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pinkmv:《苏菲的世界》怎么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45:21
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收获呀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汇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我思即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我幽然地思考着读完这长篇大作后那冲击心灵的震撼——“恐惧”。这惊异的感觉正袭卷而来……。文章的布局与情结的发展是耐人寻味?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溶入小说中,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限度地去体会作者的原创动机。我在心理的理念上首先承认了苏菲、艾伯特的“真实”,可事情发展到一半时,“庄周变蝶”就悄然无声地上演了。霎然间,“真实”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虚幻,莫名的恐惧伴着虚幻一同袭向心灵的深处,“真实”消亡的一刻正是对生命短暂的“恐惧”反应最强烈的一刻。席德要帮助苏菲的某些想法成为催化剂。那“恐惧”在心间不断孕育,孕育……无度量地膨胀,膨胀……也就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发生过?或许没有吧,许根本就不曾发生过,许我就根本不存在!一切事情在我的脑海中变得千奇百怪,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瑟瑟抖动得无法自由呼吸的状态,竟引发出一连串的恐惧,宛若患有恐高症的人正立在绝顶之上,颤颤巍巍……今后人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所有所有潜意识所积聚的恐惧如崩堤的洪水峰涌得四散开来……脑海里的所有概念、所有真理、所有能度量的一切都忽地化为虚无,变成一片空白,只有这震得让我凝固般的恐惧在肆意纵横……打开番多拉盒子一般不可收拾……读完后的第一感觉竟是这般荒谬。
诸葛亮文韬武略,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让我倍感五丈原秋风的寒冷胜过三分归晋的无奈;《红楼梦》里“巾帼英豪”与“英雄男儿”岂非各有春秋?怡红院里张灯结彩、红光普照;萧湘馆里弦断音亡,愁云惨淡,问世间的悲哀还有何可及?亚瑟与神父的最后对白让我沉浸在父子亲情、阶级仇恨、理想与信念、权贵与亲情那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亚瑟无畏的最后微笑,蒙太尼神圣地以死相随……泪,悄然而下!我为亚瑟,更为蒙太尼而悲痛;简以其强大的自立精神感染了我,深受鼓舞的同时让我感到郝佳丽是站在她肩膀上的人物,可相比之下,白瑞德与她的浪漫而曲折情感故事更吸引我的注意力。不禁要问,同样是向命运挑战,为什么小碗豆花就不能冲破命运的枷锁,却要带着凄凉的美丽走向天堂?尽管朱利安获得了成功,但最后一样是死亡的结局,难道殊路同途?窗外的世界里尽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可爱,可挥之不去的忧伤却一样笼在心头……多少次我对文辞的美丽而五体投地;多少次我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跌荡,痴痴的笑,傻傻地哭,……但绝没有像今天,读完书后,不是为书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不是为作者独具匠心而连连赞叹,而是对自己恐惧,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真不敢相信这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我疑问是我与他人不同,才造成这感觉上的奇特。不缘于我自持能力太差,疑或过于沉迷?
席德与艾勃特是小说这虚幻世界的人物,而苏菲与艾特则是小说里的小说中的人物,是虚幻再虚幻的人物,这种把“真实”转然间架空成“虚幻”霎那间难以接受而成悬念或“节”外。同时,给予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并借乔安父亲的口把这种虚幻的不满与恐惧以“我买了那么多保险,就是为了已防万一,而你却告诉我这一切都是虚幻的……”的强烈责问方式表达了出来。小盗盗钩,大盗盗国。当我们把贵重的东西放进保险的箱中珍藏,一旦盗贼的进入,将这箱盗去,那我们的所为是在帮助自己还是帮助了盗贼?谁能说清?!
站在读者的角度,席德与艾勃特、苏菲与艾伯特谁应该是“虚幻”的人物?我以为《苏》不仅仅是在讲述哲学史,而故事的结构本身也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每个读者都有探索答案的欲望,随着探求进程的步步深入,借以了解更多的哲学原理,是作者写此书的初衷,更是此书的卖点所在,当然,这个推论只能先充作“主观唯心”因为是否如此,则需要通过取证,但那已不是我所关心的范畴。最让我动心还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或论述。这是我讫今为止从其它书本上看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论。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评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探求由发转变为自觉。他找出了社会制度与生产力发产间的互动关系……。换句话说,尽管马克思召唤出了一个幽灵,一个要取代资本主义的幽灵,尽管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曾一度屡遭资产阶级掌权的西方社会所禁止,甚至马克思本人也屡遭驱逐,但真理的光辉终究要刺透漫漫长夜,响起嘹亮的号角,震四海,卷八荒!这就是英国人尊马克思为博士的原因之!从自发转变为自觉足以论证其人格的伟大,从社会制度与生产力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揭示足以论证其学术价值的伟大,更何况还有被恩格斯誉为马克思的第二大发现——揭示资本主义秘密的“剩余价值”呢?
“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过份。纵观此书的各个哲学伟人,各个哲学流派,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伟大的。在《苏》中未能就每个哲学家对哲学发展作出贡献,论其大小而给予明确的排序是此书的遗憾……或许这是题外话,伟大与否、学术的成果划时代与否,都是后人的评述,苏格拉底也好,黑格尔也罢,甚至众多为哲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却没有十分突出的学术成果的哲学家们,谁能说,他们的学术成果不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限制?谁能他们不一样是用尽了心智,用尽了全部个人智慧呢?只要是肯深入到事物深处去探索,哪怕只有他自己看的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苛求古人不仅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没有古人的失败与谬误,又何来今天的成功与真理,殊不知没有没有古人去填平沟壑,就必定是我们去填充,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为你建立关于哲学史的基本概念
启蒙类的读物 有机会还是应该读一读的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哲学教授 傅佩茱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
--知名作家 南方朔

是谁的哲学史
这真是一本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书。由一个毫无知名度的北欧高中教师所写作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打破了学术话题不受欢迎的传统,让哲学走出阴暗的象牙塔,成为最热门的卖点。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

值得一读啊,能让你具备一些必要的常识。

一本走入哲学殿堂的启蒙书

它是一部很不错的哲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