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ive超清竖屏壁纸:怎样看宾虚这部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8:01
请速回答

第三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Ben-Hur》(《宾虚》)是根据刘.华莱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由导演著名威廉.惠勒执导,演员查尔顿.赫斯登饰演苦难的男主人公宾虚,史蒂芬.鲍依特饰演梅瑟拉。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曾在1959年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特技、最佳戏剧片或喜剧片音乐十一项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
  《宾虚》改编自刘•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入侵以色列国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玛瑟拉凯旋回到故乡,得意非凡。他遇见了儿时的伙伴 ——改信基督教的犹太王子宾虚,玛瑟拉希望宾虚配合他治理此地,并要宾虚将那些犹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诉他,正义的宾虚严辞拒绝了,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地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总督的头上。于是玛瑟拉下令将宾虚一家当做谋反者统统抓起来,宾虚被流放,而他的母亲和妹妹则被罚做苦役。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宾虚,遇到了一个与他同样年轻的、有着神奇的力量的年轻人,他不但救了宾虚的命,而且还给予他 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宾虚被卖做奴隶,在兵舰上当了一名划桨的水手。一次,兵舰遭到了海盗船的袭击,在危难时刻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并多次 阻止了他的自杀。也许是宾虚特有的气质、眼神以及不卑不亢的态度打动了阿列斯,他给了宾虚自由,并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
  宾虚来到罗 马的竞技场上,他英勇无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角斗士。后来他重返耶路撒冷时又和玛瑟拉相遇了,玛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那一天, 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竞争场面十分残酷,玛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而宾虚却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艺战胜了玛瑟拉,玛瑟拉被掀翻在地 上,他的马蹄和战车从他自己的身上碾过……
  当宾虚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病人谷时,他赶去带走了母亲和妹妹,他的心 中涌动着仇恨,不久以后他也患上了重病。女友埃丝特劝宾虚不要在仇恨中生活。宾虚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当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他正被钉在十字架上,原来 他就是耶酥!宾虚舀了一些水去给耶稣喝,他在耶稣的脸上读到的是“宽恕”,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复仇带来的将是更多的仇杀与痛苦,于是他放弃了“流血”的念 头。突然间天地黑暗、暴雨倾盆,耶稣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奇迹发生了——宾虚和他的母亲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阳光下终于团聚了,天主赐给了他们生命的永恒……
  这出戏三分之二都是在铺垫,主题是“苦难人生的救赎之路”, 戏里有两种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文化(恨的文化与爱的文化)--罗马元帅告诉宾虚:“你眼里充满了仇恨,仇恨可以使你活下去。”未婚妻以斯帖听了耶 稣的教导,告诉宾虚:“要爱你的仇敌….你的眼里充满了仇恨,就像Massela”。
  戏里有两个竞技(race)/角逐--力量的角逐和生死的角逐--罗马文化所崇尚的力量(Power--Massela语)以赛马场上的精彩较量达到 高潮,以宾虚的胜利为结束。然而力量的角逐并未决出最终的胜者,Massela临终前的话成为全戏的第一个转折点:“你的妈妈与妹妹还活着,她们在麻风 谷。“我们的竞赛还没有结束,去找她们吧。The race is not ended。”可见的力量之争转为生与死的对决--铺垫结束,正戏上演。在生死面前,人间所有的力量、权势都一筹莫展。宾虚由外在的奋斗、抗争,转为内心 的焦虑、挣扎。在麻风谷中,认出了母亲,却不敢相见;远远的望着耶稣,冷冷地讥笑,却不想接近;退回曾经给予他力量(特权Power)得以最终在较力场上 取胜的家族戒指(还记得他春风得意地、狠狠地把戒指上的族徽打在Massela的木板上么?)。在生死面前,宾虚这个罗马文化中力量的象征者,被彻底击败。他最终一鼓脑儿地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罗马文化上--“罗马害了我。”宾虚退还戒指时讲。宾虚放弃了罗马,拒绝了耶稣,又不敢接近、救护患病的母亲与妹妹,走进绝路,生不如死。
  成为耶稣门徒后的以斯帖,又一次在麻风谷中见到了婆婆。交谈中,得知小姑子已经生命垂危。以斯帖毅然把手伸向患病的婆婆:“我们去见耶稣,他可以医治 我们的病患。”--他可以战胜死亡。以斯帖伸出的修长、细白的手,将全剧推向最后的高潮,成为第二个转折点。如果多少了解一些犹太人的文化,你就会知道, 由宗教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所筑起的,那座高高厚厚的心灵之墙,在纤纤女子的手下,轰然倒塌了。许多人认为宾虚在十字架下的戏是全剧的高潮,我却认为,以斯帖那轻轻伸出的手,是全剧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镜头。爱胜过了恨,生的希望胜过了死亡的恐惧。耶稣的教导,基督教的精神,活生生地刻在以斯帖伸出的手上。(记得看到这里时,我曾经跪在地上,感动得失声而泣。)及时赶来的宾虚也被这一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以斯帖的一触重新燃起了他生的盼望。在生与死的角逐中,宾虚找到了希望--耶稣。于是他奋不顾身地抱起妹妹,拉着母亲,去找耶稣。耶稣的十字架下,当年曾经在耶稣降生时拜访过小耶稣,后来又一直寻找、追随耶稣的老博士背诵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 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宾虚默默地望了一眼老人,转过头,仰着脸望着十字架上的耶稣。雨在下,血在流。宾虚那张被仇恨与 痛苦扭曲了的脸,在风雨之中,在耶稣的十字架下恢复了详和,两眼放射出光芒……再也抑制不住,我与宾虚一同跪在耶稣的十字架下。虽然已经信主多 年,双眼还是噙满了泪水--因为我知道,在钉耶稣十架的人中,也有我一个--是我的罪把上帝钉上了十字架。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 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
  总之,《宾虚》是我最喜爱的一部影片,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入侵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另外,我震撼于片中表现的男性的美、男性的力量和男人之间不同于女性的友谊的方式,以及主人公那种对耶稣永恒的信仰。在这部宗教题材的影片中,信仰的力量远远大于情义的力量,宾虚在流放的一生中,两次看见耶酥的神迹,他从中获得的力量使他的家人得到了救赎。影片冷静从容,有一种悠然自得的王者风范,不愧为一部创造历史的巨著,它成就了影史上最完美、最壮丽的史诗作品。

别让马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