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雅典:《浮士德》中从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和《圣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4 03:32:48
《浮士德》精神是大家所熟悉的,他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但我想知道的是他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古希腊神话和《圣经》中所体现的人本精神的联系和变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那么,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为当代信息社会的教学服务,我们应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原则。速度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学习,它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与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第

  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这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这意味着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说明学生自己对有意义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只要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在当今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真实问题还存在很大的隔阂,这对学生的意义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怎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第四,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让学生在第一线去,让他们直接面临社会各行各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狭义上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广义上它还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且由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两大类组成。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因为当学生觉察到某些学习资源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可以发生;当某些学习资源有悖于学生自己的看法时,学生学习往往受到抵制。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具备使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为教师方便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应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便学生及时求得帮助。第三,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从网上推选一些学习、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让他们来解答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扩展其思维方式,改进其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其意义学习。

  四、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帮助下的自我激发、自我促进、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因此,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是自由开放的,是依靠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学习路径的。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相结合的学习资源日益增多;改善学习人文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口号日益增多;日益竞争的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促使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必须开放所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顺应当代学习生活的变化,最终得以自我实现。

  对于新世纪的教师来说,他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是学习过程开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那么作为促进帮助者的教师,他应该怎样在教学设计中开放学生的学习过程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关系,使其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能够保持和发展自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其次,在学生的自我激发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的情感与理智全部投入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使学生自我促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第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实际上,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使自我发起的学习能变成一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教师应发展学习的自主评价能力,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开放的变化的学习活动。

  五、主张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相促进,以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十分强调这种形式。因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协作。并且它不仅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它不仅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要实现协作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认为应考虑以下情况:

  第一,采取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同伴教学是促进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罗杰斯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大多数被指导者的专业课技能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强的自信、更强的学习动机,并且改善了对专业课的态度;个别指导者抱怨投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指导工作,但增强了自我确信和承担责任的意愿。分组学习也是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是根据学生的自愿把他们分成自我指导和传统学习两个小组。因为学习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有被动学习的自由和自我发起学习的自由。在他们进行学习时,可以自由地选择小组,也可以自由地进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总之,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的方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学习氛围内保证学习的效果并对学习承担责任,我们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方式——使用合约。即教师在每门课程的开始几节课里与学生制定学习合约,如决定合约的期限,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帮助等。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进一步促进其意义学习。

  第三,在进行协作学习时,协作双方应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即使在面对困难时,双方也应携手并进,共度难关。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出能够适应任何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追求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互相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然而,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变化和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以怎样的心态来与学生情感互动呢?首先,我们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师生之间要相互认可、互相欣赏,同时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进行交往。第二,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真实情感境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学生身上,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添一份欢乐,为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解除戒备心理,组建交朋友小组。最有效的情感互动莫过于形成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气氛,能促使学生依此而实现自我的个人意义。交朋友小组正是能实现这种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给人以深刻的学习印象,增进人与人之间更直接的交往、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自己适应真实场景变化的能力。

  七、结束语

  在信息社会,人们非常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以人为本的处世哲学,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以上六个原则,以便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最终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湖北武汉 430079)

  参考文献

  [1]任新春,冯忠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与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2]杨成.论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育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刘宣文.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2).

  [4]王素珍.人文主义学习观与学法指导[J]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3).

  [51毛亚庆.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6]张倩苇,桑新民,赵蚋新.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7]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文章选自《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那么,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为当代信息社会的教学服务,我们应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原则。速度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学习,它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与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第

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这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这意味着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说明学生自己对有意义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只要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在当今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真实问题还存在很大的隔阂,这对学生的意义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怎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第四,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让学生在第一线去,让他们直接面临社会各行各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狭义上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广义上它还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且由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两大类组成。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因为当学生觉察到某些学习资源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可以发生;当某些学习资源有悖于学生自己的看法时,学生学习往往受到抵制。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具备使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为教师方便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应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便学生及时求得帮助。第三,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从网上推选一些学习、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让他们来解答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扩展其思维方式,改进其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其意义学习。

四、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帮助下的自我激发、自我促进、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因此,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是自由开放的,是依靠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学习路径的。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相结合的学习资源日益增多;改善学习人文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口号日益增多;日益竞争的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促使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必须开放所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顺应当代学习生活的变化,最终得以自我实现。

对于新世纪的教师来说,他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是学习过程开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那么作为促进帮助者的教师,他应该怎样在教学设计中开放学生的学习过程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关系,使其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能够保持和发展自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其次,在学生的自我激发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的情感与理智全部投入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使学生自我促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第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实际上,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使自我发起的学习能变成一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教师应发展学习的自主评价能力,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开放的变化的学习活动。

五、主张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相促进,以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十分强调这种形式。因为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协作。并且它不仅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它不仅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要实现协作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认为应考虑以下情况:

第一,采取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同伴教学是促进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罗杰斯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大多数被指导者的专业课技能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强的自信、更强的学习动机,并且改善了对专业课的态度;个别指导者抱怨投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指导工作,但增强了自我确信和承担责任的意愿。分组学习也是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是根据学生的自愿把他们分成自我指导和传统学习两个小组。因为学习是自由的,那么他就有被动学习的自由和自我发起学习的自由。在他们进行学习时,可以自由地选择小组,也可以自由地进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总之,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的方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学习氛围内保证学习的效果并对学习承担责任,我们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方式——使用合约。即教师在每门课程的开始几节课里与学生制定学习合约,如决定合约的期限,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帮助等。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进一步促进其意义学习。

第三,在进行协作学习时,协作双方应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即使在面对困难时,双方也应携手并进,共度难关。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出能够适应任何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追求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互相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然而,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变化和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以怎样的心态来与学生情感互动呢?首先,我们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师生之间要相互认可、互相欣赏,同时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进行交往。第二,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真实情感境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学生身上,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添一份欢乐,为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解除戒备心理,组建交朋友小组。最有效的情感互动莫过于形成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气氛,能促使学生依此而实现自我的个人意义。交朋友小组正是能实现这种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给人以深刻的学习印象,增进人与人之间更直接的交往、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自己适应真实场景变化的能力。

七、结束语

在信息社会,人们非常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以人为本的处世哲学,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以上六个原则,以便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最终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湖北武汉 430079)

参考文献

[1]任新春,冯忠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与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2]杨成.论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育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刘宣文.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2).

[4]王素珍.人文主义学习观与学法指导[J]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3).

[51毛亚庆.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6]张倩苇,桑新民,赵蚋新.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7]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文章选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