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男主洛逸图片:龙是怎样产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0:51

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龙的精神是中国人灵魂深处潜在的优秀素质之一。龙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又怎样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龙的历史极其古老。早在六七千年前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已有了用蚌壳描绘的一两米长的龙、虎形象。1993年在湖北黄梅白湖乡又发现了约6000年前的“卵石摆塑龙”,长4.46米,高2.26术,鱼尾、兽爪、蛇身、鹿头,龙首高昂,长角后扬,张嘴曲颈,甚为生动。(《湖北日报》1993年7月20日)我们古老的祖先,在神话传说中多被说成是龙。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与中华各民族的关系都很密切。龙的形象渗透在世界各地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之中。

  在最热闹的春节和元宵节,各地人民要要龙灯;在端午节,许多地方要划龙船。龙舞有多种多样,各地龙舞不下百余种。北方的龙灯多是5节到12节的,比较规整。而在南方,龙灯的式样与舞法就举不胜举了。只浙江一省,龙舞就有好几十种,如:百叶龙(长兴县)、九龙抢珠(武义县)、竹龙、香龙(龙泉县)、板龙(余杭县)、三节龙(衢县)、滚龙(黄岩县)等等。江西省的龙舞也有几十种,如:火龙(乐平县)、牛龙(大余县)、鱼龙灯(乐安县)、一龙九蛟(彭泽县)等等。湖南更多,有百节龙(衡阳)、星子龙(醴陵)、草龙(资兴县)、凤凰龙、鸡毛龙(耒阳县)、五色龙(邵阳县)、狗婆龙(桂阳县)、青蛙龙(常德市)、蛇龙(芷江县)等等。这些龙灯不仅造型各不相同,而且舞法也多种多样,就是在国外华侨聚居的唐人街,龙舞也是颇为激动人心的。

  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在南方非常普遍。对于划龙舟的起源,民间传说是为了打救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古籍也有记载说是为了纪念被抛江中的伍子胥或纪念汉代的孝女曹娥的。但追溯划龙舟最早的起源,却与远古龙的图腾庆典有关。

  我国还有专门的龙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传说有一年天旱,天河的玉龙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帝压在一座山下,说要等金豆开花才能上天。于是人们炒包谷粒炒开了花,使玉龙抬头上天了。陕西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在这一天炒包米花儿,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预祝全年风调雨顺大丰收。还有许多地方在这一天炒黄豆,吃龙须面、龙鳞饼,相沿成俗。各兄弟民族龙的节日更多,几乎每月都有,有的月份还不止一个。如:

  正月辰日是云南哈尼族的“祭龙节”、基诺族的“祭大龙”节。

  正月初五是云南河口瑶族的“龙头节”。

  正二月间是云南普米族的“祭龙潭节”,搭成高高的龙塔在龙潭边祭龙。

  三月为湘西苗族的“看龙场”,迎龙下界。谷雨这天山东渔民在海滩上祭海龙王,在龙王庙杀猪献祭。

  三月十五是云南德昂族的“祭龙王节”、纳西族的“龙王庙会”。三月十八浙江农民过“白龙生日”,在龙母庙祭礼祀。

  四月十五是云南中甸藏族的“祭龙王节”。

  五月二十为分龙日,为古吴越节日,如今贵州清水江边苗族在五月下旬有“龙舟节”,几十个苗寨逐日举行龙舟大赛。

  六月六为湘西土家族“晒龙袍日”。

  七月二十是云南瑶族“龙母上天节”。

  八月二十则是“龙公上天节”,送龙上天。

  九月初十是湘西苗族“接龙”的节日,祭龙安龙,人人吃“龙粑”,寨寨唱“龙歌”。

  云南贡山独龙族将一年分为12个节令,都以各种龙命名,所以每月都有龙。

  龙是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精神寄托,被看成兴旺发达、平安幸福的保护神。人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等都离不开龙。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但深山苗族不管这一套,他们照样穿“龙衣”。贵州苗族龙衣上的龙有上百种,有各种动物的合体形象,如龙的头有牛头、人头、猫头、猪头、兽头、蜈蚣头;身体有蛇身、虾身、鱼身、鸟身、叶身、蜈蚣身;尾巴则多为鱼尾、花尾。许多龙有牛角,多无脚爪,这些龙的形象是苗族特有的。在许多建筑物的屋脊两端有龙头雕塑,华表、龙柱也是高贵华美的建筑物的重要装饰。在昆明西山有险峻的龙门。在黄河上有大禹凿开的龙门,据说鲤鱼跳过了龙门就成了龙。龙成了高贵、神圣、健壮、有力的象征。

  珍贵的植物有龙柏、龙竹、龙爪槐、龙须藤、龙舌草。天坛九龙柏有500年树龄,戒台寺九龙松更有千年历史。颐和园的仁寿殿前龙凤松别有情趣。此外还有各种龙江、龙河、龙山、龙泉、龙潭、龙洞……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各地多有,何止千万。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崇拜龙呢?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风调雨顺对农业生产关系极大,而主管雨水的神则是龙,龙王成了中国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主神之一。当然,这一悠久传统的形成,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同龙的古老历史有很大关系。

  现代龙王庙中的龙王已经具有人形,穿戴一如帝王。这种形象是中古时期从印度引进的。中国土生土长的龙神并不具人形,而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这种动物的形象是神话思维幻想的产物,它集合了许多动物的特点,它的形成有好几千年的历史。

  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学者认为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图腾。“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意思是“亲属”。原始人分不清人和动物的界限,以为某种动物(或植物)是自己氏族的祖先,这种动物和自己同族,有血缘关系,可以保护自己,所以对它崇拜。

  华夏氏族是中原最强大的氏族,以龙为图腾。开始时,这龙可能是一种动物,后来随着氏族的兼并、融合而增加了其他图腾的因素,逐渐发展为一种带有幻想的集合图腾和标志了。这最初的动物一般认为是蛇,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鳄鱼或水牛,还有人认为是一种野马,都有一定道理。和整个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一样,龙的形象也是“多元一体”的。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可能是一种大蛇,随着别的氏族图腾的加入,在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鳄鱼和兽类的四只脚,马的头、鬣鬃毛和尾巴,牛的耳朵,老虎的鼻子,兔子的眼睛,鱼的鳞和须,狗的腿,鹰的爪子,鹿的角等等。这些说法有古书上的一些记录为根据,并且在出土文物和某些传统民俗的证明。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司马迁《史记》说:“轩辕,黄龙体,”(《天客书》)《山海经》则说:“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又说:轩辕之邱有“四蛇相绕”(《海外西经》),他的兄弟炎帝神农氏,也是“感神龙”而生的龙体。

  夏禹是伏羲的后代。《列子》曰:“庖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又传说鲧和禹死后都化为黄龙。

  在民间神话传说和图腾庆典之中,龙逐渐被神化了。“云从龙”,龙飞上天和云雨雷电就发生了关系。人们看到龙卷风就以为是海上的“龙吸水”成草原的“黄龙”。下雨之前,往往有蛇出来,“燕子低飞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帽”都是下雨的预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周易》乾斗九二)天旱时,人们要祭土龙,求龙下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经中介绍了诸多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华严经》)小说中后来又有了“四海龙王”、“洞庭龙君”、“泾河龙”。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向东海龙王借来的。龙王有了人形,住在龙宫,成了帝王。

  历代帝王都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龙子龙孙”,使龙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故宫中到处是龙的形象,只太和殿龙雕龙画中就有龙一万多条。但在人民心目中,龙和龙王主要还是兴云布雨的神龙。过年过节舞龙灯、划龙船,天旱时到龙王庙祭龙王,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正因为龙神对人们的生活幸福关系很大,所以才始终受到人们的崇拜。这种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使龙的形象几千年来始终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从龙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龙是许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龙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协和性。几干年来,龙的形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这是民族精神的传承。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始终受到中华各族儿女的广泛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欣欣向荣,如日方升,被誉为“东方巨龙”。龙更成了新中国的化身

晕 这个问题还问
盛大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