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与体型:为什么经后还会流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1:03:38
我今年22,每次经后一个星期左右都还会出少量的血,不知是否正常,请知道的朋友告诉我
其他没有任何不适

我今年也是22岁
我和你一样啊
我表妹也是这样
我妈妈是妇科的
她说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不过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觉得你还是要去医院看看
女孩子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啊

希望我们都健康 :)

你好
我昨天去看了医生了
医生说我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在排卵期内分泌引起的
这种情况就是
排卵期出血
如果你也是在排卵期的话
就应该是和我一样的了
这样的血如果少的话2——3天就会好了
不会超过5-6天 如过少的话而且自己可以停住
就不用管它
要注意不要碰冷水喝凉东西
不过要是血量加多时间加长就要去医院诊治了
不要担心啦

网上有很多这个资料
你可以用百度搜一下

月经是性成熟妇女生理表现的主要特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而倒经是指妇女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同期性的鼻血,有的还会伴有吐血、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便血等,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或“替代性月经”,此种现象若反复发作不愈,往往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严重者会引起贫血症而影响身体健康。
祖国医学将该病称为“经行吐衄”、“逆经”,认为火热气逆、热伤经络是发生本病的主要机理,而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又与经期冲气偏盛和患者体质有密切关系。中医理论认为,妇女经前或经期气血汇聚冲脉,血海盛实,冲气较盛,若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平素嗜食辛辣燥热,胃中伏火上攻,均可扰及冲脉,导致“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则血逆上溢而发为吐衄。根据倒经的临床所见,一般分为肝经郁火、肺肾阴虚、胃火炽盛等三种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经郁火型: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较多,色红,有块,伴有心烦易怒,头昏耳鸣,目赤口渴,或乳胁胀痛,经期常提前,月经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治宜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薄荷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二、肺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月经多见提前且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降逆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茯苓20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20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桑叶20克,旱莲草2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炙甘草15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三、胃火炽盛型: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便血,量较多且鲜红,伴有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等。治宜清胃泻火,引血下行。方用白虎汤合泻心汤加减,处方:生石膏50克(先煎),黄连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20克,仙鹤草30克,生甘草15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那你的身体有没有感觉其它的不是呢,如果是长期性的话,最好还是去看医生,让医生给你个准确的解释.

ok,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