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休息站2结局:什么是“科学螺旋停止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49:46

沉默的螺旋理论
-----以文化大革命为例

"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是由诺依曼(Neumann)提出的,它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否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便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的考察,确定了自己的意见同占据优势的观点不一致,便沉默起来;随后大都改变自己的看法,和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这其中的占强势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传媒造成的,而"沉默的螺旋"的作用则使人们改变自己的看法而采用与媒介意见一致的方式。

这个理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发动文化大革命,还有一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只有很少人反对。再加上报纸广播等媒介的强势宣传,就使得支持派占主流,而持观望态度的人对周围环境进行不自觉地考察后,逐步倾向于支持,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后期因看到反对派被打倒)。这样,随之而来就产生了"马太效应",支持派越来越多,而反对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形成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旋律。
还记得以前看过南豫见的《谎言如歌》,里面以广大农村为背景对文革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本来心地善良的人们,由于害怕被打倒,于是人人自危,为配合"大趋势"而不惜出卖亲人朋友;于是,以前那些心里本不赞成这种方式的人也只能违心地说了和做了一些事情,被迫投入到那滚滚的洪流当中,充当了见证历史的尘烟。不可否认,在当时的形势下,人们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自身切身利益的考虑,这种螺旋的理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但在纳粹时代的德国,这种螺旋就转得比较快了,还差点超过了地球自转的速度。主要还是归结于纳粹对国内大众的宣传以及对舆论的引导,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去支持他呢?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比如牛顿力学定律。"沉默的螺旋"理论也是如此,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温床,过不了多久就会夭折。

后记:个人认为,此理论颇有些自相矛盾,但又具自圆其说的神奇:它过分强调优势观点对人的影响,然而,任何优势观点何尝不是从弱势观点演变过来的呢?可以想象,一个新理论产生的过程,开始往往跟传统观点相悖,从而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如相对论),在当时来讲,它就属于弱势观点,但它并没有按照沉默的螺旋那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而是与传统观点进行了此消彼长的长期斗争后,最终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又象沉默的螺旋那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然后又继续。。。。周而复始。。。。人类的文明就这样在螺旋中不断向上向前发展。(

科学螺旋停止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