十月还不明显升值,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统统加征27.5%关税,美国众议院多数已经通过了,这个事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好在美国参议院留了一些余地,推迟表决,它的意思就是留一些时间来看看中国的态度,如果真的是表决的话估计也是通过!这个趋势是非常的严峻,美国为什么施加这么大压力?人民币外汇表面是一个货币、金融现象,但人民币升值讲到底还是贸易逆差的问题。什么道理呢?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来,年年对外贸易都出现逆差。在八十年代几百亿美元,八十年代后期超过一千亿,甚至是二千亿美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每年贸易高达到五千亿美元。外汇就像一个人口袋里面的现金,你一开始亏一些可以到外面去借一些,但一直亏谁敢借给你?为什么美国贸易逆差这么多年而一直没有垮台,是因为它在世界上的一些特殊地位!这么多好吃、好用、好穿的东西到美国,它就用印钞票的机器多印一些就可以了,美钞发行量的增加就抵消贸易逆差。二十多年来贸易逆差这么大,大家都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美国马上就面临像六十年代的情况,大家都把美元当成是烫手的山芋!所以最近几年它觉得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怎么解决呢?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就采取了一个手段,以前美国是搞强势美元政策,就是在世界中想方设法让人民树立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外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它的走势是比较坚挺!一看美元的外汇走势非常坚挺,就说明美元可以,老百姓就有信心,有信心了,大家就拿着美元不放。这几年没有办法,它就把“强势美元政策”改为“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外汇走低就产生一种外汇倾销效应。改为弱势美元政策的话,一开始美国是悄悄行动!当年欧元兑美元强的时候,1欧元可以换0.8美元,这是三、四年前;美国想办法让美元汇率走弱,就变成1欧元可以换到1.3美元,美元兑欧元就贬值了。美国的财务部长讲了一句话,他说“为了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可以采取弱势美元政策”,但美国小布什从来没有承认他是弱势美元,他一直强调自己是强势美元。这样做有了效果,对日本、欧盟有效果,美元兑日元、欧元的汇率下跌了,和他们的贸易差额就缩小,甚至某些贸易商品可能出现顺差!但它这样做,对中国货不起任何作用,因为人民币宣布升值是这个月21日,在这之前中国人民币外汇制度是什么呢?用官员原来宣布的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外汇制度”,这个说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盯住了美元。在出现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就一直盯住美元,美元货币上涨我也上涨,你跌我也跌,它从强势美元政策悄悄改变弱势美元政策,为的就是改变贸易逆差,但这对中国不起作用,无论怎么跌人民币是不发生变动,所以说对是中国要达到它这个效果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是美国非常恼火的事情。因为现在美国最大的贸易差额恰恰是来自于中国,它是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所有贸易逆差中数额最高的国家。按照他们的统计,去年就亏中国1千六百亿美元,按照今年预测至少是两千亿美元,单单是中国一家就要亏两千亿美元,那五千亿的贸易逆差总额怎么样降下来!这就是美国之所以压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目的,所以它就拼命的压你。讲来讲去就是抓住一个意思“人民币外汇制度一定要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讲白了就是你不要盯住美元,你再这样做,我美元怎么变也没有效果!美国一会压人民币升值,一会又不谈人民币升值,它又直接在贸易上做文章,让中国多买他们的美国货,它的贸易差额就会少一些!
对我国的利和弊
目前人民币升值了2%对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先从思路上来梳理一下,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第一个影响是外汇倾销效应。什么是“外汇倾销效应”,它有一个定义:有意识把本国货币汇率降下来,出口商品用外币来表现就比以前以前贵了。因为人民币值钱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别人对你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进口商品中用人民币表现的商品价格就便宜了,也就是说,对外贸发展来说要分两头来讲,主要是出口企业的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人民币升值就会使你的出口量增加产生困难;那么如果主要从事进口贸易,反而成本会下降,因为进口商品价格便宜。或者你出口商品主要是用进口商品作为原材料,你的成本可能有一些影响,但与纯进口贸易的损失相比可能会少一点!但总的来说,这个效应是比较强调它的负面作用,因为中国出口数量非常巨大,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出口带来的困难就在这一个方面,你要花力气能不能在价格中间来消化这部分内容。但这一个因素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关系到中国出口贸易的一个缺陷,我们往往喜欢搞低价竞销,这是中国出口贸易一个致命伤。另外,我认为还要关注其他几个方面的效应,而其他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对整个外贸发展来讲是具有正面作用的。第二个效应是贸易结构效应。中国外贸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创造外贸奇迹的同时,我们的贸易结构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1、外资出口比例显得有一些高。去年六千多亿出口额,大概有60%左右是外资企业的出口,真正国内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办企业总而言之中国人自己的企业不到50%。2、出口贸易额很大,但产品的附加值太低。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在北京开一个WTO会议听了一个故事,2003年到东北去考察,沈阳有一个主管工业的市长讲,2003年沈阳市出口贸易额13亿美元,其中有6亿美元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出口,占40%左右。而这六亿的出口额中国占多少呢?他雇了二、三千雇员,平均工资是1300元,原材料是国外进口。大家想想,中国就赚了两个,一个是雇员的劳动收入,一个是缴纳的一些税收。我们也知道政府对外资企业优惠再优惠,就这雇员的工资在这六亿美元当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这种出口额看上去非常大,可是附加值非常低。这是外贸结构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人民币升值在这方面是有好处,这个观点我就不展开,可能这个观点跟其他的观点有些分歧。如果人民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仅仅是人民币升值因素引进外资是困难的,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以后境外来中国投资都是用美元来表现,同样一百万美元以前折算成人民币数额比较多,现在折算成人民币比较少,所以就会有所减退。在外贸结构当中,外资企业的出口比重也会相应下降!但是有的时候,外资引进可能还会有一些增加,那可能是其他因素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他产生的影响,我现在是把其他因素撇开,仅仅是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引进外资是比较困难!另外低附加值商品出口会慢慢的淘汰,原来搞低价竞销,低附加值出口也可以,可是现在就不可以!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那种企业将面临严重困难,甚至破产、倒闭是非常正常的。当然唯一有一个问题要先解决,转移的劳动力怎么样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现在是2%,可能后面还要再升值,一直到差不多的比例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从贸易结构来讲是正面!原来政府拼命的宣传推动外贸结构改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成效不是很理解,这次人民币升值的话可能就会加快外贸结构的改善。第三,贸易规模。贸易规模并不是指贸易额,规模怎么样扩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进口贸易,如果不是人为刻意要压的话,总体上由于价格比较便宜可以进一步上升,但有一个因素要考虑,由于出口贸易受到阻碍,进口贸易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总的来说进口贸易可能会增加。学术界有一个公式,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是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这几个因素甚至于包括运输成本,人民币升值以后运输成本下降,因为运输成本都是支付美元,所以运输成本不可能升,只可能跌。其他的因素就不用讲了,总的来说也是跌,不可能升。进口贸易可以相应的扩大规模,另外出口贸易从理论角度来分析,也能证明它是可以扩大,所以贸易规模是不用担心。就是贸易的额、外汇的量这个变化是比较复杂,但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的。第四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什么意思,这个概念大家听的相对比较少,贸易条件讲的复杂一点可以分成五个概念来讲,我用不着讲这么复杂,我讲一个最简单的,用货币表现出口商品价格比进口商品价格乘百分之百。出口一个衬衣,今天可以换五十斤大米,明天可以换五十五斤大米,这个就是贸易条件好转;如果后天可以换四十五斤大米,这就是贸易条件转坏了。这个术语可能会用得越来越多,中国原来是追求贸易出口的数量,不强调贸易的效益,所以贸易条件的概念原来在贸易界宣传得很少,贸易条件总的来说有利于改善,也就是说中国出口的产品总的趋势会换来越来越多的外汇产品。第五贸易政策效应。贸易政策效应是什么意思?人民币升值以后无论是对中央政府贸易政策,或者是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都有一个触动。对地方政府的公务员我们特别强调一个观点,原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是一种悖论,什么是悖论呢?很多地方政府的行为是矛盾的,一方面地方政府有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和贸易增长的积极性,把地方经济、贸易搞上去,动了很多脑筋、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推动,应该充分肯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的行为、出台的一些政策与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起了反方向的抵消作用,这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现象,你不可以怪罪地方政府,不可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往往有意无意是在保护、鼓励下面的企业是搞粗放型的工业。包括中国加入WTO和WTO对中国各种各样的批评指责,很多是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为。现在,有一些粗放型企业地方政府已经有意识的在转变了。这里只有第一条是负面的,不要认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发展绝对是负面影响,不会是这样。第六,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人民币升2%,就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这2%相对还会稳定一段时间。但这个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既然定了2%这是典型的实验性做法,要看看我们的银行、企业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各方面能不能承受,要先贯彻一段时间。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消化,没有大的波动,等到下一个出其不意的时机还会继续升值。这是我个人观点,为什么?一个是人民币升值有很多时机,前几年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g a o s h e n g )集团的董事,他对人民币的分析在中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他在两年前分析觉得人民币要升值15%!现在美国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来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是10—40%,也就是说10%是底线,至少是10%,当然40%也不可能。至少给我们提示了一个信息,中国必须至少升10%。从网上的两个方案2%、5%,最后选择2%,可是并不代表5%这个方案中央政府不接受?你想想,美国要求你至少是10%,你升2%美国会答应吗?中国贸易出口额其中有40%是在美国实现!你真的把美国关系搞紧张了、彻底搞破裂了,对中国绝对没有好处,这不是双赢而是双输。对美国的要求中央政府采取的态度我是很理解的。另外,我也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中国这25年的崛起就是靠这一个路线,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不涉及到重大原则问题,就要坚持这个为中心。第二,每年有30—40%的出口是在美国实现的,美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依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第三,要考虑一下美国贸易运作中的一些特点。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有时候是蛮横不讲理,可是这个世界是以实力说话,它就这样做了你有什么办法。比如说它打伊拉克这在国际规则里是不可以的,可是它有实力,你奈何不了它。同样,美国在经济上如果是下了决心跟你搞到底的,你一定要考虑到这个严重成果。何况,人民币升值有内在的需要,别人不压你,人民币也应该升值,只是别人压你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迫切了。中国有个习惯“能拖就拖”。就好象以前可以改革的东西就是不改,可是一加入WTO马上就改了。比如说银行,如果不是加入WTO,银行改革可能就没有么快。改革的观点一直在宣传,一直在说,可是都没有积极的动作;可是加入WTO以后,改革得比原来宣传的更积极,四大银行中有的还引进外资、上市了。同样的道理,是因为国际压力大了,这个问题就变得紧迫了。综合这些原因,我们中央政府目前的态度我认为是比较恰当。先升2%看看情况,以后可能还要升,这一点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美国要求你10%,你至少要有6%,这样大家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当然随着趋势所迫也不可能升到10%,升5%可能是两年左右的时间,可是升10%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
参考资料:http://www.nbfet.gov.cn/zhxx/detail.phtml?newId=54274&big5=0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议论纷纷。但多数论者似并不了解货币汇率以及与此相关之货币利率的本质。兹举一例而言。
一方面央行已数次提高人民币存贷利率,另一方面对外仍称人民币汇率及币值保持不变。殊不知这二者乃是矛盾的。
货币本身也是有价之商品。所谓汇率,即人民币以国际货币支付的买卖价格。所谓利率,即人民币对内之贷借价格。 [ 借用物品所付物主之利得谓之租金。借用货币所付金主之利得谓之利息。利率即利息与本金之比例。 ] 二者是密切相关并且相互联动的。

用一个简单易解的例子来说:比如一座房子,它的销售价格,即相当于一种货币的汇率。它的月租金,即相当于一种货币的使用利率。当这座房产的租金上升时,则意味着它的房屋售价也会联动上升。反过来,当房价上升时,它的房租价格也自然会上升。同理,利率上升即人民币之租借费用上升,亦会联动人民币币值之上升。
换句话说:尽管暂时仍未改变官定汇率,但人民币之实际币值已由于利率之上调而获得提升。

因此,期待人民币升值的西方各国发言人对央行调升利率的评价是:中国政府向货币政策之正确方向迈出了“一小步”。

而有关方面对外却仍宣称:人民币不会升值,政府近期无意使人民币升值。由这种言论,可看出国内经济学界对币值、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连动关系存在经济基础知识的盲点。
关于人民币升值,中国近年一直在承受来自日美的国际压力。国内则众说纷纭,当局者莫衷一是。然而谈升值,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货币升值。实际上,货币升值有两种涵义,即货币涵义与物价涵义。
( 1 )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提升购买人民币的价格,即提升人民币对于其他货币的价格。此即货币升值的货币涵义。
( 2 )货币升值亦意味着提升人民币与实物商品的交易能力。币值在实物意义上等于购买力。提升币值(在物价稳定不变的条件下)即提升货币之实物购买力。但实际上,货币升值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
尤应注意,若使人民币升值,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价格升值,也意味着以人民币估价的所有资产(包括劳力)及商品价值对于国际货币的普遍上扬。换句话说,此意味着物价工资水平的普遍上涨。
因此,货币升值,表面上看,好象这个国家货币更值钱了,实际上对国家经济十分不利。因为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了,这就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却又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了,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这种由币值上升引起的物价上扬有所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发生原因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货币与商品之比例失调,从而导致物价上升。通常是在收入水平(工资)不变或变幅较小下的价格上涨。而货币升值引起的价格上涨,则包涵着一般工资水平的上涨。
大陆目前流行之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盲点,就是不认识货币之本质。 [ 例如近年在国内颇为流行之一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著),关于货币之定义云:“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殊为可笑! ] 关于货币本质,在经济理论史中唯有马克思曾给予最透彻之阐明。正是马克思解释了货币之本质从而打破了货币作为市场崇拜物(所谓“货币拜物教”)的神秘现象。
马克思指出: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普通商品。 [ “只要理解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解决了。”(《资本论》,《全集》 23—P.62 ) ] 但货币作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之根本不同点在于,货币是一种可以交换到一切其他商品的商品(包括交换到不同种类的货币本身)。而其他商品,在以物易物之交易中,则只能交换个别种类之货品。 [ 换句话说,设若有任何货物,可以用之交换任何其他货物而乐于被人们(市场)所接受,则此物不论是自然物(如金、银、钻石)或人工物(如印刷之钞纸),此物亦即是“货币”。 ] 换句话说,作为货币之商品具有范围最广泛的可流通性,而其他商品则不具有此属性。除此之外,货币作为商品之本质,与其他商品并无不同。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一切商品,皆具有二重基本属性,即:( 1 )具有实用价值(使用价值),( 2 )具有交换价值(交易价格)。货币作为一种商品,也具有此二属性。
货币的使用价值即其作为货币之职能,例如作为流通工具、价值尺度、价值储存手段、资本积累工具及资本符号(虚拟资本)等。 [ 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六种功能:
1. 价值尺度 / 价值符号

2. 流通手段

3. 支付手段

4. 储存手段

5. 国际货币

6. 信用手段。
作为对比,流行之斯蒂格利茨之《经济学》在定义货币为“货币所行使之职能”时,仅举出其三种职能: 1. 交换媒介, 2. 价值储藏, 3. 计算单位。表明这位诺奖得主对于货币之本质并不清楚。 ]
货币在商品市场中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也就是货币本身之价格。
货币作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变动在本质上决定于两方面:
1. 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之普遍规律 [ “生产”,亦即“供给”。商品之客观价值的形成,反映为生产价格,通常称作“生产成本”。 ] )
2. 供求规律(市场运行之普遍规律 [ “运行”,即交换与分配。但是一种商品之客观价值是否能得到实现,则取决于实际市场交易过程,支配此过程之规律则是市场中的“供求规律。” ] )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是运行在所谓“均衡分析”的真空之中,因此,不承认存在客观“价值规律”。究竟什么是“价值规律”?所谓“价值规律”,也就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规律。
其中包括三项要素:( 1 )社会劳动量化规律( 2 )价值平均化规律(以及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及( 3 )增益衰减规律(利润率下降规律)。 [ 以上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之第一卷及第三卷中有深刻之阐述。 ]
一般商品的价值内涵决定其生产价格,此即生产成本形成的客观价值规律。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一种货币对于其他货币内涵的平价购买力,约略相当于它的真实币值。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必须通过供求规律而得到实现。换句话说,任何商品之内涵价值(生产投入),必须满足市场供求关系才能得到实现。
供求规律,乃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实现的规律。某种商品内涵价值(生产成本)能否在市场中得到实现,既受制于市场中此种商品之供求数量,又必须通过购买者的主观评价给予确认(从而产生购买意向)。因此,供求规律是决定商品内涵价值能否实现的主观规律。(这一“价值实现”问题,列宁曾称之为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 [ 《列宁全集》第 1 卷,“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同样服从于上述规律。一方面服从关于货币内涵价值形成之价值规律,另一方面又服从关于货币供求关系之供求规律。

综上所述,一种货币在市场中至少具有三种价格表现:

1. 一种货币对其他种类货币的交换价格(即汇率)

2. 一种货币转借他人时的使用价格(即利率)

3. 一种货币对于其他商品的交易价格(以实物为衡量的货币价格)

较确切地说:

货币在货币市场中与其他货币交换的比例就是汇率。货币在货币市场中转让使用权的租赁价格就是利率。货币在市场中交换商品的比例就是物价。三者密切相关,互相连动,一变则皆变。但是另一方面,利率是货币的使用租金,但利率不等于汇率。汇率反映本国货币的国际市场价格,但并不等于实际币值。在一定意义上,汇率只是国际间货币供求关系的市场表现。而利率则是国内市场中货币需求的市场表现。一种货币之利率上扬,通常意味着货币间接之升值,同时反映着资金市场上货币需求压力的增大
理解了关于货币的上述原理,也就可以理解所谓“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所谓“经济过热”或“衰退”等术语。这些术语常见于媒体,但其确切涵义,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历来讲不清的。
汉语所谓“通货”即“流通货币”之缩语。“膨胀”即数量增长,“紧缩”即数量缩小。经济过热通常与通货膨胀相关,而经济衰退则通常与通货收缩相关。
决定货币流通的一个基本规律是: 投入流通之货币数量之增减与该种货币之币值(购买力)成反比,而与市场之商品物价水平成正比。 [ 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休谟 — 李嘉图货币定律。但在中国古代,这一规律早在《墨子》及《管子·轻重》中已有阐述。唐之陆贽则明确指出:“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少物贱”,“钱多物贵。”(《陆宣公奏议全集》卷 4 ) ]
因此,若一种货币流通数量过多,则必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发生通胀。通胀,即意味着非货币商品之升值以及货币本身之贬值。
但与此相关的一个矛盾现象是,尽管一种货币本身由于发生通胀在贬值,但由于非货币类商品的名义价格都在上涨,因此以此种货币所估价的商品及资产之名义价格,却在大大上扬。
当前中国实际存在较严重之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国内市场上以人民币估价的实物资产均在大幅升值。为何外部货币(外资,热钱)仍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套购固定资产(如房地产)?明白上述原理,这个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当人民币之利率不断上调,而汇率仍维持稳定不变时,意味着利率、币值与汇率发生了价格偏离。
利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的国内使用费之上扬,同时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对于货币自身价格的相对下降(货币贵了,因此需用较多商品交换货币)。故作为货币政策,调升利率有助于纾缓物价上涨的压力。 [ 但利息及税负作为资金使用费用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近年随原材料、能源、交通、环境等成本费用之不断攀升,成本拉动型通胀也不断攀升。 ] 
但由于人民币对其他种货币的交易价格并未上涨(即汇率未变),用原比价外币仍可购到同样名义数量之人民币,而所购买之中国国内商品,却可相对增多。因此,此即刺激吸引较多外币进入中国市场套利及购物(包括购买房地产)。
于是外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购买人民币。在此情况下,形成了外币对人民币的较高需求压力(购买压力)。当汇率是固定值时,遂迫使政府增发人民币,从市场上购买外币。否则,就会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少外币多从而自然升值的压力。
然而,人民币的不断增量发行,以及向外流动,必然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换句话说,单向调高利率而不同步调高汇率的间接货币后果,导致货币名义价格(持平汇率)与实际价格(利率上升)发生偏离,从而为国际货币囤积及炒作提供套利机会,也使得政府欲纾缓通胀压力减少国内市场货币需求的政策,实际上难以完全奏效。 [ 据报道,央行已决定人民币房贷利率第二次调升。央行称此举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抑制房地产炒作而采取的货币政策。 ]
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金融政策面对着极其复杂棘手的局面,许多现实问题亟须得到理念的澄清。

终于明白了 高手也不是 知道的特别多 啊

只是 上网 搜资料 的 速度 不一般 而已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