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用的什么音响:什么是强势美圆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2:47:54
什么是强势美圆政策?

将强势美元作为“国策”是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的。克林顿政府对强势美元的选择经历了一个过程。克林顿上台伊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双赤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及经济疲弱。现在看来,虽然当时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足一提,但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记录。另外,美国刚经历了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克林顿上任后的第一季度GDP下降0.1%,因此,如何巩固尚显得脆弱的回升势头,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另一个挑战。

  在削减贸易赤字方面,克林顿虽然任命了以倡导积极贸易政策出名的劳拉·泰森为经济咨询委员会主席,但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贸易政策并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一方面,美国正在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谈判,准备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正陷入僵局,美国的倒退将使这轮原来雄心勃勃的谈判无果而终。因此,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竞争力,促进出口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在美国历史上,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通过美元贬值来解决他面临的宏观经济难题。作为一个民主党人,克林顿也倾向于采取美元贬值来解决外部失衡。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在克林顿执政的头两年里,作为美元汇率走向的指标——美元兑日元从125大幅下降到80左右,即使与70、80年代的波动(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导致美元贬值,“广场饭店宣言”导致美元贬值)相比,其幅度也不算小。

  在削减财政赤字上,美国国会显出了少有的团结。由于两党在参议院平分秋色,克林顿的许多动议未获通过,唯一得到支持的就是《克林顿—米歇尔—弗利削减赤字法案》。但是,面对疲弱的经济,减少政府支出而没有其它增加需求的措施会使刚有复苏苗头的经济夭折。

  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政府制定了通过刺激私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为了刺激私人投资,就必须使美联储降低利率,而这要以通货膨胀下降为前提。为此,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背弃了竞选时许下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诺言,而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从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留下余地。另一个措施就是强势美元政策。一方面,由于J曲线效应,美元贬值不会立即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而是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利率平价条件,只有美国维持高于其它国家的利率,美元才会贬值。因此,弱势美元不利于促使美联储降低利率。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克林顿政府最终转向强势美元政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的“服务化”,即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美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出身华尔街的鲁宾出任财长后,它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另一个原因则是在克林顿执政期间,财政部地位显赫,它极力倡导强势美元政策。早在1993年末,财政部就和商务部在美元走向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当时在财政部任职的萨默斯与贸易代表凯特、商务部长布朗屡次就汇率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在 1994年夏天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当时的副财长阿特曼将这场争议称为“强势美元政策”之争,强势美元政策因此得名。(参见 Delong et al.2001)

  1995年初鲁宾接任财长后,对强势美元的支持公开化。在同年4月25日举行的G7财长会议上,鲁宾打破了不讨论汇率等敏感问题的常规,宣称扭转美元兑日元的颓势更为可取。随后,美日在德国和G7其它成员国的合作下,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拉抬美元,这标志着强势美元政策的地位最终得以确定。到 1996年11月,美元/日元达到了120附近,是42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萨默斯接任财长一职后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