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电影剧情:大风起兮云飞扬,( ? );力拔山兮气盖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45:55
都和刘邦有关吧!
帮忙啊!!!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怎么翻译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小时候也读过一些书,但他绝非本分的读书人。他平时很少参加家庭农业生产,他的父亲曾为此多次责备他是个“无赖”。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国,他通过考试当上了秦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但他这时也成了一个酒色之徒。

尽管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仗义豪爽,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刘邦的妻子是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人)吕公的女儿。吕公原来不住沛县,因为和沛县的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家而搬到沛县。吕公刚到沛县时,县里的豪杰吏曹听说他是县令的贵客,都来拜贺。当时萧何在沛县任主吏,他主办宴会,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都坐在堂下。”刘邦也是贺客之一,他根本没带钱,却对传达说:“我贺钱一万。”传达去告诉吕公,吕公急忙亲自下堂迎接。吕公看到刘邦后,觉得他相貌气度非凡,对他十分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坐。酒后,吕公示意刘邦留下,提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对刘邦来说是求之不得,因此就和吕公的女儿成婚。吕公的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吕后。她为高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称鲁元公主,儿子就是惠帝。

刘邦成家后,为了照顾家庭,他不得不常常告假回家帮着干一些农活。有一次,吕后和女儿正在田中薅草,一个过路老人因向吕后讨水喝,便恭维说,你们都生得“贵相”。老人走后,刘邦也来到田中,吕后把相面之事告诉他,他马上追上那位老人,请他也为自己相面。老人说:“刚才你夫人和儿女所以是贵相,就是因为像你,你的相贵不可言。”刘邦听了非常高兴。

秦王朝末年,秦始皇修骊山墓需要大批劳力,刘邦受命押送刑徒到骊山。在押送的路上,刑徒们纷纷逃亡。刘邦估计到了骊山,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停下来休息时,刘邦喝多了酒,仗着酒就把刑徒身上的绳索解开,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吧,我也从此逃亡!”当时有十几个徒刑愿意跟着刘邦走,刘邦就连夜带着他们从大泽里逃亡。当时他命令一个人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却很快回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我们还是回去再找路吧。”刘邦这时已经醉得不行,他大声呵斥说:“我们勇士走路,怕什么!”于是他冲到前面开路,拔出剑把那条蛇一斩两段。

早先的时候,秦始皇就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他曾经多次东巡,试图来镇住这种云气。刘邦杀了大蛇,又听说了那种神异之事,就开始怀疑会不会是冲着自己来的。因此,他带着那些愿意跟从他的刑徒逃亡到芒、砀山区(今河南永城县东北),藏了起来。但就是这样,吕后和其他人去寻找他,也常常能够很快找到。刘邦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吕后说:“你藏身的地方,天空上经常有五彩祥云,所以我一找就能找到。”刘邦很高兴,把此事向人们悄悄宣传,沛县及附近的青年人听说后,很多人都愿意跟从他。这样一来,刘邦利用迷信和自己的为人就组织了一批人在自己周围,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沛中豪杰。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发动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沛县县令想响应陈胜来保全自己,刘邦好友沛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就向县令建议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领着沛中子弟起兵,他们恐怕不会听你的。最好还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这样大家就不会不听话了。”县令表示同意,他让吕后的妹夫樊哙去找刘邦。刘邦这时已经聚集了好几百人,于是就和樊哙一起回到沛城。刘邦在县令的衙门中,设坛祭祀,并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而树起红色大旗,正式宣布起兵反秦。接着,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沛中子弟踊跃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了两三千人。这时是秦二世元年(前209)的九月,刘邦已经48岁。

在刘邦沛城起兵的同时,原楚国贵族的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在吴中起兵(今江苏吴县)。他们杀了会稽郡守,很快组成了一支8000人的江东子弟兵。其他一些六国贵族也都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秦二世元年(前209)十二月,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次年(前208)六月,项梁知道陈胜确实已死,就在薛县召集各部将领,立了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这时,秦大将章邯已经攻灭魏国和齐国。到了七月,楚军经过休整,开始向秦国反攻。楚军连连胜利,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起来,别人进谏也不听。九月,章邯得到秦关中的援兵后,乘项梁不备,突然夜袭定陶。结果楚军大败,项梁被杀。章邯在击杀项梁后,认为楚国已不再构成威胁,就渡河进攻赵国。赵王向楚怀王求救。接到赵国的求援信,楚怀王和众将商讨,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一路以刘邦为将西进关中。楚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经过连番征战,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攻入武关,向咸阳逼近。秦相赵高杀死二世,派人向刘邦求和,被刘邦拒绝。九月,秦王子婴即位,他诛灭赵高,派兵在峣关抵挡刘邦。刘邦率军绕过峣关向秦国进攻,在蓝田之南打败秦军,接着到蓝田又大破秦军。十月,刘邦即进抵咸阳东郊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被迫乘坐素车白马,用带子系着颈,捧着玺印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

十月,刘邦进入咸阳。当时他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哙提醒他这将重蹈秦的覆辙,他却不以为然。因此张良又再一次进谏说:“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无道,所以才能使你进入关中。你想为天下除去残暴,自己首先就必须以朴素为资。现在刚刚入秦,却安于享乐,这是所谓‘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讲的话虽有些难听,但为了夺取天下,我希望你还是听从他的劝告。”这样,刘邦才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只有萧何是带着“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回到军中。

项羽在救赵消灭秦军主力后,也率军向关中进发。汉王元年(前206)十二月,他来到函谷关。一见关门紧闭,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项羽大怒,当即命当阳君英布攻破函谷关,接着率40万大军开到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这时,谋士范增坚持劝项羽赶快除掉刘邦,因此他下令犒劳士兵,次日一早就向刘邦进攻。刘邦当时只有10万人,在兵力上完全处于劣势。在大难就要临头之际,刘邦却来了救星。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刘邦的谋臣张良交往甚密,张良曾救过他的命。他听说马上就要向刘邦进攻,就连夜驰入刘邦军中,想把张良带走。张良却说:“沛公有大难,我作为谋臣不能一声不吭就走,要走也得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刘邦听了大惊,要张良赶快考虑对策。张良说:“你现在应亲自对项伯说明,你不敢背叛项王。”刘邦对项伯以好酒招待,并约为儿女亲家,然后说:“我入关后,秋毫不敢所取,登记吏民,封存府库,以等待将军(指项羽)。所以遣将守关,是为防备盗贼和其他意外。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能替我向将军说明这个情况。”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你明天拂晓定要亲自去对项王赔礼。”刘邦答应后,项伯即连夜返回,把刘邦的话全部告诉了项羽,并劝告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你能顺利入关吗?人家有大功,不该这样对待,还是好好相待才是。”项羽表示同意,取消了进攻计划。

第二天一早,刘邦率张良、樊哙和100多个骑兵来到项羽的营帐鸿门,向项羽赔礼。项羽宴请刘邦,席上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演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项羽差点要杀了刘邦,刘邦借故脱身躲过此劫。鸿门宴后,项羽即率兵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财物妇女,然后东归。到汉王元年(前206)二月,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诸将为王、侯,诸侯王共分封了19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楚九郡,都彭城,立刘邦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41县,居地南郑(今陕西南郑)。

四月,项羽遣诸侯各自就国。刘邦没有办法,也只好前往南郑。项羽当时只给了他3万士兵,加上自愿随从的几万人,也不到10万人。为了防备其他诸侯的袭击,也为了向项羽表示不再东出争夺天下,刘邦接受张良建议,把通往汉中的栈道烧了。这样,从陈胜开始反秦到秦灭亡,长达3年的战乱暂时平息。

刘邦虽然来到南郑,但他并不甘于受封于汉王,只是由于考虑到自己势单力孤,当时才没有立即起来反对项羽,而到了南郑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刘邦所率士卒不服水土,讴歌思念东归,他必须立即决断;另一方面,项羽分封不均,齐国田荣起兵反叛,也为他提供了东进的机会。刘邦决定出关与项羽一决雌雄,恰好丞相萧何又向他推荐将才韩信大将,认为“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他便任命韩信为大将。韩信向刘邦建议:“我们的军吏和士卒都是山东(指函谷关以东)人,他们日夜企盼东归,借助这股士气,可以建立大功。我们应立即决策,率兵东进”。刘邦非常高兴,就让他全权部署作战计划。汉王元年(前206)五月,刘邦以萧何为丞相,留守巴蜀,安抚后方,自己则和韩信率领大军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很快占领了整个关中,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汉王二年(前205)十一月,正当项羽与齐、赵激战时,刘邦率兵出关向中原进军。汉军声势浩大,次年四月,共56万人,东向伐楚,很快攻下了彭城。

项羽知道刘邦出关东进后,并没有立即回师迎战。他准备把齐国彻底击破后,再全力对付刘邦。这时听说刘邦已经占领彭城,便率领精兵3万,急返彭城。当时刘邦还在彭城置酒和各路诸侯庆功,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动进攻。一日之中,大破汉军,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死十几万人。又在灵璧(今安徽宿县西北)东濉水上被项羽追上,又有十几万汉军被杀死,“濉水为之不流”。刘邦仅与数十骑逃脱,路上恰遇女儿和儿子,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虏。各路诸侯看到刘邦大败,纷纷叛离。

刘邦退到荥阳,收集逃散的士卒。这时,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连五六十岁的老人和不满20岁的青年都被征入伍。同时韩信也收兵前来会合,汉军复振。五月,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击破楚军使楚军不能越荥阳而西。在此期间,刘邦还派说客说降英布叛楚。英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反叛不仅使项羽丧失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时由于项羽要分兵平叛,也给刘邦的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

五月,楚军对荥阳的攻势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将军纪信建议刘邦,让自己代替他假装投降,以使刘邦借机逃离。

项羽占领荥阳后,接着又攻克重镇成皋(今河南荥阳水镇)。汉王四年(前203)十月,成皋被刘邦收复。刘邦攻占成皋后,立即进围荥阳。项羽听说成皋失守,立即回师。刘邦撤围后退,两军在荥阳东北的广武山形成对峙。

双方这样对峙了10个月,刘邦兵盛食多,项羽兵疲食绝。最后在辩士侯公的说和下,刘邦和项羽约定:双方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开封一带)开界,“中分天下”,西边属汉,东边归楚。项羽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鸿沟之约后,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想引兵西还。张良、陈平却进谏说:“汉已据有天下大半,诸侯又归附,楚已兵疲粮尽,这是天要亡楚之时,不借这个机会消灭项羽,那真是养虎遗患了。”刘邦醒悟,立刻向楚军追击。这便是毛泽东诗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典故。

汉王五年(前202)十月,刘邦在阳夏之南追上项羽。他遣使与韩信、彭越约期会师,共击项羽。到了固陵(今河南太康西),韩、彭两军未至,项羽向刘邦发起攻击,汉军大败。刘邦只好又坚壁固守。他向张良寻求计策,张良说:若能以齐地实封韩信,以梁地实封彭越,他们肯定会全力帮你击败项羽。于是刘邦派人通告韩信、彭越,只要他们并力击楚,打败项羽后,就封他们为王。韩、彭立即回报:“我们马上进兵。”这时,汉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到十二月,双方在垓下会战,汉军30万人团团围住了项羽。最后,楚汉战争以项羽自刎,刘邦胜利而告终。

汉王五年(前202)正月,刘邦按照与韩信、彭越的约定,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二月初三,刘邦正式称皇帝,为高祖,国号为汉。

“汉承秦制”,西汉的政治制度,基本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与秦不同的是,高祖除了继续推行郡县制,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汉初,先是分封了7个异姓王国,后来除了长沙王吴芮,其余都被陆续消灭。但在削平异姓王的过程中,高祖又分封了9个同姓王,他们都是高祖的子、侄、兄弟。高祖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博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诸侯王不得违反中央政令等。在诸侯王国以外,高祖还分封了许多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等,大多是封赏给有功之臣的。这样一来,汉代的地方制度就是郡县制度和诸侯王国并行。

为了维护尊卑等级,高祖还沿用了秦的20级爵位制度。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高祖也改制了新的法律,就是汉代著名的《九章律》。在制定法律的同时,高祖又仿效秦朝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又重新建立起来。

不过,汉承秦制集中体现在礼法制度方面,汉高祖刘邦的统治政策与秦王朝多所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而总结、制定、推行的。

经过长达8年的战乱,建国之初的汉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故此,汉高祖刘邦首先采取措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复员,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他又调整土地,发展农业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基础上,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除了轻徭薄赋,高祖还通过“赐爵”、“复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重点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汉高祖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主要措施就是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结果不仅振兴了工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为了保证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汉高祖还比较妥当地解决了与匈奴的关系问题。他采用“和亲”策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送给匈奴大批财物。这样一来,匈奴对中原的骚扰大为减少,汉、匈之间的关系暂时出现了和平,从而给中原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

由于以上措施和政策的施行,汉初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到惠帝、吕后统治时期,已经是“衣食滋殖”。到武帝初年,更出现了“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的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

刘邦做了皇帝,难免有一些意骄志满。高祖九年(前198)十月,他设宴招待英布等人时,就对父亲不无得意地说:“早先您老人家总是说我无赖,不如我二哥能治产业,现在您再看看,是二哥的产业多,还是我的多?”他也尽情享受着皇帝的一切特权,口极其味,耳尽其声,怀拥爱姬,恣其所欲。

但是他也丝毫没有忘记,天下并不太平,隐患犹在:一是分封的异姓王,他们各自“拥兵据地”,擅长军事,不少人对中央怀有不轨之心。二是中小将领,他们都曾为高祖立下过汗马功劳,虽然实力不强,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起哄一番。三是六国残余贵族在地方很有势力,一有机会,还会死灰复燃。四是相权太重,人们忠君意识淡薄,以及同姓王的问题。为了巩固统一和强化皇权,高祖从称帝到去世前后8年间,始终都在致力于消除这些隐患。

汉高祖首先解决异姓诸侯问题,而其中最酷烈的要算解决楚王韩信。高祖六年(前201)十二月,有人就揭发最大的异姓王韩信阴谋叛乱。高祖当时将信将疑,就问诸将怎么办好,诸将说:“赶快发兵杀了他。”陈平却认为楚国兵精,韩信又善于用兵,如果发兵攻之,无异于自己挑起战端且不利,不如假装巡狩云梦,通知各个异姓王到陈县(今河南淮阳)会面,韩信肯定会前来谒见,那时只要有一个力士,就可以不费事地把他抓起来。高祖照计实行。韩信一到陈县,当即被高祖逮捕。韩信大叫冤枉,他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平定,我本来就该给烹了。”高祖对他说:“你不要大声嚷,有人告你谋反。”然后就把韩信捆绑起来,押上囚车。但到了洛阳,因查无实据,高祖又赦了韩信,降为淮阴侯。这样一来,韩信对高祖非常怨恨。

高祖七年(前200),韩信密谋让刘侯陈欷在外地造反,引得高祖亲自率兵平叛,自己在都城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不料被人告密,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把他骗入宫中逮捕,然后斩首于长乐宫的钟室。

这样,经过7年不懈的努力,除长沙王吴芮作为点缀外,高祖终于削平了异姓王。

汉高祖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较为妥当地解决了安置中小将领的问题。高祖六年(前201),他分封萧何等大功臣20多人后,由于中小将领很多人都争功不决,暂没有行封。有一次,高祖在洛阳南宫的阁道上,望见很多将领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就问张良:“这是在说什么?”张良说:“你还不知道吗?他们是在谋反。”高祖有点不明白:“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张良解释说:“他们是怕你不能尽封,还怕你记仇杀掉他们。”高祖问怎么办,张良则问他平生最恨而又人所共知的人是谁。高祖说是雍齿,并说曾想把他杀掉,因为他功劳多、忍心少。张良便说:“现在应赶快封雍齿为侯,大家看到雍齿都能先受封,自然人人安心,不会忧虑了。”不久,高祖大摆宴席,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赶快“定功行封”。这一招果然很灵。酒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地说:“雍齿还能封侯,我们肯定也都能封侯了。”

对于六国的残余贵族,汉高祖也同样没有忘记要消除他们。高祖九年(前198年),他接受娄敬的建议,并命娄敬把六国的残余贵族和各地的一些名门豪族十几万人都迁到了关中。这样一来,既便于高祖对他们进行控制,也使他们丧失了当地的社会基础。

为了更加稳固统治,高祖即位后还极力强化皇权。这是因为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刚刚建立,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那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旧观念。故此,必须从礼仪规制和观念道德上加以引导、整肃。在这方面,刘邦干了两件很漂亮的事情。

一是尊父亲为太上皇。当时,父亲太公和刘邦住在一起。高祖为了表示孝顺,5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太公习以为常,可是他的属官却认为这不符合礼法,就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是人主;您虽然是他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见人臣呢?这样的话,皇帝的威重就没法实行了。”于是高祖再来拜见时,太公就手持扫帚出门迎着退行,不再让高祖拜见。高祖看到大惊,赶快下车去扶着父亲。而太公说:“皇帝是人主,怎么能为我乱了天下礼法!”高祖知道是太公的属官所劝后,对属官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很欣赏,就赐给他们黄金500斤,然后下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借机更加宣扬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二是对季布、丁公的不同处理。季布和丁公两人是异父同母兄弟。楚汉战争时,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曾率兵几次把高祖打得很狼狈,手下一点不留情;丁公也曾率兵追击过高祖,但最后把他放了。高祖称帝后,想起季布给自己的难堪,就下令捉拿季布。可又一想自己也正需要忠臣来巩固统治,于是就改变初衷,下令赦免季布,拜季布为郎中。丁公听说季布都能赦免拜官,自己曾对高祖有恩,如果去见高祖肯定更会受到重赏,因此他就去谒见高祖。但他没有想到,高祖却把他抓了起来,对群臣说:“丁公这个家伙给项王做臣不忠,就是他使项王失去了天下。”接着就把他杀了,在军中示众,并对群臣说:“让以后做人臣的都知道不要像丁公那样!”

不只是引导、整合,汉高祖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萧何系狱就是一例。刘邦感到相权太重,对皇权已造成威胁。高祖十二年(前195),高祖平定英布叛乱回到长安不久,萧何代表老百姓对他建议说:“长安地方狭小,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已经废弃。希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进去耕作,不要把它变成了养兽的场所。”高祖听了大怒,说他是受了商贾的贿赂,才来为他们请求开放上林苑的。因而不顾多年交情,下令把萧何逮捕,关进监狱。过了几天有人问他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高祖解释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功都归于秦始皇,有坏事都算是自己的。现在相国却接受商贾的许多贿赂,为他们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关进监狱治罪。”通过整治萧何,高祖打击了相权,提高了皇帝的权威。

就这样,汉朝帝位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然而,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高祖十一年(前196),他平定英布叛乱时被流矢射中,在回长安的道上开始发病,回到长安后病已经很重。

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辞世,谥“高皇帝”,庙号“高祖”。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秦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又经历了6代人的努力才实现的。而今刘邦以一个寒微的乡下人,在几年之内就统一了天下。不仅他做了皇帝,而且追随刘邦的一大批乡下佬都成了三公九卿。这真是骇人的变化。人们惊叹,广为议论,历史学家称刘邦为大圣,老百姓说他是真龙天子。到了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从理论上概括,提出“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命题,认为这是古代的一大社会变局。

赵翼说: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张苍,秦御使,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丧事者。灌婴则贬缯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刘邦以一平民身份,在秦末起义群雄中脱颖而出,战胜强大的敌手项羽,夺取天下,开创几百年的王朝基业。这在中国夏、商、周以来的历史上,算是第一个人,彻底打破了几千年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刘邦之所以能胜利,他自身的一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他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同情人民的疾苦。早先,他与项羽及众诸侯相约,最先夺取关中者为王。其后他果然先夺取关中,进入关中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你们受秦的苛法很久了,我来是为你们‘除害’,不必害怕。”并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老百姓用牛羊酒肉慰劳他的军队,他一概不接受。并说,粮食多,不要浪费。这样“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而项羽对比之下,虽然勇武善战,军事实力比刘邦强,怎奈却是一个残暴成性的“霸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秦人大失所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刘邦即皇帝位后,虽然基本上实行的是秦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他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定律令、定军法、定礼仪,提倡节俭;对外与少数民族匈奴单于等实行和亲,以求得边界的平静。这些,都为汉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起好了步,开好了局。

其次,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武断。《史记》中记载了他不少肯于纳谏,善于选择的事例。一是见郦食其,采纳他攻取陈留之计;一是听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一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一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娄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这些正确举措,使得刘邦一步步走向胜利。

第三,刘邦知人善任,采人所长。建立汉朝后,有一次刘邦曾与自己的大臣讨论自己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各位大臣都作了分析,他均不赞成,最后拿出自己的见解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余,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众臣听罢,心悦诚服。刘邦的确知人善任,唯才录用,同时加上自己的进步,他成了天下无敌的杰出政治家。就这样,时势把一个泗水亭长铸就成了叱咤风云的英雄,创建了布衣将相之局的汉家天下。

刘邦即位后,昔日的功臣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异姓王发生叛乱,他亲自征讨,回归故里沛县后,与故乡父老子弟引酒时作了一首《大风歌》,诗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唱出了这位开国皇帝的真实心态,既流露出英雄际会风云的豪迈之情,又流露出失去患难与共的良将,无所依傍的空虚感。

刘邦称帝后,建立大汉,使秦开创的社会制度得以延续下来,使初建的封建一统制度没有断档,没有使中国社会倒退到群雄逐鹿、硝烟峰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同时革除秦的严刑峻法、苛政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一个与时代推移而驾驭了时代的明君,成就了400余年汉王朝的基业。在这400余年的历史阶段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称谓,并贯延至今,并真正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的局面。这也是刘邦对历史的贡献。

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史记-高祖本纪>,写刘帮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