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威望值怎么刷:西方音乐史的几个相关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39:51
名词解释:许茨、《唐豪瑟》

许茨:来源以下网址
  http://www.sbtop.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5
  德国音乐史上产生过许多的伟人,其中的第一个便是本专题的主人:海因里希。许茨(1585-1672),前巴赫时代最伟大的德国音乐家。

  生平与作品:

  许茨1585年10月9日生于德国的巴德-吕斯特里茨——这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去世后的整整第39年——提到这点对于了解许茨的音乐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正是许茨,把马丁路德的关于建立德国的特别是新教的语言与音乐文化的理想在他的领域里付诸实现,如果说马丁路的教会了德国人用自己的语言思考上帝和写作,那么正是许茨使德国人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歌唱、赞美上帝的创造。在度过了漫长而多产的一生之后,许茨于1672年11月6日卒于德累斯顿,是位长寿的音乐家。

  许茨在5岁的时候随家庭迁居到威森费尔斯,并在那里长大。在年轻时代他就显示出了杰出的音乐才华,从而被默里茨伯爵(Landgrave Moritz)看中,把他召入卡塞尔的唱诗班,并随他的宫廷乐长盖奥尔格。奥托(George Otto)学习音乐。虽然如此,许茨的父母并不希望他以音乐为生,让他进入古老而享有盛誉的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看似巧合,很多著名的早期德国音乐家,如普雷特里乌斯到后来的亨德尔、泰勒曼,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应该和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有关,从事音乐并不是一件被认为是有出息的事。莫利茨伯爵对于这位年轻人的才华被如此浪费感到惋惜,因而劝说他辍学,并资助他到意大利的威尼斯,跟随当时享有盛名的大师加布里埃利(G.Gabrieli)进一步深造——这是在1609年,他24岁时的事。许茨在威尼斯学习了3年,随后回到卡塞尔默里茨伯爵的宫廷,想用自己的才华报答他的恩主。然而,这时德累斯顿的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看上了他,把他召去为自己的宫廷服务。在德累斯顿,许茨担任宫廷乐长,他的职责不仅包括为宫廷的各种仪式典仪:宗教的或政治的,提供足够的音乐,还要负责对唱诗班的指导。在那里,许茨写下了并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传世杰作(1619年): 大卫诗篇(David's Psalm),作品的歌词正是取自于马丁路的翻译的德文版圣经。次年,他迎娶了马德莱娜.维尔代克——这位女子为他生养了两个孩子,并于不久后早早去世,许茨此后再未娶妻,终生过着独身的生活。

  当可怕的三十年战争开始蹂躏德国的土地的时候,许茨又一次离开了故土前往南国的威尼斯——战争严重影响了德累斯顿宫廷的经济,乐师们的收入急剧下降,几乎无以为生。这次他是跟随乐界的泰斗,被誉为音乐的莎士比亚的蒙特维尔蒂学习,在威尼斯他不仅写下了自己,也是德语的第一部弥撒曲,同时也写作了第一部歌剧:达芙妮(这点存疑,根据格罗夫音乐词典的说法,这部歌剧写于他二赴意大利之前,是作为选帝后的女儿婚礼时的庆祝节目而上演的)。在那儿进修了一年多之后,许茨又回到了德国,但德国的混乱情形依旧,两年后萨克森参战(德累斯顿是萨克森的首府),于是他接受了来自丹麦国王的邀请,前往哥本哈根为王太子克里斯蒂安的婚礼写作音乐,并随后作为国王克里斯蒂安IV的宫廷乐长居留在那里,直到1635年才返回德累斯顿。随后的若干年里,许茨都是辗转于德累斯顿、丹麦和加伦堡之间,1644年之后,他回到威斯特法伦的维森费尔,他的老家,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尽管名义上仍然是德累斯顿的宫廷乐长。选帝侯不是一个宽容的主人,他一直不给许茨以自由,尽管他的宫廷仍然无法位音乐家提供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直到1656年选帝侯去世,许茨才算获得了自由身。这之后的15年中,他没有在家安享晚年,而仍然为德累斯顿提供音乐,并同时谱写了根据圣经的福音书而作的三部受难曲(这次发布的马太、约翰应该就是其中的两部)、一部圣诞清唱剧,和一些为其他的《诗篇》而谱的曲子。

  许茨是他那个世纪,也是巴赫之前最杰出的德国音乐家。他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之外,还写作了大量的经文歌、以及他称之为“交响圣乐"(Sacred Symphony)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一共有3卷),几乎完全都是宗教题材的。早期的作品,以《大卫诗篇》为代表,基本上是复调的,充满了对比鲜明的音调和乐句组织,稍后的“圣歌集”(Cantione
  Sacre)中则手法更为丰富,复调与意大利式的“竞奏”(concertato)兼有,在此之后,他把意大利的竞奏概念发展到了极致,这一点在刚才提到的“交响圣乐”这一题材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注:HM的《复活历史》一片收录了第二册中的一首),这里,许茨给与合唱和伴奏乐队(器)以同样的重视,而且他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强调作为歌词的圣经文本的意义,使听众易于理解。另外的例子可见于他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写作的Kleine geistliche Concerte
  (HM版的《圣诞历史>中收录了其中的几段),他把主调音乐与对位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了强烈而又清晰的表达效果.许茨后期的创作以清唱剧式的圣乐为主,他的三部无伴奏的“戏剧性”受难曲,可能是这种体裁作品中最后的杰作。

  许茨充分吸收了他从意大利大师哪儿学来的技巧,使得自己的作品比以往任何的德国音乐作品都有更为丰富的戏剧性,在他的笔下,南国的激情和北方的冷静安详融合为一体,虽然音乐的语言仍有浓烈的威尼斯大师的印记,但其内在的思想却是德国的、路德式的。巴赫正是借用的许茨的概念和技巧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创作出了他那些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宗教音乐杰作。

  许茨是在那个苦难而动荡的年代里诞生的杰出艺术家,不仅有杰出的艺术才华,他的虔诚和谦逊同样令人感动——在他为《大卫诗篇》所写的前言中,许茨写道:“亲爱的读者,如果我的作品使您感到愉快,高声吟唱它们来赞美至高的上帝吧,但如果其中有一些您不喜欢的曲调,别担心,您可以用我在这本册子列出的那些熟悉的老调子来替换它们,或者帮助那些其他人创作更为美好的曲调并出版它们,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上帝的荣耀

  《唐豪瑟》:瓦格纳的浪漫主义歌剧的颠峰之作,1845年首演于德累斯顿。
  故事简介:
  在十三世纪初叶德国的爱森纳赫附近有一座瓦尔特堡,这里的贵族们非常爱好艺术特别是诗歌与音乐,因此这里经常举行爱情歌曲的比赛会.在靠近瓦尔特的地方另有一座维纳斯堡,相传那里住的是爱神维纳斯,她的最大乐趣便是利用自己的美貌妖冶引诱瓦尔特堡的武士做她的俘虏.游吟骑士唐豪瑟受维纳斯的诱惑在这里住有一年了,他开始厌倦,准备离开这里重返人间,她警告他回到尘世必然因得不到宽恕而惨遭不幸.但唐豪瑟求助于圣母玛丽亚,终于还是从维纳斯的手中摆脱了.在一个山谷里,唐豪瑟遇到了去罗马朝圣的香客队伍,他很想跟他们一起走,去请求教皇宽恕他的堕落之罪,就在这时,图林根的郡主和一群瓦尔特堡的武士狩猎归来,认出了唐豪瑟,其中一名骑士沃尔夫拉姆劝唐豪瑟一起随他们回城堡去,因为郡主的侄女伊丽莎白一直在怀念着他.在瓦尔待堡,伊丽莎白见到浪子回头的唐豪瑟非常高兴,当郡主确知唐豪瑟在最近将要举行的恋歌赛会上肯定获胜的消息之后,便决定以侄女伊丽莎白作为奖品.就在众武士以平淡的词句赞美着纯洁无私的爱情以后,唐豪瑟竟难以把持自己,鬼使神差地唱起了维纳斯之歌,公然赞颂起淫邪的肉欲之爱.妇女惊呼着跑出歌厅,武士们则拔出利剑,冲向唐豪瑟,幸亏伊丽莎白挡上前去,用身体保护了他,虽然他出卖了她的爱情,但她却再一次保护了他.唐豪瑟冷静下来之后懊悔不已,这时恰巧从山谷里传来了青年巡礼者的歌声,郡主宣布了唐豪瑟被饶恕的条件,准许他随第二批朝圣者的队伍去罗马求教皇赦罪.唐豪瑟走后,伊丽莎白每天都在虔诚的祈祷中等待着他的归来,同样爱着她的沃尔夫拉姆带着温柔的同情守在她的身旁,当从罗马归来的朝圣者走近时,伊丽莎白紧张地在他们的中间审视,直到最后一个人走过,她也未能看到唐豪瑟,她绝望了,怀着悲伤凄惨的怀疑慢慢地走回宫去,预备在愁病中死去.天渐渐黑了下来,满腹心事的沃尔夫拉姆对着夜空,弹着七弦琴唱起了"晚星之歌",他只能在歌声中表达对伊丽莎白贞洁的爱恋之情.突然,唐豪瑟出现了,他垂头丧气,身心疲惫,他恳求沃尔夫拉姆为他指出重返维纳斯堡的路线.他去乞求赎罪遭到拒绝,教皇把他永久地开除了教籍,教皇说,除非他手中的枯木杖发芽生叶.不然他将永不会得到宽恕.既然命运已经注定,他只有重新回到维纳斯堡,而那位淫冶的爱神此时正向他展开双臂欢迎他呢,正当唐豪瑟无力抵御维纳斯诱惑的声音时,沃尔夫拉姆喊出了圣洁的伊丽莎白的名字.维纳斯的诱惑失败了,高级的爱终究战胜了低级的爱,唐豪瑟幡然悔悟,在铿然的钟声与哀悼的歌声中,一个人送葬的行列自远而近,那棺架上躺卧的分明是伊丽莎白,原来伊丽莎白终因忧郁成疾,离开了人间,她用崇高的爱舍弃了自身而使唐毫瑟获得了拯救,其拯救的结果使唐豪瑟扑向她的尸身,心碎而死.又一队朝圣者归来了,他们带回了那根枯木仗,它已经长出了青青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