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仁水怎么样:科举考试的坏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1:14:11
只是坏处哦!!!!

隋唐的科举制度限制了读书人的方向,
科举考的不是科学技术
考的是四书五经这类

于是中国有限的知识分子罕见有注意科学研究的
基本是诗人或者如何做文章

从而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
这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此的种种限制也难怪中国科技落后喽.

科举考的是儒家的东西
从而重文轻武
宋朝很富有,
但因为重文轻武导致宋朝不断被欺负,直至灭亡
------------------------
【图文】文革大揭密,兼谈中国落后的根源

孔子要克己复礼,大公无私,舍身取义. 这个造就了毛泽东,袁崇焕这类英雄人物. 孔子说的人性本善使中国有和谐的社会, 孔子让个人修心养性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以上这些大家都清楚的.

也许不是孔子的本意, 但孔子的理论却被中国人接受两千年. 现在的今天大有抬头之势.

我认为中国因为儒家思想的“保守”“怀古”而落后, 历史上的变法很多是因为这种思想的限制而失败. 儒教期待和平是儒教泛滥之后的和平, 四书五经横行, 科技被斥为奇迹淫巧, 百姓被儒教的牧民之术所欺骗, 主战派的武将被以和为贵的状元宰相所害死, 结果得到的是中国人受辱的和平.

汉武帝起初也是征战四方, 后来也许是因为人老了,人变了. 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借此机会宣传儒教, 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的独尊儒术在当代是有他的进步意义. 但是, 我认为, 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残酷的文字狱就是汉朝的独尊儒术. 自此以后, 中国再也没有伟大的思想家出现喽. 一个伟大的思想要借鉴其他思想,要和其他思想碰撞才会产生的.

汉朝之后的唐朝,因为离汉朝比较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还没那么厉害. 而之后的各个朝代就惨喽, 中国不断受到外族的侵略, 版图越来越小, 最明显的例子的是“送”朝. 宋朝当时的经济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 而结果大家也之知道了. 造成“送”朝灭亡的原因, 我认为“独尊儒术”的功劳大大的.关于岳飞之死,有的说主要责任是皇上保皇位,有的认为是秦烩. 我要说,害死岳飞的还有儒家的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也许是儒家为了抬高自己讲的不负责任的话, 加上隋唐的科举制度
更是限制了读书人的方向, 如此的种种限制也难怪中国科技落后喽. 而清代晚期废除了科举, 派人出国学习, 这本来是值得赞美的. 但实质上堵了一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升官的路, 因此清代被诬蔑也就多了一个理由喽.

正是毛泽东力挫儒教, 强国御辱,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让中国再次站立起来喽.

提到毛,不能不说点文革. 文革不止日本, 英国,法国等等都有类似的活动. 文革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百姓对权威的挑战, 是割除限制中国人思维的儒家思想. 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所以, 毛因此而成为伟人. 历史上通常是百姓造反推翻政府, 而毛却让人民批判他和他的政府, 多大的气魄哦!这才是真民主! 是属于人民的民主! 伟大啊! 有人把文革和"辛亥革命"比, 我认为是对文革的侮辱.

关于文革 ,期间的经济和科技也是有发展的 , 和通常人们的想法不一样哦. 比如,文革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是经常看到的说法. 真的是这样么?请看: 从1967年至1976年, 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6.8%。 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1% ; 国民收入(净产值)年平均增长4.9%。 这些数字来自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关于文革失败的原因, 我认为文革的失败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除了当时没有建立健全好政治法律, 还有毛当时的解释不够, 比如什么资产阶级法权, 这个名词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我不是自夸,
但我的水平应该在一般水平以上的了, 但我都不明白呢. 另一个原因是, 历史的环境限制. 比如当时的“走资派”有几个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 现在看来, 毛的预见和当时的判断是准确的.

最后,我认为文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文革触动了上层阶级的利益. 很难想象一个运动或者革命在得罪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会成功的. 毛最后也妥协了,这说明了问题. 所以文革在毛绝对权威下失败了,也不可能再来了. 因为哪个搞政治的想自杀啊? 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和自杀无疑.

毛的一切是为民族利益出发的,不是为了他自己.但这样的人物在政治界太少喽,就是有也没毛的权威.如果真的再搞类似文革的运动,不等他发动就被搞下台了. 因此 ,我认为提高全民教育慢慢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是唯一的出路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

当今的腐败没几个人喜欢的 ,都知道要整治腐败 ,但为什么成效差? 因为这涉及到上层的利益 .
腐败都控制不住 ,还想玩更大的文革? 不可能的 .以上是我的瞎扯

http://post.baidu.com/f?kz=85853933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科举制: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只许考生作八股文,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培养人才.
至于另外的朝代,总得来说对国家选拔人才是有帮助的.

科举考试给人相对公平的上升途径的形式是好的,但是其僵化单一的考试内容却是弊大于利的。

一、中国科举制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考试。因此,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只好去巴结宫廷权贵。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朝有南郭,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兹,发现科举制与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实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他对此很感兴趣,随后在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
  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地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
  欧洲人赞赏的是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国科学制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废弃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家亚当·斯密就提议,每个人“被获准在任何机构自由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考试或试用”。他的主张是受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影响,而后者又是受中国政治哲学的影响。斯密提出选拔人才的原则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大约是在1800年。英国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政府效法中国科举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开科取士。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考试。此举受到种种非难,但英国行政改革者最终获得胜利,应为这是一种卓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185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

二、中国的科举制度演进
1 隋文帝为了应对士族门阀垄断官场,首开科举。
2 武则天为对抗关陇贵族,首开殿试,使科举更加公平。
3 唐朝科举重诗赋,宋朝王安石变法后开始重策论,明清科举用八股行文走向僵化与灭亡。

三、中国的科举制度弊端
1 科举制的本质是公务员考试,由于其回报高,在国人心中形成了官本位思想。
2 科举制过于单一,对自然科学极不重视,这不利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

科举考试最大的坏处,在于它越来越以一个单一的硬性的标准来选拔人,进而束缚人。其结果导致人的思想越来越单一,整个社会缺乏不同的思想。科举考试发展到最后形式上必然的出现了八股文,由此选拔出来的人往往在思想上缺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