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米客安卓:天水为什么称龙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18:23

1.天水自古有龙城之称,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最早的龙图腾就出现在伏羲时代。龙城天水----龙的家乡.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阳)。 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等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伏羲的另一功绩在于,他正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从此,我们的先人从荒蛮转入了早期文明。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
2.天水早期名称叫上圭,上圭是由春秋时圭县演变而来的。“天水”是当地历史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三年。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3000年前,天水“山水秀丽,林木密茂”。秦末汉初这里,连年干旱,繁华,富饶的上圭县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一夜红光闪耀,大地震动,天上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一湖“天水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天水井”。汉武帝得知后设郡“天水郡”。天水别称秦州。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西周时,孝王“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给伯益之子非子,始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国的开端。天水是“秦”的发祥地。唐盛世时,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唐玄奘西去取经,曾“过秦州,停一宿”。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弃官,挟家带小,赴秦州避乱。天水另一古称“成纪”。成纪得名与传说中伏羲氏有关。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

汉代称以河湟为中心的诸羌为西羌。青海河湟地区系羌族发源地之一。部落繁杂,人口众多。史称“自爰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九种在赐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汉徼北,前史不载口数。唯参狼在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钟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盛衰无常,无虑顺帝时胜兵合可二十万人。”除爰剑支系以外,尚有20余种。至西汉末东汉初,有的向甘肃、陕西西南迁徒。其中居住在陇西(治今甘肃省临洮县)、金城(治今甘肃省永清县西北惶水南岸)二郡及其塞外的,有先零、烧当、勒姐、当煎、当阗、封养、累姐、彡姐、卑湳、狐奴、乌吾、钟存、巩唐、且冻、傅难等部落。在上郡(治今陕西省榆林县东南)的,有全无、沈氐、牢姐诸部落。在西河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境,东汉移治今山西省离石县)的有虔人、卑湳部落。徙置安定郡(西仅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汉移治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的,有烧何部落。还有西起青海湖,东及今甘肃省临夏县的羌和罕羌(?羌)等。不过,这些部落往往与其它民族错居杂处,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其中有一地先后有不同部落而居者,亦有一部落而分数处而居者。汉代河湟羌等仍以牧为主,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西羌所居区域,属于西汉统辖范围,其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和战无常。西汉初,匈奴强大,冒顿单于曾“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当时汉王朝初建,无力对匈奴实行反击。匈奴为切断汉朝通向西域的道路,并从东西夹击关中,力图南下连结羌人酋豪。而汉王朝则将隔绝匈奴与羌之联系,作为一项重要的防御措施。汉景帝(前156—前141)时,居住在惶水流域的羌人研种留何等不堪匈奴贵族的奴役,“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道县”。即在今甘肃省南部的岷县、临洮一带与汉人杂居。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大将霍去病出兵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向北深入2000里,迫使匈奴浑邪王投降。为了保证西域通道及“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先后在河西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与此同时,筑令居塞(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北);并向湟水流域进军,于今西宁市建立特别军事机构西平亭,西平以西设临羌县(今青海省湟源县东南)、破羌县(今乐都县东南)。将这些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统治范围之内,有利于河西、河湟的开发。

不过,汉、匈对青海及河西走廊的争夺仍在继续。匈奴贵族和羌人酋豪不时通谋,联合反对汉朝。前112年(汉元鼎立年),青海地区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羌等解仇结盟,合兵10余万,进攻今居、安故(今甘肃省临洮县南),并围枹罕(今临夏市)。而匈奴与之配合则派大军“入五原,杀太守”,声势大张。汉武帝刘彻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军10万讨伐,羌人大部分降汉。为了加强对羌族的控制,汉武帝一方面对其酋豪封授侯王,如先零羌杨玉被封为归义侯等;另一方面,于前111年(汉元鼎六年)“始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部分羌人在战乱中“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河西地空”,汉朝开始大规模移汉民前往屯田,以隔绝羌胡。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从陇西郡中分出金城郡,汉宣帝刘询时,又增设允街、河关县。并设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统辖归附羌人。在边郡县设有障塞尉,主防羌胡犯塞,有的兼管降羌的塞上屯田,另外设有督邮、诏假司马、将侯行事等官职。

上述措施,并未能阻止匈奴贵族与羌人酋豪私相往来,再加上有些汉官对西羌任意欺压,汉羌矛盾很尖锐。先零等羌酋佯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以为畜牧”,乃渡湟水、“郡县不能禁”。前62年(汉元康三年),“先零乃与诸羌大并盟誓,将欲寇边”。而汉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行视诸羌,分别善恶”时,又恃强大肆屠杀,“召先零羌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纵兵击其种人,斩首千余级”。激起羌人怨愤,不仅先零、罕、等部纷纷起兵,连原降汉的杨玉等部也继踵响应,集众5万人,北上攻金城。汉宣帝调关中和陇右各地兵6万,由后将军赵充国率之前往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