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主持的节目视频:霍元甲小档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0:21:32
我不要电影,也不要电影演员,我要霍元甲的档案,谢谢

霍元甲(1868-1910)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2 威震西洋大力士
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霍元甲。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在天津和上海,先后同俄、英洋力士比武,并大败外国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冬,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劲荪、刘振声同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约期比武。奥皮音先以万元押金作为要挟,后又把比武时间拖至在当年六月进行。赛前霍元甲已在张园摆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比武那一天,奥皮音早已被吓得逃之夭夭。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气,为亿万同胞所钦佩、仰慕。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传奇式的武术大师,享名海内外。他满怀爱国激情,抱着为国雪耻,抵御外侮的强烈愿望,在天津、上海等地,以凛然正气和高超的武技,威震西洋大力士的锐气,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霍元甲结合时势,与农劲荪等人商议,在武术界友人的协助下,于1909年六月初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充分地宣扬欲使国强,非人人尚武不可。
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操会”,很不服气, 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
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令其采用诱敌之法,寻机取胜,刘振声上场后,稳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员认为有机可乘,使用多种招数,竟没有撼动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气最大者上阵,也被刘振声一脚踢得倒地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
日本领队见此情形非常恼火,便出阵向霍元甲挑战,二人一经交手,未经几个回合,日本领队便领教到霍元甲的厉害,于是企图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日方队员见此情形,便蜂拥而上,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时,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风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09年9月14日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

1909年3月,秘宗拳宗师霍元甲受陈其美、陈公哲等人之邀来到上海。三败洋人。1909年夏霍元甲师徒数人移居闸北王家宅,奠定了精武体育学校的校址。

同年8月,霍元甲病逝于上海,终年53岁。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关于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二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时在1909年阴历八月间。越一年运柩北返。”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持这种说法的人特别指出:“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 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支持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的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 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越一年运柩北返。”

持病死论一说者总结说:“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 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比以上说法更过分的是,还有人说,当年为霍元甲治病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2000年,新华网天津8月6日发过一则专电,对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说给予反驳,尤其是对新近出现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的谬论表示极大不满。这则专电指出:“霍元 甲之孙霍文廷,日前与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有关同志,经过深查细访,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历来就知道他们的先辈霍元甲是死 于日本人之手,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他们从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从去年开始,霍元甲的二孙、现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会同西青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经活动过的武林会馆,走访调研,并翻阅了大量 资料,证实所谓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中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这则专电还说,“目前这本调查材料正在编辑中。不久将印刷出版,公布于世”

在天津南郊的一个普通的村子———小南河村,记者见到了霍自正,当时他正在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整理车辆管理的账目。

不过,一提起霍元甲,他还是来了兴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真相一:霍元甲并非出身富贵人家

在电影里,霍元甲出身的家在当地是个有钱又有势的人家,而且父亲武艺高强,还有一大帮徒弟。而霍自正提到霍元甲的第一句话却说:“霍元甲其实只是个很普通的农民,家里并不是很有钱!”霍自正讲,霍元甲在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就到天津城里做点小买卖,以补家用。

霍元甲在脚行(搬运工自发的组织)做过管事,后来又到好友农劲荪开的药栈做事。农劲荪是个革命者,暗地里在北方为孙中山等召集人才,经常到各地走动,药栈的事大都交给霍元甲去办,霍元甲也因此在天津城里慢慢呆了下来,一直到去上海比武并开办精武会。霍元甲死于1910年,10年后,孙中山还为霍元甲的武馆题字,以悼念这位中国武术的前驱。

真相二:霍元甲只是吓跑西方大力士

在电影里,霍元甲一人独战四国大力士,赢了前三场,却在最后一场被下毒而死。但真实的霍元甲并没有这种经历,而是仅凭名声就吓跑了两个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西方大力士。

在天津时,霍元甲功夫好,又爱抱打不平,遇到欺负人的事他总要挺身而出,在天津已有了很大的名气。当时有个俄国大力士斯其凡洛夫在天津摆擂比武,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霍元甲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要和他比武。斯其凡洛夫不知霍元甲底细,推托道:那就明天吧!

可斯其凡洛夫心里没底,就向翻译打听霍元甲的来历,翻译告诉他:霍元甲在天津很有名,有一身的好功夫。翻译还告诉他,最好不要比,不然会吃亏!

到了第二天要比武时,斯其凡洛夫不得不求饶,说:“我只是来天津卖艺的,养家糊口而已,我说的那些话不算数。”霍元甲不答应,让他登报认错,否则还是要比。斯其凡洛夫只得答应,不过后来始终没有查到他道歉认错的报纸。不久以后,斯其凡洛夫不得不离开了天津。

后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又在上海摆下擂台,并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引起上海民众的不满,但又没有人敢上台。农劲荪于是向上海的知名人士陈其美推荐霍元甲去比武。当霍元甲赶到上海时,奥皮音却又到别的国家去了,过了几个月才回来。

奥皮音向周围的人打听霍元甲的来历,得知对手来自天津,在天津赫赫有名,敢来这儿比武,绝对是个硬手。奥皮音有点心虚,但是协议已经签了,海报也贴出去了,很多人都赶来上海,要看他们比武,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跟霍元甲说,西方比武和中国不同,只能用拳,不能用腿和脚等许多条件,想束缚住霍元甲的功夫的发挥,霍元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和奥皮音约好了比武的日子,结果到了那天,奥皮音却不知所踪,早就给吓跑了。

回顾当年,霍自正说,正因为这次摆擂,霍元甲离开天津去到上海,也就再没有回来。

霍自正

真相三:霍元甲死于日本人投下的烂肺药

在各种故事里,
都说霍元甲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但具体的死因却说法多多。比如电影《霍元甲》中,就是霍元甲在与日本武士田中进行第二轮比武前,喝了下毒的茶,以致在擂台上被打死。

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霍自正讲,当时霍元甲在上海威名远扬,在当地一些知名人士的资助下办起了精武体操学校(后改名为精武体育会)。

当时上海虹口区有个日本人的柔道协会,那里的人对霍元甲不服,找他比武,他们派了10个高手前来,结果都被霍元甲以及他的徒弟打败,最后协会的头目与霍元甲比,企图暗算霍元甲,结果被识破,反倒让霍元甲打断了胳膊。

日本人心里不服,但是他们改变了策略,表面上与霍元甲和好。霍元甲本来就是个豪爽的人,只是想着“以武会友”,结果中了日本人的奸计。

在与日本人一起吃饭时,霍元甲早年的咳嗽病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于是他们极力劝霍元甲去他们那里接受治疗,结果治疗了一段时间,病反而越来越重,日本人还不让他离开。霍元甲不久便去世了,距离精武会成立仅仅70天,霍元甲死的时候才42岁。

后来,精武会的人把他治病时吃的药拿到上海市立医院去化验,发现竟然是一种慢性烂肺药。真相四霍元甲子孙现“以武为生”者仅一人

在电影里,霍元甲有一个女儿“翠儿”,而且很小的时候就被仇家所杀,事实上并不如此。

霍自正说,霍元甲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霍东章,另一个就是比较有名的霍东阁(也就是霍自正的祖父),此外还有三个女儿,即霍东清、霍东琳、霍东琴。

霍东阁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任过教,后来又到东南亚去开办分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现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澳大利亚,都有不少的精武体育会分会。

霍自正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现在在世的霍元甲后人里,真正“以武为生”的只有霍自正的一个侄女霍静虹,现在在天津的一个财经学院当武术老师,而其他人则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比如自己现在就仅仅是小南河村村委会管后勤的工作人员而已,当然,当地一个以霍元甲为名的武术学校还请他当着名誉校长。

相关故事释疑:是否有陈真其人?

霍自正说,霍元甲本来也有不少的徒弟,但是没有陈真这个人,最有名的要数刘振声,霍元甲死后,他就一直在上海的精武体育会任教。

还有一个是张文达,当时奥皮音被吓跑后,擂台空了,又一直没有人上台与霍元甲比武,观众却不愿走,霍元甲便让张文达装成一个山东武师,说山东话前来打擂,让台下的人饱了“眼福”。但是在后来的《精武本纪》里,却把张文达给写成是山东人。“迷踪拳”真的有没有?

迷踪拳的确存在,但是准确的名字叫“迷踪艺”,它是霍元甲综合了家传武功以及其他各派武功的精华而独创出来的,分为器械和拳术两部分。“迷踪艺”最有代表性的拳术叫72式练手拳,施展开来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人无从下手。

不过霍自正表示,迷踪艺历经这么多代,虽然还有人在练习,但是却很难说是正宗的。霍自正说,现在他们这儿还有拳谱,但是没有人练了。

“上海的精武会也有,还有人在练,但是却有人说练得不正确,我们也无从辨别,因为我们也不会啊!”霍自正这样说道。

霍自正说,练武是个吃苦的事,小孩子没有负担,可以练,可是人大了,就有很多事,结婚生孩子,要生活,哪有那么多时间,而且,时代不同了,过去练武可以防身,甚至可以打抱不平,但是现在是法制社会,功夫就不那么重要了,很多时候只能是强身健体而已,现在的人又不像原来那么能吃苦,所以练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里依样练习,从不间断,后经其父与诸史指点渐入艺境,经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炼,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却深藏不露,无人知晓。霍元甲自幼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为人谦虚,待人恭谨,说话诚恳,衣着俭朴,受人尊重。年轻时代以挑担卖柴谋生,当地地痞恶棍经常寻事挑衅。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训,打败了几十个人,从此,霍元甲在整个天津城名声大增。以后,霍在天津先当码头装卸工,后到淮庆药栈帮工,与药栈掌拒农劲荪成为知友,逐步开阔了爱国修身的视野。

1901年, 一俄国力士在天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愤然说“我国竟无一人吗?” 便挺身而出,前往较量。俄国力士被他的大无畏气概所慑,知非霍的对手,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健美时口出狂言, 要与华人较量,并以轻蔑的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 引起了沪上以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 陈公哲等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经商议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比试。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刘振声抵沪与奥皮音比武。据当时《时报》刊登张园主人设擂比武广告说:“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奥皮音闻讯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 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款,再一次约奥皮音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 。但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仍失约未到, 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扬名沪上。同盟会成员陈其美运筹帷幄,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 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 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 霍元甲主持武术技击训练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上述消息。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诞生了。 霍元甲曾偕徒刘振声应邀与日本柔道师切磋技艺时不慎误伤了对方,无意中与日本人结下怨恨。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机,却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误服了日人的“慢性烂肺药”不幸英年早逝,为精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霍元甲是精武体育会的先驱和精神支柱。

霍元甲生平简介
霍元甲,字俊卿,生于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9年,祖祖辈辈居住在天津西郊小南河村。
小南河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个武术世家以种田为生,过着与大多数村民一样的农家生活。年轻的霍元甲干得大多是力气活。英雄与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农民走过的路并无二致。霍元甲故居,以前只是三间土坯房。经过翻修,现在已经是青砖瓦房了。故居基本上保持了霍元甲当年的生活境况,屋内陈列着霍元甲使用过的农具,只有那些练武的家当证明着这家人的与众不同。
霍家的祖传功夫“秘宗拳”,也叫“霍氏练手拳”,在霍元甲这一代终于向世人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个会功夫的农民在被人奉为是“大英雄”之前一直到三十几岁都在为生计而默默奔忙于乡下和天津卫之间。最初是防身自卫,后来更多的是为别人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之举使霍元甲在天津卫渐渐有了名气。不过真正让霍元甲名扬天下的,还是他几番与洋人打擂比武。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受列强的宰割欺凌,霍元甲的拳头打出了国人的志气,他豪迈地宣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霍元甲的凛然大义让国人扬眉吐气。
霍元甲在上海挺身而出,以“专收各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的勇气再一次吓跑不可一世的外国挑衅者,大长国威,从此声名远播。1910年6月,霍元甲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叫“精武体育会”。这也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大侠”的美名。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一带颇为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这个“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民间体育社团,高举“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大旗,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他亲笔题写的“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仅仅三个月之后,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间一直流传着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1991年天津人修建了这座陵园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霍大侠的家乡是一个素有“尚武精神”的地方,霍元甲文武学校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积聚人气,并且打出了局面。学校与霍元甲墓园和纪念馆相邻相连,成为了小南河村“能文擅武”的一面金字招牌,也是这个“武术之乡”对尚武精神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传承。许多痴迷中国功夫的老外也都慕名而来,影响日益深远。

武学宗师霍元甲生平介绍

天津西南20里处,离南河镇小南河村不远的地方,有个霍元甲文武学校,学校的习武场内,几十名孩子手持单刀,蹿蹦跳跃,呼喝连连,一招一式颇见功底。也许孩子们知道,在武术大师长眠之地,尚武精神永不可失。原来,小南河村是爱国武术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乡,这里至今保存着霍元甲的故居和陵园。

霍元甲,字俊卿,生于1869年。霍家祖祖辈辈一直居住在小南河村。当年,这个武术世家以种田为生,过着与大多数村民一样的农家生活。霍元甲少年时期以打柴为生,其后当过脚行。

1896年春天,霍元甲结识天津北门外竹竿巷怀庆药栈掌柜农劲荪,遂去药栈干活。当时,药栈进货,每捆药材包重达五百斤,力气大的伙计两人抬一包还很吃力,而霍元甲能独挑两包,其神力为观者惊服。一天早晨,药栈刚开门,只见两个八百斤重的轧路石碾堵在门口。又有一天,药栈门前井台上有两个大青石倚立着,稍一触动即可将井台撞毁。这两次暗中投来的挑衅,都被霍元甲飞脚挥拳,一举排除。从此,“霍大力士”之名传遍天津。

这段时间,农劲荪常给霍元甲讲古今中外趣事,使霍元甲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发了他爱国报国之心。

1900年,北京源顺镖局号称“大刀王五”的大侠王子斌来津,与霍元甲一见如故,霍元甲对王子斌尊重有加。1900年旧历六月十八日,“大刀王五”在与洋人斗争中惨遭杀害,被八国联军斩首示众。得知此事后,霍元甲与徒弟刘振声潜入京城。趁夜深人静时,霍元甲爬上十几米的标杆抢回王子斌的首级,在《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协助下,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1901年,有个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拳师到天津卖艺,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闻讯后,立即赶去要和他比武。俄国拳师得悉霍元甲威名,始终不敢出场比赛。最后,他登报承认自己藐视中国人的错误,灰溜溜地离开天津。

霍无甲立志振兴武术,强种御侮,在家乡广收徒弟,传授拳术。1909年,霍元甲来到上海,以“专收各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的勇气大长国威,从此声名远播。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叫“精武体育会”。这也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大侠”的美名。创办精武会仅3个月后,霍元甲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间一直流传,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并亲笔题写“尚武精神”四个大字。

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一带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这个“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民间体育社团,始终高举“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大旗。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其妻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时年92岁。

遗憾的是,霍元甲去世后,他的成名绝技“迷踪艺”同时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