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启汇城大厦:小孩尿床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35:00
男孩今年快8岁了,晚上要是不叫一次就会尿床,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感谢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

孩子尿床往往是有规律的,如经常发生在某一时间,通常是在上半夜,有时可一夜多次。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树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

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孩子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

如果孩子超过3岁后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属于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3周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常见病症。中西医病名相同,俗称”尿床“。
遗尿症的发生成因众说纷纭。现代医学认为,是由於过食牛奶,巧克力、柑橘类水果使小儿体内产生一种过敏反应,膀胱平滑肌变得粗糙;习惯性便秘造成直肠膨胀,膀胱容积减少,经常处于不可控制的收缩状态;扁桃体肥大使小儿睡觉时呼吸不畅脑组织供养量减少,大脑皮质对排尿的控制作用削弱等因素导致夜间遗尿。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炎、蛲虫症,尿路感染等局部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排尿,糖尿病、尿崩症、脊髓炎、癫痫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尿量过多而自遗,不属遗尿症范围。祖国医学认为,因先天不足,下元虚冷,肾与膀胱之气俱虚,不能制约水道,脾肺气虚,制约无权,肝经郁热,疏泄太过,未养成按时排尿习惯,白天玩耍疲劳过度,晚间饮水太多,睡时过暖过凉,或蛲虫感染,故膀胱不藏,关元不固,上虚则下遗。
本病治宜清热利湿,健脾益肾。
1、穴位贴药疗法
选穴:关元、水道穴
处方:车前子、青木香各20克,五味子、延胡各12克,桑螵蛸10克,桂枝6克。
用法:药研细末或煎后取浓汁,加葱或姜汁调成糊状,贴敷穴位,纱布包扎,日换1次
疗效:贴药3-5次既可痊愈。
2、敷脐疗法
处方:生姜30克,补骨脂12克,炮附子6克。
用法:姜捣烂,药研细,调成膏状,填入脐中,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
疗效:敷药1次,有效率达92%

首先,通过几天观察,确定孩子小便的时间段.然后,在此时间到来之前,叫起孩子小便.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逐渐拉长,叫起孩子的时间.这个方法很管用,就是大人非常辛苦.要坚持,没有立时见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