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极限冰强战士武器:纪晓岚是于什么时候去世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0:08

纪晓岚生平

  纪晓岚,名昀,晓岚为其字,号春帆,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县)。他是乾隆丁卯科顺天第一名举人,甲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办理院事,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后来因为牵扯进他的儿女亲家___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道悦子,山东德州人,任长芦、两淮盐运使)的一个案子,被 发配到乌鲁木齐,在戍所里任印务章京,鞅掌簿书,那是乾隆三十四年的事。第三年便被恩命召还,复任编修。从此在宦途上一帆风顺,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也任过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

  不过纪晓岚一生中最主要的业绩,是他的学术活动。他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历充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提调兼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胜国诸臣殉节录>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四库全书>总纂官,<职官表>总纂官、<八旗通志>总纂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一生中他参与了多少重要典籍的编修,不可胜数。

  除了修书,他干得比较多的另一件事就是做考官了。他先后任过乾隆山西乡试考官、庚辰会试同考官、壬午本省乡试同考官、提督福建学政、甲辰会试副总裁官、己酉武会试正总裁官、嘉庆丙辰会式正总裁官、己未武会试正总裁官、壬戌会试正总裁官。每赴其任,必有诗传示同僚,以躬谨相勉。他不惮作余力,奖掖后学,故门人众多。经他之手,提携了许多人才。

  纪晓岚的祖籍,在江苏应天府上元县纪家边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江南大姓实几辅,纪晓岚的先祖纪椒坡便一路北上,最后入籍于离献县九十里的景城。明崇祯中,纪晓岚的高世祖纪申这一支,迁居离景城三里之遥的崔尔庄。

  经过二百多年,子孙生齿繁衍,到了清代,纪家已成了献县屈指可数的大姓了。

  献县在直隶省的东南,是京几通往东南地区的门户。“南京到北京,御道十八弓”,这御道就是从献县穿过。这里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控齐鲁,北镇京卫,又是人文渊薮,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刘德,封为河间王。都城便设在献县。史称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工于整理古籍,抢救文化遗产,所得皆古文先秦书,被服儒术,六艺俱举,文约指明,学者宗之。

  纪晓岚在他的<滦阳消夏录>中曾说:“余家距海仅百里,故河间古谓之瀛州,地势趋东以而高,故海岸陡,潮不能出,水亦不能入。九河皆在河间,而大禹导河,不直使入海,引自北行数百里,自碣石乃入。”

  在<日华书院碑记>中,他概其乡邑之风土民情谓:“献县于河间为大邑,土地沃衍而人多敦本重农,故其民无甚富,亦无甚贫,皆力足以自给。又风气质朴、小民多谨愿畏法,富贵之家尤不敢逾尺寸,或遇雀鼠之讼,惴惴焉如临战阵。”

  纪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纪晓岚的高祖纪坤,廪膳生,有诗集<花王阁剩稿>行于世。纪晓岚的曾祖纪钰,一生多有善行义举,多次出谷赈饥,全活乡亲无数。他父亲纪容舒,康熙恩科举人,历官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 ,刑部江苏司郎中,去云南姚安知府,且著述颇丰,著有<唐 韵考>、<玉台新咏考异>,俱录入<四库全书>,又著有<杜律疏>八卷,载入<四库全书目录>。纪晓岚从小便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积淀颇为雄厚的家庭之中。

  纪晓岚生出于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十五日午时,关于他的出世,民间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史传也有过记载,江藩所著<汉学师承记>中就说:“河间为九河故道,天雨则洼中汪洋成巨浸,夜有火光。天申(纪晓岚之祖父)夜梦火光入楼中而公生,火光遂隐。人以为公乃灵物托生也。”

  这难免有传奇色彩,但纪晓岚小时候有“特异功能”却是真实的事情,在<槐西杂志>中,他曾自述:

  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这个时候,他已年近七十,成为文坛的泰山北斗,当不会胡言乱语来欺骗世人。

  纪晓岚四岁开蒙,从此卷轴笔砚,一生未曾离身。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被视为神童。

  十一岁那年,纪晓岚随父亲到京师,不久,与当时有名的学者李穆堂(绂)、方望溪(苞)相往来,并师从董邦达,同在一起切磋的朋友有刘补山、蔡季实、窦元调、陆青来、李应弦、陈枫崖、李云举、霍举仲等。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一代名流。

  这段时间潜心读书和广为交游,使纪晓岚在二十四岁那年考上了顺天乡试的第一名。乾隆十九年甲戌会试,他中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从此步入翰林。

  纪晓岚三十六岁奉命典试三晋,第二年充任国史馆总纂,不久又提督福建学政,可谓是青年才俊了。这个期间,他参与纂辑<热河志>,重订<张为主客图>,辑<沈氏四声考>,重订史雪汀<风雅遗音>,著<南行杂咏>,删定<陈后山集>、<帝京景物略><史通削繁>

  四十五岁,纪晓岚被授予侍读学士,就在这一年,因牵扯了他姻亲卢见曾的官司,他被发配乌鲁木齐。

  两年的大漠风沙没有使他意志颓唐,却让他更加参透了人生的三味,让他变得更丰厚、更扎实了。一百六十首<乌鲁木齐杂诗>,洋溢着他的才情,也蕴藉着他对人生的大思考。

  恩命召还,治装东归,走了四个多月才回到冠盖云集的京华。纪晓岚恍如隔世,面对友人赠送的一张<八仙对弈图>,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十八年来阅宦途
  此心久似水中凫
  如何才踏春明路
  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
  犹是人间胜负心
  那似顽仙痴不醒
  春风蝴蝶睡乡深。

  他对“世事如棋”发出了感慨,他向往“春风蝴蝶睡乡深”的悠闲境界。但这不过是一种心灵的憧憬而已。

  这一年,他点勘了《瀛奎律髓》、《文心雕龙》、《王子安集》、《韩致尧集》、《唐诗鼓吹》、诸书。

  纪晓岚五十岁,天降大任于斯人,受诏总篡《四库全书》,他一生的荣耀与辉煌,在此达到了顶点。

  《四库全书》是一项旷古文化工程,纪晓岚入主四库馆,十有余年,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扶奥提纲,溯源彻尾。它著录书籍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书籍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

  纪晓岚又瘁毕生之力,著《四库全书总目》,撮著作之大凡,审传本之得失,成为中国目录学的巨著。又编《四库全书简明总目》二十卷,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提纲挚领,别采精要。

  纪晓岚生活的年代,是所谓“雍乾盛世”,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一个时代。尤其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历史时期的显著特点,便是大规模文字狱的兴起。

  有清以来,严酷的文化专制从康熙帝始,到雍正朝为发轫。纪晓岚出生的第二年,便有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文字狱。纪晓岚五岁那年,即有吕留良文字狱、谢济世私注《大学》诽谤案等。雍正朝十三年,文字狱近二十起,乾隆朝六十年,文字狱有一百三十余起,这是仅仅见诸于史册的记载,被湮灭者尚不在其数。

  乾隆朝的文字狱五花八门。它的罪名有妄议朝政、谤讪君上、妄为著述、不避圣讳、篡拟禁史、怀恋胜国、收藏禁书、隐匿不首、隐寓讥讽、私怀怨望、多有悖逆之词、隐藏抑郁之气等。用最荒唐的逻辑推理,胡乱引申作者原意,只凭想象断定作者动机,使一大批无辜人受到迫害。在受害人当中,既有一般生员、塾师、举人等中下层知识分子,也有宗室贵族及政府官吏,此外还有商人、僧侣、江湖术士等。文字狱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制造文字狱是乾隆一生政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其文化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借文字狱打击朋党、提高皇权,至少在雍乾二朝是个发明。

  乾隆构筑文字狱的手法也是十分卑劣的。

  文字狱高潮期间,所有的统治机器为了清查案情、追究同党、查缴书版而全速运转。触此网者,或被凌迟,或被砍头,或被流徙,便是坟墓里的僵尸也不放过。文网恢恢,甚至连那些偶尔信手涂鸦的疯子也不能幸免。乾隆朝疯汉文字狱有二十起之多,可视为一大奇观。

  纪晓岚就是在这样一片文化专制的风声鹤唳之中,入主《四库全书》篡修之事的。

  作为乾隆帝“文治武功”的一项重要内容,开馆修《四库》是他对知识分子“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笼络和威逼,在种种文化专制的高压之下,从事这项工作的危险决非耸人听闻。

  一方面,随着禁书政策的日益严厉,修书过程中,不断有书籍被指控为违碍而遭禁毁,《四库》开馆期间的五十余起文字狱,大多是从修书得到的“眼线”。仅是乾隆四十五年,为了彻底清理“违碍”字句,乾隆帝传谕,四库馆对存目书及准备发还藏书家的书籍进行检索,总计查出了应毁书一百四十四部,抽毁书一百八十一部,数量之大,令人瞠目。长达十九年的禁书活动中,共禁毁图书三千一百余部,销毁书版八万块以上。这个统计数字,尚不包括民间自行销毁之书版。

  另一方面,虽然四库馆臣屡被恩宠,赏哈密瓜,赐千叟宴,然因缮写违制或校书讹错,动辄得咎。纪晓岗屡被记过,因《古文尚书》、扬子《法言》等书多次获咎,出钱赔写过校错书籍,几次被罚往承德校书,颇有几番险象丛生。然而他比起陆费墀来,还算是幸运的。乾隆五十二年,帝于进呈全书中发现违碍字句,令重新缮写,并严饬馆臣,总校陆费墀困此赔光了家产,忧愤而死,死后仍被抄没房产祖业,只留下两千两之数作为家属赡养。另一总纂陆锡熊,则在赴盛京(沈阳)校书途中,连冻带吓,死于客次。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种高压之下,纪晓岚还是以一己之力,保护了一大批书籍免遭秦火。

  纪晓岚的仕途基本上是顺畅的,他一直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宠臣,这并非是他处事圆滑。他曾自作挽联曰:“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可谓心境之真实写照。他要在夹缝中生存,其实难矣哉。

  朝鲜书壮官徐有闻说过:“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纪昀、铁保、玉保诸人,终不依附。”

  朝鲜冬至书壮官沈永兴,曾评价纪晓岚:“尚书纪昀,文艺超伦、清白节俭,虽宠爱不及和珅,而甚敬重之。一弊裘七八年。”纪晓岚能够洁身自好,不与权臣同流合污,是一个知识分子气节之所在。

  纪晓岚以才华横溢名世。他闳览博闻,文情华瞻,于书无所不通,贯彻儒籍,修率性情,时人称为通儒。他在学术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在音律学、考据学、谱牒学、目录学诸方面皆可扛鼎。

  他不轻率著书。尝谓:

  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己大备,后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也曾说他平生未尝著书,间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地弃掷,未尝存稿。从以上他的话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饱学之士的谦虚。

  七十岁的纪晓岚曾总结过他自己的心路历程:

  余性耽孤寂,而不能自闲,卷轴笔砚,自束发至今,无数十日相离也。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之后,以文章与天下项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拈笔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矣......大旨期不乖于风教。

  总篡《四库全书》的艰辛与躬谨已印证了他惊人的意志力和博大精深的学识。

  即使是在时人眼中,他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也与常人迥异。比如,他终生不吃米谷,面只有偶尔食之,饮酒时只猪肉一盘,熬茶一壶。宴请客人吃饭,唯举箸而已。英熙斋曾见他的仆人捧火肉一盆,约三斤多,纪晓岚一边说话一边吃,须臾而今,这一餐饭就算打发了(事见沈云龙辑《清代明人轶事》)。《妙香斋丛话》记他在家时,几案上必罗列榛、梨、枣之属,随手攫食,时不住口,因此人们说他是猴精转世。

  虽然以肉当谷,但纪晓岚却不吃鸭肉。《听松庐诗话》云:“西溟不食纪文达不食鸭。自言虽良庖为之,亦觉腥秽不下咽。且赋诗云: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树。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

  另外,纪晓岚平生不善饮酒,尝自述:“平生不饮如东坡,衔杯已觉朱颜酡。今日从君论酒味,何殊文士谈兵戈。”纪晓岚不以不善饮为憾事,且将此同苏东坡相比,以为虽不能饮酒,却自有其旁观者的乐趣在,再诗谓“仆虽不能饮,跌宕亦自喜,请为壁上观,一笑长风起。”

  在纪晓岚时代,沧州所出产的沧酒驰名海内,声誉如同今日之茅台,一罂可值四五金。然地方酿酒人为防征求无餍,相约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连一滴酒也尝不到,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沧州酒有许多神妙之处,一是舟车运输,一摇味即变,须在安静处澄半月,其味乃复。二是庋阁保存二年者,可再温一次;十年者,温十次如故,十一次则变味。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纪晓岚的同年好友董曲江的叔叔董思任,最嗜酒,他做沧州牧时,竟连一口沧酒没能尝到。罢官后,再到沧州,一位进士请他喝沧酒,他喝了如醍醐灌顶,大发感慨曰:“吾深悔不早罢官”。纪晓岚的《栾阳续录》记下了这段佳话。虽不善饮,然纪晓岚却颇知酒之三味。

  跟他不能饮酒可相提并论的,是他极嗜旱烟,且烟道颇为出神入化。《清稗类钞》记:

  河间纪文达公,嗜旱烟,斗最大,能容烟叶一两许。烟草之中,有黄烟者,产于闽,文达亦嗜之。

  又记:

  纪文达有戚王某喜吸兰花烟,入珠兰花于中,吸时甚香,然王之烟斗甚小。一日访文达,自谓烟量之宏,文达而语之曰:“吾之斗于君之斗奚若。”乃以一小时赛吸,于是文达吸七斗,王亦仅得九斗也。

  《芝音阁杂记》也记载他的烟枪甚是巨大,烟锅亦绝大无朋,能装烟三四两,每装一次,可自虎坊桥宅邸至圆明园,吸之不尽,都人中称他作“纪大烟袋”。有一天他的烟袋丢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连说无妨,第二天去东小市,果然见一小摊上摆着他的烟枪,于是以微值购还。因为这支烟枪奇大,别人得之无用,况且京中绝无第二支,所以容易找回来。因为嗜烟,纪晓岚也实在闹出不少类似“靴筒走水”之类的笑话。

  纪晓岚感情生活,是典型的显贵方式。十七岁那年,他娶东光县望族、时任城武县令的马永图之女为妻。操办这件婚事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纪晫(字晴湖),纪晫比纪晓岚年长十八岁,幼时提挈保护,逾于所生,为纪晓岚娶亲,又花费数百金,而她自己嫁女儿,仅略具簪环衣裳而已。纪晓岚对这门亲事是满意的。但是他又广续妾媵,这件事也得到了他那位兄长的认可,他自记谓:“公(纪晫)自少至老无二色,昀颇妾媵,公弗禁,曰:妾媵犹在礼法中,并此强禁,必激而荡于礼法外矣。”(《伯兄晴湖公墓志铭》)

  在众多的妾媵中,他最喜欢的沈氏和郭氏。沈氏字明玕,其祖上为长洲人,流寓河间。明玕神思朗彻,殊不类小家女,曾说:“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明玕死时,年仅三十岁。郭氏名彩符,死时年龄也很轻。纪晓岚为她们题写了许多诗篇,极其缠绵悱恻。他为郭氏写的悼诗,其一云:

  风花还点旧罗衣,

  惆怅酴 釄 片片飞。

  恰记香山居士语,

  春随樊素一时归。

  他为沈氏所写的悼诗谓:

  几分相似几分非,

  可是香魂月下归。

  春梦无痕时一瞥,

  最关情处在依稀。

  到死春蚕尚有丝,

  离魂倩女不须疑。

  一闻惊破梨花梦,

  却记铜瓶堕地时。

  而纪晓岚为马氏写的祭文,却充满着礼教,而无爱恋之情。他之所以对马氏还比较满意,一是她显赫的家世,二是她贤淑的女德。马氏对沈氏明玕,不仅不泼醋,反而疼爱有加,待如亲生女儿,这使纪晓岚非常感动。然而纪晓岚的情爱观毕竟没有走出一般士大夫的圈子,他极力主张守节是一种顺化自然的爱情极致,在他所著的《阅微草堂记》中,许多情爱故事都反映了他的这种观念。

  八十岁后的纪晓岚似乎已进入他生命的暮年,但这只是生理上的现象。在他的一生中,他很少有袖手不问世事的时候。在他去世的前二年,还上奏摺驳山东巡抚请增设左丘明五经博士,并且为妇女请命,认为横遭侮辱屈死的妇女,应打破循例予以旌表,视同屈死的烈士忠臣。这个举动在当时颇有惊世骇俗之意义。

  嘉庆十年乙丑正月初六日,纪晓岚调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并管国子监事。二月,他负责祭奠田妃事宜,充先医庙承祭大臣,这次他感染了风寒,遂一病不起。

  纪晓岚卒于是年二月十四日,享年八十二岁,谥文达,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之意。

  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四库全书》的续补、缮录及校勘,全部告竣。

  (何香久,河北黄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沧州市文联副主席,沧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多部有关纪晓岚的研究专著,担纲主编了《纪晓岚全集》36卷。)

纪晓岚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老死于京城,享年82岁。

嘉庆十年

纪晓岚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老死于京城,享年82岁。