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求助:关于明月与忧愁的古诗词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6:27
谁能提供写“明月”和“忧愁”的古诗词句子。谢谢回答!

古代文士的咏月情结

??古往今来,月亮总是以其独有的高远超尘、皓洁宁静受到历代文士的吟咏夸赞。在人们心中,月亮是含蓄又意蕴无穷的,是皎洁又婀娜多情的。它往往被人们用来代表深邃、凄清之美的事物,而明月则亦往往作为团圆的媒介,被人们借以寄托思乡之情离别之苦。
??月夜幽思,抛开了白日里琐屑的喧嚣与纷杂,兴致勃发之时,掬一杯清酒,望月释怀,可以尽兴;凄婉迷离之时,踏香赏月,于清幽淡雅之间,可以宽解几分忧虑。于是,咏月的诗篇也便因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有独衷而在璀璨的文学星空中割据了一块蔚为壮观的领地,并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奇葩。这里就以一些名家诗词为例,浅要品谈一下古代文士咏月诗中所蕴涵的某些情结。
?? 一、吟诗弄月,寄情山水,抒发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之情
?? 自先秦诸子百家到六朝后期的推崇佛祖,我国思想史上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其中虽然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但释、道的出世观念却也在为数众多的文人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在面临“大道之不行”的政治浊流时,他们往往便以超脱于世俗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并从陶冶自然中寻求乐趣。如陶渊明就是其中代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种豆非为填充肚肠之饥,荒秽也不在意能否锄尽,晨起夜归,带月荷锄,忙中见景,景中见忙,陶氏垂范,令人悠然神往。身体力行,辞官就耕,在历代的文人中这种做法似乎并不少见,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无疑是后世此风之久盛不绝的发倪。
?? 借月写景,抒写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调,亦多见佳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景象清幽秀美,用句珠圆玉润,鬼斧神工,有夺目掠神的功效。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月之情境,既为映池一景,又点明时间,更以推敲成一时佳话。杜甫诗《南邻》里说:“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虽农家村落,却有白沙、翠竹、柴门、新月,作者对农家小舍的关怀跃然自现。苏轼诗中亦不乏对月的赞美,如其七绝《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仰望明月,犹如转动的玉盘,美不胜收了。再如《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春日海棠,不于艳阳之下示其明丽,却置月光之中现其空蒙,足见作者心底对月的偏爱。
?? 二、托月圆志,展现豪迈气概;或发思古幽情,抒写不平之气
??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国力鼎盛时期,顺应当时开疆拓土投兵边外的形势,出现了大量的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也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边塞诗人,这时的咏月诗也便呈现出某种全新的格调。“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岑参《天山雪歌》),“汉月”“胡风”,不着交兵一字,战绩已然立分,由中可以感受到盛唐的雄风霸气。追比秦汉,是唐代诗人惯常的思维,国力的强盛不仅给大唐的国民增添了豪迈气概,而且反映在诗篇中亦无处不流露出作为强国国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如同风卷残云,边关早已战事平息,大军开始遭受思乡的煎熬了。而延至两宋,国力式微,神威不复,体现在诗歌中,则更多的是徒发思古幽情,郁写不平之气。纵使以苏轼之豪放,在追怀周郎赤壁之余,也只能在无奈间,仰天长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三、睹物思人,寄愁明月,发离合之忧、聚散之慨
?? 这是咏月诗中最具感染力和魅力的地方,正如梅、兰、竹、菊、荷成为清正与气节的象征一样,明月也因之成为构建文化的一个特殊载体。且不说《国风》《楚辞》,单是汉魏时期便有许多感人的佳作。“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七哀》),均写得曲转有致,哀婉动人。这一方面,李白和苏轼,成就颇高。
?? 李白的咏月诗写法多样。他借明月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浅意真,将思乡之切、之浓、之苦、之深可谓所言至极,堪称千古一绝;他借明月表达送别之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竟将离愁托付给明月,李白诗歌的想象奇瑰,可见一斑;他还以妻子的口吻借明月表达对自己的关切:“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他关心民生疾苦,托月寄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他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同酌共饮,宽解寂寥之苦:他快乐时,“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他抒写豪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消沉时,“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李白咏月歌怀,于诗无所不在,将月比人拟物,皆其无所不能。这位乘风御月的谪仙人,吟诗弄月的技巧,综观古今大约不无人能出其右。
?? 苏轼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才高意广,甚至一提起苏东坡之名,人们就会想起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词,就会想起他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语。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无疑也是一篇咏月作品中的佼佼者。通篇紧扣一个“月”字,以月引起,以月作结。全词如皓月千里,境界高远。而且,言情婉转,抑扬转折。如上阕,先说“我欲乘风归去”,次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一转;再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一转。将出世、入世的复杂 感情婉转写出。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写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是解脱,从而最后推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来。由是,整首词篇从离愁郁闷到通脱豁达,怨恨与自宽交织。将月写得如此曲致繁复,跌宕起伏,有此一篇,宜堪足慰。
??自古文士思绪,牵肠挂结,所虑者何止千万。本文所述,难究其端详,权且算作一孔之见吧。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