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干什么可以赚钱:五星红旗,是怎样诞生的呢?它的设计者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4:36
让我们追溯一下令人难忘的历史吧!
尽量详细说明

  1.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2.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求启事。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出后,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曾联松希望设计一幅国旗图案来表达他对新国家的爱国热情。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一说为3012幅)国旗图案,郭沫若、陈嘉庚等筹备会成员也提交了他们设计的样稿。这些应征图案在临时选阅室内进行了展示,评选委员会从中精选出38份草图, 并将之汇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并提交给新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去除了类似苏联国旗的锤子镰刀的标志。

  3.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地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由女缝纫工赵文瑞缝制,她在9月30日下午1时完成了这项工作,五星红旗从此诞生。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有一位当年曾冲杀在战场上的战士,在一篇文章里详尽记叙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怎样在阵地,在战壕里讨论应征国旗图案的情景:"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有的战士无比兴奋地说:'征求国旗图样的意见,说明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庄严地照一张像.'不少老战士还用丰富的想像力,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未来的共产主义幸福生活……"
在国外,千千万万爱国侨胞热切注视着祖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家王朝的覆灭,新中国的诞生,令他们欣喜若狂.当他们知道祖国在向自己的儿女征求国旗设计图案时,抱着深切的爱国之情,倾注了中华民族子孙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设计出一幅幅国旗图案,从美洲,印尼,马来亚,朝鲜……飞向祖国北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这一切,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祖国新政权的意愿.
现在的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联松.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
曾联松反复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后,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 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如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即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像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出这样几点:
简与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一一罗列出来,未免流于纤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五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有祖国疆土之意,画面虽有限,但联想是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
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然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是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型,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半径和小星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比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大星和小星之间有一定间距,显得虚实结合,山安泉注.
椭圆形结体仅占旗面1/4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富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应.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也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联想感受.——这就是曾联松当年设计构思的基本情况.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的413号会客室,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的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参加选阅的同志,提出评选国旗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2/3为红色,1/3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依我看,这个设计是不错的."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也好.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代表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9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四个决议草案,请出席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进行表决.决议草案中,有关国旗的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11月15日公开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全国征集,曾联松。

http://zhidao.baidu.com/q?word=%CE%E5%D0%C7%BA%EC%C6%EC+&ct=17&pn=0&tn=ikaslist&rn=10

五星红旗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为了让新中国的旗帜在开国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将拟定国旗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决定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

全国政协办公厅退休干部彭光回忆说:“第六小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国旗征集启事》,报筹备会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发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内外3000多幅国旗设计图案寄到筹备会。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9岁学童还是耄耋老人,人们在对共和国未来旗帜的描绘中,倾诉着从奴隶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号方案咐起了代表们的重视。

五星红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说:“1949年7月份,我在报纸上看到征稿启事后,我的心情就很激动。考虑到中国的茫茫长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朝霞满天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山回路转,祖国的前程就非常远大光明,因此就决心响应号召,设计了国旗。”

第六小组同意采用这个方案,并对象征意义作了修改:第一项红色代表革命;第二项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形成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第一面五星红旗缝制任务交给了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艺美术社工人赵文瑞说:“绸子买的时候可麻烦了,瑞玞祥跑去说没有宽的料。都是小窄料啊,那时候没宽的。我让他改,他说这可没法改,不会织宽的,做的那窄。完了我在地上爬(着缝)吧。”

北京有色金民总公司离休干部宋树信说:“制作国旗的任务是北京市下达的,我当时在北京市直接领导下的永茂实业公司供销科。我们做国旗时发动了北京市所有的缝纫社、裁缝铸。当时做了多少万面。到了29号,我们经理曾树德同志他跟我谈,说毛主席亲自升的第一面国旗(的缝制)就是10月1号,这个任务、政治任务就交给咱们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讲。我说行,保证,保证完成。”

第六个组精心设计了开国大典上升旗的具体方案。时任新政协筹委会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说:“这个国旗是主席升的,不能够其他人都拿着国旗,那样的话就不好了。就讲大家要把所有的国旗都包起来,就是各个游行队伍,各个群众,都把国旗要包起来,等主席把这面旗子升上去时,然后大家都拔旗子一下哗地展开。所以那个场面就变成都是国旗了。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有一位当年曾冲杀在战场上的战士,在一篇文章里详尽记叙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怎样在阵地,在战壕里讨论应征国旗图案的情景:"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有的战士无比兴奋地说:'征求国旗图样的意见,说明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庄严地照一张像.'不少老战士还用丰富的想像力,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未来的共产主义幸福生活……"
在国外,千千万万爱国侨胞热切注视着祖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家王朝的覆灭,新中国的诞生,令他们欣喜若狂.当他们知道祖国在向自己的儿女征求国旗设计图案时,抱着深切的爱国之情,倾注了中华民族子孙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设计出一幅幅国旗图案,从美洲,印尼,马来亚,朝鲜……飞向祖国北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这一切,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祖国新政权的意愿.
现在的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联松.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
曾联松反复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后,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 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如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即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像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出这样几点:
简与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一一罗列出来,未免流于纤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五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有祖国疆土之意,画面虽有限,但联想是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
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然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是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型,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半径和小星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比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大星和小星之间有一定间距,显得虚实结合,山安泉注.
椭圆形结体仅占旗面1/4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富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应.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也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联想感受.——这就是曾联松当年设计构思的基本情况.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的413号会客室,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的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参加选阅的同志,提出评选国旗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2/3为红色,1/3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依我看,这个设计是不错的."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也好.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代表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9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四个决议草案,请出席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进行表决.决议草案中,有关国旗的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11月15日公开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饿了了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