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罪cosplay av番号:18罗汉和500罗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59:58

一、【五百罗汉】

指证得无学果的五百声闻。经论中常见的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即是。如《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说兴起行经》、《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涅盘经》等举示有关五百罗汉的本生、因缘、授记等。《法句譬喻经》卷二说五百罗汉教授盘特比丘之事。《舍利弗问经》谓有住世护法五百罗汉。《大智度论》卷二以佛弟子数为五百,并出五百罗汉的名目。住世护法的罗汉,其数不仅有十六或五百之说,《入大乘论》记九十九亿大阿罗汉在佛前誓言永住世护法,《法住记》记十六罗汉各有数千眷属云云。

五百之数,是根据五百贤圣的故事。如佛灭度后,大迦叶与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结集遗法。又,相传阿育王时,集五百罗汉僧与五百凡夫僧令合诵遗法,凡夫僧摩诃提婆(大天)驱五百罗汉僧沈于恒河,其时五百罗汉以神通飞虚空,移往北方迦湿弥罗国。参加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或造《大毗婆沙论》的,据说就是此五百罗汉。《西域记》卷二说五百贤圣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
五百罗汉图像的绘塑在中国究竟始于何时,虽无得确知,不过当与十六罗汉图像同时。依《佛祖统纪》所载,可知北宋初年已有彼等图像。宋太祖雍熙元年(984)勒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奉于天台寿昌寺。又,宋·秦观曾作《五百罗汉图记》、苏东坡作《广州资福寺罗汉阁碑记》。此中,秦观的图记叹称吴僧法能所画的五百罗汉一轴,说‘笔画虽不甚精绝,而情韵风趣各有所得,其绵密委曲可谓至矣。’法能是画五百罗汉的能手,其艺事可与五代画十六罗汉的贯休竞美。另外,天台山石桥的五百罗汉也驰名于世。《嘉兴续藏经》第四十三函录《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一卷,卷首附有崇祯癸未年高承埏的序,序文谓此即是南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碑中的住世十八尊者、石桥五百尊者的名号皆备,然其杜撰之迹历历可征,当系后人所定。或许原非宋代旧物,而是明人假托亦未可知。今世称五百罗汉大抵蹈袭乾明院罗汉的名号。

此外,对五百罗汉的尊崇,似乎在五代时已颇为兴盛,如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将雪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迁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而各地名山也有罗汉洞或竹林圣僧寺的传说,如河南嵩山有五百罗汉洞。现存的五百罗汉堂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甘肃莲华寺石窟、苏州西园寺(戒幢建寺)、昆明筇竹寺、西山华亭寺、武汉归元寺等处。

其中,莲华寺石窟的五百罗汉为石刻像,雕造于宋·绍圣二年(1095)。北京碧云寺的五百罗汉,其规模在华北地区最为可观。成都宝光寺、昆明筇竹寺及西山华亭寺的五百罗汉均为彩塑。宝光寺的罗汉像高约一点五公尺,形像雄伟,保存良好,是清·咸丰元年(1851),依照常州天宁寺石板线刻的原貌而塑的。筇竹寺五百罗汉乃四川合州黎广修携其弟子五人入滇,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起,历时七载所完成的作品。

在日本,五百罗汉信仰盛行于江户时代以降。随着此信仰之流行,五百罗汉像的制作流行日本全国各地。而且,罗汉像的表情也渐倾向庶民化,可见罗汉信仰普及于一般民间。如东京都目黑大圆寺的释迦三尊、十六罗汉、五百罗汉像(明和九年,1772),川越喜多院的五百罗汉像(天明二年,1782),小田原市的玉宝寺(建于享保十五年,1730),大分县耶马溪的罗汉寺等,皆是江户时代有关罗汉信仰的著名作品。此外,川越寄居町小林寺内,有五百罗汉像,据寺中‘五百罗汉由来碑文’所载,此等罗汉像完成于天明三年(1783)。

〔参考资料〕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本朝画史》卷中;《丹青若木集》;《海录》卷十三;《盐尻》卷一;《考古画谱》卷五;《国宝目录》;道端良秀《罗汉信仰史》第三章。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二、【十八罗汉】

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前十六尊者,皆如《法住记》所载,并无异说。此十六罗汉之名称,即如下列∶

(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2)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3)迦诺迦跋厘堕阇(Kanakabha^radvaja),(4)苏频陀(Suvinda),(5)诺矩罗(Nakula),(6)跋陀罗(Bhadra),(7)迦理迦(Karika),(8)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9)戍博迦(Ji^vaka),(10)半托迦(Panthaka),(11)罗怙罗(Ra^hula),(12)那伽犀那(Na^gasena),(13)因揭陀(An%gaja),(14)伐那婆斯(Vanava^-si),(15)阿氏多(Ajita),(16)注荼半托迦(Cu^l!apanthaka)。

至于后二位罗汉,则众说纷纭,并不一致。兹列出几种主张如下∶

(1)以庆友为第十七尊,宾头卢为第十八尊。其中,庆友即难提蜜多罗,亦即《法住记》的作者;宾头卢即位列十六罗汉之首的宾度罗跋罗堕阇。

(2)另有加上大迦叶与军屠钵叹二位尊者。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乐(湛然)首创此说,宋代净觉(仁岳)亦采此种说法。此系合并《法住记》所载十六尊者,与《弥勒下生经》的四大声闻,省略其中重复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区所传,则加上达摩多罗与布袋和尚。其中,达摩多罗被认为是编纂〈优陀那品〉的法救,但无明确的证据。其像为背负梵箧,类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与中国唐末的契此和尚颇有关连。另从其周围围绕若干幼童看来,也可能与多产神诃梨帝母(Ha^riti^)的配偶半支迦(Pan~cika)有关。此外,又有加上降龙、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弥勒二者等不同说法。

◎附∶周叔迦《法苑谈丛》〈漫谈罗汉〉(摘录)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十),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堕阇的重出(见《东坡七集》续集十)。清《秘殿珠林》也有贯休十八罗汉图卷,后有宋·苏过、元·赵孟俯、明·宗彻三跋,也不题罗汉名字。宋·绍兴四年(1134)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碑于五百罗汉尊号前列十八罗汉尊号,也是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宋·咸淳五年(1269)志磐撰《佛祖统纪》关于供罗汉(卷三十三)辟前说,认为庆友是造《法住记》的人,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屠钵叹尊者,即是《弥勒下生经》所说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内的二尊者。

若从烟霞洞宋人补刻一僧一布袋和尚来考察,布袋和尚就是五代时明州奉化县释契此,后人相传为弥勒菩萨化身,则另一僧像也应是汉地神僧。据《天台山全志》卷十载,宋·淳化中(990~994)天台山广严寺道荣习禅定,灵异颇多,人以罗汉目之。既入灭,人有见于寿昌(寺)五百应真位者。烟霞洞的僧像或者就是此人。

西藏所传的十八罗汉,是于十六罗汉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这些传说也都是从汉地传去的。当西藏朗达玛王(唐武宗会昌元年,西元841)破坏佛教时,西藏六位大师来到西康,见到当地各寺普遍绘塑十六尊者像,特别是卢梅、种穹大师摹绘了圣像,迎到藏中耶尔巴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尔巴尊者像。后来陆续传入汉地各样传说而增加了二像。据说达磨多罗(法增)居士是甘肃贺兰山人(今阿拉善旗),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到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于云中(见第五世达赖着《供养十六罗汉仪轨》)。他的画像常是背负经箧,身傍伏有卧虎。但是至今在供养仪轨中还只是十六尊者。

《秘殿珠林续编》第四册有清·庄豫德摹贯休补卢楞伽十八应真册,后有清高宗题颂,颂中说∶第十七降龙罗汉是嘎沙鸦巴尊者(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纳答密答喇尊者(即弥勒尊者),由章嘉呼图克图考定。但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苏轼《应梦罗汉记》说,元丰四年歧亭庙中有一阿罗汉像,左龙右虎。可见北宋时降龙伏虎像不一定是分成两个罗汉的。

综合以上各说先后发展来看,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最初的传说十八罗汉中第十七既是《法住记》作者庆友尊者,第十八便应是《法住记》译者玄奘法师。但是后人以未能推定为玄奘而推定为宾头卢,以至重复,结果造成众说不一,难以考定。由此,十八罗汉的传说因而普遍,自元朝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罗汉像,十六罗汉的传说则不甚通行了。

历代画家绘的十八罗汉画像见于著录的,有后唐的左礼(见明·都穆《铁网珊瑚》十三)、前蜀的贯休(见《秘殿珠林》九)、宋代的李公麟(见《秘殿珠林》三、《盛京故宫书画录》二、《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瞿汝文(见《式古堂书画考》二)、贾师古(见《岳雪书画录》二)、僧海仑(见《秘殿珠林》)、元代的赵孟俯(见《秘殿珠林续篇》)、钱选(见《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张渥(见《盛京故宫书画录》三)、方方壶(见《古芬阁书画记》)、明代的仇英(见《秘殿珠林》二十)、吴彬(见《石渠宝笈》三)、丁云鹏(见《梦园书画录》、《秘殿珠林》十二、《盛京故宫书画录》三、《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钱贡(都穆《十百斋书画录》二十二)、李麟(见《秘殿珠林二集》)、陈范(见《秘殿珠林》八)。

〔参考资料〕 道端良秀《罗汉信仰史》第三章。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第一次佛教大集结中选的众佛教成员中的五百比丘参加的,由佛陀弟子大迦叶召集主持,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此后逐渐传为五百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