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皮肤舞动巅峰:乐府古辞 长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1:40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好多了,不知你要哪首?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关大掌柜 - 副总裁 十一级 2-26 18:07

--------------------------------------------------------------------------------

天灰蒙蒙的,几丝光线从苍穹的边际照射过来,穿透了窗纱,轻柔地抚在我有些疲惫的脸上。
空气清新得很,泥土松软湿润。我漫步于园中小径,忽然闻到一线熟悉的气息。渐行渐浓,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透的葵菜园。一颗颗稚嫩鲜绿的葵菜,挺着浅绿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么柔软而娇弱。远远望去好似绿茵茵的丝绸,令人舒适又温馨!
一阵凉风轻轻拂过,几颗圆润的露珠随着叶片的弧度滚滑着,颤颤微微的。突然,从叶间跃起,在空中划出闪亮的一线,瞬间跌落,渗入泥土中。还有的在翠嫩的叶片映衬下,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着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净的星星,又好似镶嵌于深海的珍珠。平凡间亮出了眩目的光泽,朴素却又耀眼。
太阳升起,光线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明媚的阳光给郁郁葱葱的蔬菜抹上了一层金色。茂盛的树叶缝隙间露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随风荡漾着,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无意间,视线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惊。伤心地抚着叶子,手心有一点露水残留的湿润。忽然,心间燃起了一丝喜悦。有一颗正在蔬菜上倔强挣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着叶子悠然滑落至茎部,依依不舍,羞涩的躲避着。但她逃不脱命运的枷锁,阳光终将她迅忽的倩影溶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露珠儿终于不见了!泪眼朦胧的我,恍然进入一段秋的梦境。那是一条寂静无人的街巷。两旁的梧桐,枯黄枯黄的。脚下不时发出树叶清脆惨烈的哭泣声。一片褐黄色、已是千穿白孔的枯叶很慢很慢地掉落,飘至肩上。霎时,刺骨的狂风掀起,落叶漫天飞舞,仿佛来到一片暗黄的世界。发丝零乱地飘动,叶落满了身。
这一刻,沉寂了许久的悲伤涌起、爆破。一股酸涩、忧伤淌遍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难忘曾经灿烂的时光;遗憾已经消逝的事物;感叹这悲伤的宿命;痛恨残忍的轮回——吞噬了叶片绿色的期盼 ,给予的却是岁月辗出的凋零。
然而溪流打眷卷儿,托着枯竭的叶子快乐地顺山势淌下。激烈而澎湃,却又一恍而过。他们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最后又一起汇注成大海。而那模糊的轨迹也随着生命的飞逝而搜寻不会。
青春与衰老,健壮与老弱,希望与绝望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它的过程与意义。若是能在暮年时,追忆过去的精彩,这是一种幸福。此刻起,让我们为了自己的蓝图添上绚丽一笔!

参考资料:东格致学生网络互动平台
回答者:sweetsindy - 试用期 一级 2-26 18:09

--------------------------------------------------------------------------------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我不是人Nic - 助理 二级 2-26 18:18

--------------------------------------------------------------------------------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回答者:可乐加冰№龙 - 试用期 一级 3-5 00:44

--------------------------------------------------------------------------------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
回答者:关大掌柜 - 副总裁 十一级 2-26 18:07

--------------------------------------------------------------------------------

天灰蒙蒙的,几丝光线从苍穹的边际照射过来,穿透了窗纱,轻柔地抚在我有些疲惫的脸上。
空气清新得很,泥土松软湿润。我漫步于园中小径,忽然闻到一线熟悉的气息。渐行渐浓,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透的葵菜园。一颗颗稚嫩鲜绿的葵菜,挺着浅绿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么柔软而娇弱。远远望去好似绿茵茵的丝绸,令人舒适又温馨!
一阵凉风轻轻拂过,几颗圆润的露珠随着叶片的弧度滚滑着,颤颤微微的。突然,从叶间跃起,在空中划出闪亮的一线,瞬间跌落,渗入泥土中。还有的在翠嫩的叶片映衬下,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着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净的星星,又好似镶嵌于深海的珍珠。平凡间亮出了眩目的光泽,朴素却又耀眼。
太阳升起,光线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明媚的阳光给郁郁葱葱的蔬菜抹上了一层金色。茂盛的树叶缝隙间露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随风荡漾着,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无意间,视线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惊。伤心地抚着叶子,手心有一点露水残留的湿润。忽然,心间燃起了一丝喜悦。有一颗正在蔬菜上倔强挣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着叶子悠然滑落至茎部,依依不舍,羞涩的躲避着。但她逃不脱命运的枷锁,阳光终将她迅忽的倩影溶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露珠儿终于不见了!泪眼朦胧的我,恍然进入一段秋的梦境。那是一条寂静无人的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廉声 长篇小说 《长歌行》作者后记——姑且当作写作背景吧

十几年前,
我有机会到北京求学。那时候北京的文学氛围真是十分的浓烈。我们这个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华、洪峰、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等,几十个人整天泡在鲁迅文学院小小的墙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听教授讲课,听专家讲座。最乐意有编辑来组稿,就有机会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馆吃涮羊肉,喝红星二锅头。也有体育运动,主持人是洪峰,下课后十几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上踢足球,时不时咣咣地踢碎一侧住房的玻璃窗,然后照价赔偿;再就是下围棋,还举行围棋比赛。我和余华、陈虹等几个是新学的,有一阵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听到余华和陈虹两位男女同学为一盘棋的输赢发出嘹亮的吵声……此外还有什么?那就是同学间的闲聊,天南地北,无所顾忌地聊,聊文学,聊各地风情,聊饮食男女。西北汉子雷建政聊到激动时便要唱甘南地区的“花儿”,那悠长的拖腔带着苍凉与悲情,久拂不去。
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读书三年,让我感悟到文学的真谛。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在浓重而久远的思乡情绪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学中的立足之地,感觉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言找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沃土,余华的小说中少不了河沟交错的江南水网地带的特定环境,迟子建至今写的还是她的家乡漠河的风土人情,刘震云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铺”,也就是后来的“故乡黄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乡浙西天目山。
年少时,时常听说一些旧时的人物故事。抗战时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驻军及各种机构,包括剧社、报社、少年营、妇女营等。那时发生了许多战事,有的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辈、祖父辈,他们对那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痛苦的记忆。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哪次战争有抗日战争记录得这么多,留下这么复杂曲折故事的。这是一段丰富浩瀚如同海洋的历史,有如一个极大的露天富矿。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查阅了许多资料,临安县志,于潜县志,昌化县志,几个不同年代版本的,还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还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档案。小说《长歌行》中写风啸岗狙击日军那场战役,是实事,那场战役打得极惨烈,死伤上千人,参战的广西军身上仅穿着短裤短衫,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作战,战后收殓死去将士尸首,其中好些是冻死的。
就在毕业前那个夏天,我写出了《月色狰狞》、《观云山旧事》等小说,很快便在《收获》和《天津文学》上发表了。而后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了几十个中短篇,在全国十几家刊物上发表,结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战争故事》和短篇小说集《观云山旧事》,还有一部人物故事组接的长篇小说《疲于奔命》。
但我总有未尽兴之感,想写一部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的长篇巨作。1998年初,刚上任主持省作协工作的黄亚洲带盛子潮、洪治纲等来我家走访,听我说起这个题材,便竭力鼓动我把这部小说写出来。在朋友们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写成此书,又经出版社主编、责编的指点,多次修改,历时五六年之久,才最终出版,终于了却一个心愿,可以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了。
此时的我,如同一个泳者在江湖中游了很久,终于到达对岸,拖着倦乏的脚步,身上带着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着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静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至少对我来说,对我的家乡来说,它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